在以前沒有天氣預報,人們一般都是通過節(jié)氣,還有農(nóng)諺來指導農(nóng)事,而節(jié)氣還有農(nóng)諺這些,就會和干支歷還有生肖紀年這些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套比較復雜預測方法。2026年是丙午年,午對應的十二生肖為馬,所以明年就是馬年。
預兆年景的書籍有很多,比如說《春牛圖》還有《地母經(jīng)》,以及《灶馬頭》等等,這些書籍當中,都有提到明年年景的一個預兆。
比如《地母經(jīng)》當中,就有寫到:太歲丙午年,春夏多洪水。魯魏多疫災,谷熟益江東。種植宜高地,低源遭水沖。天蟲見少絲,桑柘賤成籠。六畜多瘟疫,人民少卒終。
馬首值歲里,豐稔好田桑。春夏須防備,種植怕流蕩。豆麥并麻粟,偏好宜高岡。
意思就是2026年春夏雨水比較多,六畜可能面臨病災,要加強防疫,種植的話,選擇高低會比較好,總體來講,春夏要做好防澇的一個準備,避免作物受到水患的一個影響,這樣一整年就能帶來豐收。
而在《灶馬頭》當中,也同樣有相關的年景預測,這本書是基于干支紀日系統(tǒng),結合傳統(tǒng)農(nóng)歷與物候現(xiàn)象,形成以預測年景豐歉為核心的農(nóng)業(yè)占驗體系,反映了農(nóng)耕社會對自然時序的依賴。
書中的內(nèi)容也比較的簡單,它是以正月出現(xiàn)的特定干支日為基礎推算年景。如“幾龍治水”以首個辰日(龍日)日期判定雨量多寡(龍少則雨多),“幾牛耕田”以首個丑日(牛日)推斷耕作效率。有點像我們現(xiàn)在說的諧音梗,那么2026年,在灶馬頭當中是怎么說的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2026年正月的干支歷時間:正月初一,丙午年庚寅月壬戌日;正月初二,丙午年庚寅月癸亥日;正月初三,丙午年庚寅月甲子日;正月初四,丙午年庚寅月乙丑日;正月初五,丙午年庚寅月丙寅日;正月初六,丙午年庚寅月丁卯日;正月初七,丙午年庚寅月戊辰日;正月初八,丙午年庚寅月己巳日;正月初九,丙午年庚寅月庚午日;正月初十,丙午年庚寅月辛未日。
《灶馬頭》預測:2026年是“四牛耕田,五人分餅,七龍治水”,啥意思?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2026年正月的一個具體干支歷的時間,所以四牛耕田,牛對應的丑,在正月初四的時候,遇到的乙丑日,所以為四牛耕田;正月初五遇到丙日,那么就是五人分餅;而正月初七對應的是戊辰日,辰為龍,就是七龍治水。
四頭牛,來耕一塊田,說明土地干涸,不太好勞作,而五個人分一個餅,則說明豐收不是特別的好,七龍治水,龍多就靠,就好比三個和尚挑水喝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降水就比較少。
那么這些結合起來,我們就明白了,2026年古人給的一個預測,那就是雨水可能會比較少,從而影響到耕種,而耕種耽誤時間,糧食產(chǎn)量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作物的一個豐收。
當然這些只是古人的一個預測方法,它是沒有科學性的,大家作為了解就可以了,要知道真正的天氣,我們還是要以天氣預報為準,畢竟氣候變化,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只是單看某一種預兆。此外,農(nóng)諺也好,預言也罷,很多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那個時候人們認知水平也有限。所以這個說法,我們作為飯后談資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