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Israel is losing America
即便是在以色列最堅定的盟友美國,輿論也日益惡化。以色列人應當警惕
插畫:Mona Eing & Michael Meissner
2025年9月18日
9月14日,在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參觀耶路撒冷圣地西墻那一塊塊厚重的、有2000年歷史的石塊后,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宣稱,兩國聯(lián)盟“和我們剛剛觸摸到的這些石塊一樣堅固、持久”。遺憾的是,他錯了。
以色列因加沙戰(zhàn)爭陷入孤立,對美國的依賴日益加深。在當前的聯(lián)合國大會期間,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法國等以色列的老牌盟友都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即便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擴建定居點的行為,正讓巴勒斯坦真正建國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美國是唯一能阻止以色列陷入“棄民”地位的力量,一旦失去這一屏障,以色列的外交、法律和軍事安全都將面臨嚴重后果。
盡管內塔尼亞胡先生漫不經心地保證美以關系“絕對穩(wěn)固”,但事實并非如此。這位以色列總理不僅惹惱了特朗普政府,還對聯(lián)盟根基深處的裂痕視而不見。長期以來,民主黨選民對這個美國“最縱容的盟友”日益疏遠,共和黨選民也越來越失去信心。美國民眾支持的突然喪失,對以色列而言將是一場災難——它不過是一個擁有1000萬人口、身處危險且充滿敵意環(huán)境中的小國。
美國的民調結果令人震驚。支持以色列而非巴勒斯坦的美國人比例,處于25年來的最低點。2022年,42%的美國成年人對以色列持負面看法;如今這一比例已升至53%。YouGov與《經濟學人》聯(lián)合開展的最新民調顯示,43%的美國人認為以色列正在加沙實施種族滅絕。過去三年里,50歲以上民主黨人對以色列的負面看法上升了23個百分點;在50歲以下共和黨人中,支持態(tài)度已分裂為各占一半,而2022年支持以色列的比例還高達63%。2018至2021年間,30歲以下福音派信徒中支持以色列而非巴勒斯坦的比例,從69%驟降至34%,民調機構認為這一轉變已持續(xù)至今。
要理解這一趨勢的重要性,不妨回顧美以關系曾是“價值觀與利益強大結合體”的年代。兩國均為民主國家,由尋求避難以逃離迫害的先驅者建立;兩國都認為自己的國家具有“特殊性”——美國是“山巔上的光輝之城”,以色列則是“照亮萬國的光”。與此同時,兩國利益高度重疊:冷戰(zhàn)期間,以色列是阻止蘇聯(lián)在阿拉伯世界擴張的壁壘;蘇聯(lián)解體后,兩國仍結盟對抗伊朗;2001年“9·11”恐怖襲擊后,對恐怖主義的憎惡又讓兩國緊密團結。
如今問題出在哪里?對民主黨人而言,分歧的核心在于價值觀——尤其是年輕一代民主黨人。他們往往會將對美國奴隸制和新殖民主義歷史的不滿,投射到受壓迫的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定居者的關系上,盡管這種類比并不恰當。而以色列政治的右傾,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矛盾。此外,內塔尼亞胡已將以色列牢牢綁在共和黨陣營,部分原因便是希望共和黨能抨擊任何在定居點或和談問題上向他施壓的民主黨政府。
共和黨選民支持率的下降,與其說是理念沖突,不如說是利益分歧。民眾對動用納稅人資金支持烏克蘭的不滿,已蔓延到美國自1948年以色列獨立以來向其提供的約3000億美元援助上;以色列對卡塔爾和敘利亞的襲擊,破壞了特朗普推動地區(qū)和平的努力;在這位“懂錢”的總統(tǒng)(指特朗普)引領下,部分捐贈階層正逐漸向海灣君主國傾斜。
加沙戰(zhàn)爭讓所有問題雪上加霜。當美國人看到饑餓兒童的照片時,他們理所當然地感到震驚;塔克·卡爾森等共和黨評論員則反感這樣一種可能:以色列或許會因襲擊伊朗,將美國拖入另一場中東戰(zhàn)爭。更嚴重的是,每當以色列受到批評,其支持者就會指責對方“反猶”——這種指控并非總能站得住腳。由于濫用,這一極其惡劣的指控正逐漸失去威懾力,而這對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不利。
樂觀派會稱上述分析是“危言聳聽”。他們認為,以美政府過去也曾有過分歧,如今兩國軍人的關系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今年6月還首次聯(lián)手對抗伊朗);一旦加沙戰(zhàn)爭結束、以色列新總理就職,以色列與美國保持密切關系的利益訴求將再次凸顯,且以色列在中東的優(yōu)勢地位意味著美國“無法忽視它”。
但這種想法過于自滿。公眾輿論的長期轉變,遠比政府間的爭執(zhí)更危險——盡管其勢頭形成緩慢,但一旦形成便難以逆轉。當選民的想法發(fā)生改變,曾經的政治禁忌可能會突然崩塌。即便在當下,一些以色列分析人士已在擔憂:喬·拜登或將成為最后一位“本能上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美國總統(tǒng)。
美以軍事支持以一項為期十年的協(xié)議為基礎。當前協(xié)議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8億美元援助,將于2028年到期,目前本應啟動重新談判。但以色列擔心特朗普會拒絕提供資金,因此正尋求將該協(xié)議重新包裝為一份“伙伴關系”文件。對以色列而言,相比資金,技術共享以及確保獲得先進武器(尤其是戰(zhàn)時)更為重要。
新愿景
認為內塔尼亞胡的繼任者能扭轉局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以色列本身雖是民主國家,卻存在深刻分裂——許多選民支持民族主義-宗教右翼勢力。即便加沙戰(zhàn)事停止,這里也將成為一個難以愈合的“傷口”;而以色列國內一些強大派系,仍一心想要擴建定居點,并吞并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區(qū)。
本周,內塔尼亞胡將以色列稱為“超級斯巴達”,宣稱其已準備好“獨自屹立”。在持續(xù)加沙作戰(zhàn)、隨意襲擊阿拉伯國家首都之際,以色列正押注于通過對中東的軍事控制來增強自身安全。但這種崇尚武力、追求自給自足的愿景,是一種可悲的誤解——它最終可能會趕走那個無可替代的保護者(美國)。對以色列而言,沒有比這更危險的戰(zhàn)略失誤了。■
說明:本號刊發(fā)來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fā)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