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像里看見“我們”與“我”的模樣,鏡頭是個奇妙的容器,既能裝下閨蜜間的親昵羈絆,也能盛起一個人獨(dú)處時的精神角落。
就像照片,把少女感和ACG亞文化揉在一起,拍出了不一樣的人像故事。
一、閨蜜照:把共同熱愛變成時光標(biāo)本
高達(dá)模型堆成的小世界里,兩個姑娘穿著同款不同色的家居服,背靠背的姿勢像在說“我們就是這么合拍”。這種合拍,不只是穿搭的默契,更是對同一個愛好的癡迷。
誰規(guī)定閨蜜照就得是花?;蚩Х瑞^?把她們泡在滿是模型的房間里,光線柔得像午后的懶意,兩人的笑不是對著鏡頭硬擠,更像是聊到某個模型彩蛋時的自然雀躍。這些高達(dá)不是擺設(shè),是她們無數(shù)個一起拼模型、聊劇情的夜晚的縮影。拍閨蜜照,最動人的從來不是姿勢多完美,而是那些屬于“我們”的獨(dú)家記憶,被鏡頭釘在了畫面里,多年后再看,還能聞到當(dāng)時的笑聲。
二、個人像:在愛好的角落藏起真實(shí)的自己
另一個姑娘站在堆滿漫畫海報的小空間里,膠片的顆粒感給畫面蒙上了一層舊時光的濾鏡。水手服、小短裙是日系少女的標(biāo)配,但只有在這些漫畫、海報的包圍里,她的“宅系靈魂”才真正露了出來。
這不是一個擺拍的“網(wǎng)紅打卡點(diǎn)”,更像她的精神小窩。攝影師沒讓她刻意凹造型,只是讓她自然地站在那里,眼神里的自在和一點(diǎn)點(diǎn)小得意,是只有在自己熱愛的事物面前才會有的松弛。拍個人像,拍的不是“別人眼中的她”,而是“她眼里的自己”——那個躲在漫畫世界里、永遠(yuǎn)對故事充滿好奇的女孩。
三、亞文化與人像:跳出模板,拍出“活的人”
現(xiàn)在的人像攝影,太多“模板化”的美:統(tǒng)一的濾鏡、相似的姿勢,拍出來的人美得千篇一律,卻記不住是誰。但這幾組照片不一樣,它們把ACG亞文化當(dāng)成了“靈魂線索”。
喜歡高達(dá)的閨蜜、癡迷漫畫的姑娘,她們的愛好不是鏡頭前的“裝飾”,而是性格的延伸。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眾熱愛”,可能是手賬、可能是滑板、可能是某支冷門樂隊(duì)。把這些熱愛放進(jìn)人像里,照片就有了“人味兒”——它不再是一張空洞的“美照”,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切片,有她的癡迷、她的快樂、她和朋友的羈絆。
所以啊,拍人像何必拘于套路?去看看被拍的人喜歡什么、和朋友怎么瘋,把這些“不那么大眾”的元素丟進(jìn)鏡頭里,說不定就能拍出別人復(fù)制不了的故事。畢竟,最打動人的從來不是完美的構(gòu)圖和濾鏡,而是照片里那個“獨(dú)一無二的人”,以及她身上那些閃閃發(fā)光的熱愛與連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