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孩子是家庭里最誠實的觀眾。
夫妻之間的關系有裂痕,孩子不會直接說出來,但他們會用各種行為表達出來。
可惜的是,我們常常只看到表面:
孩子不聽話、孩子脾氣差,卻很少去想,這背后是不是跟我們的關系有關?
我在養(yǎng)兩個女兒的過程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孩子的很多表現(xiàn),其實就是家庭關系的“晴雨表”。
孩子不真實的一面
舉個我家的例子。
姐姐有時候特別懂事。
只要看見媽媽不開心,她立刻會跑過去抱抱媽媽,說:“媽媽,我?guī)湍闶帐鞍伞!庇行┘议L會覺得:這孩子真省心。
但仔細想想,她不過才八歲,哪里懂得什么體貼?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安撫大人,想讓家里恢復平靜。
小妹的表現(xiàn)又完全相反。她常常一聽到我們語氣稍微嚴厲,就自己鉆進房間,把門關上,不愿意出來。
別人眼里,這是小孩子的脾氣,但我知道,她其實是在逃避不安。
有的孩子會拼命討好,有的孩子會直接躲開,但不管哪種,其實都是在替我們收拾殘局。
他們想說的其實是:“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再吵架了,我會害怕?!?/strong>
情緒失控,其實是模仿大人
有時候,孩子的壞脾氣也不一定是孩子的問題。
比如小妹,她平時很開朗,但也會因為一點小事情緒就爆發(fā)了,摔玩具然后哭得撕心裂肺。
以前我們會覺得她太任性,甚至責罵她。
后來我反思過:當大人情緒崩潰時,孩子全看在眼里。她并不是天生暴躁,而是學會了我們的表達方式。
如果父母經常用吵架解決問題,孩子就會覺得我也該這樣。
“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咱們就是這樣做的?!?/strong>
“都是我不好”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讓人心疼。
有一次,姐姐因為一道題做錯了,眼淚一下子掉下來,小聲說:“爸爸,是不是因為我不夠聰明,你們才會吵架?”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孩子很容易把父母的矛盾歸結到自己身上。
即使是我們因為工作壓力或者瑣事產生了爭執(zhí),她們也會想:“是不是因為我沒做好,爸爸媽媽才不高興?”
這種自我否定,久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用”“不夠好”。但其實,問題根本不在他們身上。
孩子的內心獨白是:“如果我能更聽話,你們是不是就能少吵架?”
別讓孩子替我們背鍋
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這些表現(xiàn),也不用急,先想想:
- 夫妻的關系怎樣?
- 我們是不是在孩子面前吵過架?
- 孩子是不是在替我們承受情緒?
我們可以試著做三件事:
- 不回避沖突,但要示范解決方式比如說:“爸媽剛才有點意見不同,我們正在溝通?!弊尯⒆涌吹剑好苁强梢岳潇o解決的。
- 主動給孩子解綁明確告訴他們:“爸媽的問題和你沒關系。”別讓孩子認為我們造成的后果需要他們來負責。
- 用行動傳遞愛哪怕夫妻關系緊張,也要在孩子面前保留尊重。一個眼神、一個擁抱,都會讓孩子安心。
別再傷害天真的孩子了!
寫在最后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過: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庭”。
孩子的行為,往往是家庭的投影。
我常常提醒自己:
教育孩子之前,先學會經營好夫妻關系。因為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成長禮物,不是咱們教得多好,而是彼此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