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點開新武俠劇《赴山海》,剛看幾集就被男主懸浮在空中的摳圖特效勸退了 —— 那懸在崖壁上的打斗,一眼假的摳圖,簡直比十年前的《孤芳不自賞》還敷衍。再對比隔壁重映的 83 版《射雕英雄傳》, 一、磨皮磨掉的不只是皺紋,是整個江湖的滄桑氣 打開現(xiàn)在的武俠劇,十個演員九個臉白得像剛從面粉缸里撈出來,連打了三天三夜架的俠客都能保持零毛孔肌膚?!陡吧胶!防锍梢愕哪槺荒サ较耖_了大頭特效,兩腮鼓得像含著糖,別說江湖風(fēng)霜了,連點活人氣息都快磨沒了。這哪是行走江湖的俠客?分明是剛從美容院出來的偶像練習(xí)生。 反觀 83 版《射雕》,翁美玲演的黃蓉雖然梳著俏皮發(fā)髻,但臉上帶著自然的嬰兒肥,笑起來眼角有真實的紋路;黃日華的郭靖更不用說,常年風(fēng)吹日曬的黝黑膚色,額頭的汗珠和鎧甲的銹跡一樣真實。那些老演員根本不需要美顏濾鏡,李若彤在《神雕俠侶》里演 更諷刺的是,現(xiàn)在的武俠劇連反派都精致得不像話。想想當(dāng)年計春華老師飾演的血刀老祖,那張自帶兇相的臉不用特效就能讓人不寒而栗;再看看現(xiàn)在的反派,眼線比女主還精致,打戲前還要先整理發(fā)型。這種過度美化讓整個江湖都失去了真實感 —— 江湖本該是刀光劍影里帶著煙火氣,不是美顏相機里的烏托邦。 二、從硬橋硬馬到五毛特效:動作戲到底偷了多少懶? 老武俠迷最懷念的,就是那種拳拳到肉、一氣呵成的打戲。程小東在《新龍門客?!防镌O(shè)計的那場廚房大戰(zhàn),張曼玉的刀、林青霞的劍、梁家輝的拳腳,在狹窄空間里你來我往,鏡頭跟著動作游走,看得人熱血沸騰。那時候的武指講究 "動作有邏輯,受力有反應(yīng)",演員就算吊威亞,也要提前練幾個月基本功。 可現(xiàn)在的打戲簡直成了特效炫技大賽?!陡吧胶!防锬兄鲹]劍就能放出 "大撲棱蛾子" 特效,敵人被炸得滿天飛卻連衣服都沒臟;某版《笑傲江湖》里,令狐沖的獨孤九劍全靠慢動作和光影特效撐場面,一招一式都像在跳現(xiàn)代舞。網(wǎng)友吐槽得精準(zhǔn):"以前的打戲是 ' 臥槽好帥 ',現(xiàn)在是 ' 臥槽好假 '。" 更讓人無奈的是慢動作濫用。不管是輕功還是劍法,總要放慢三倍速,配上主角甩頭發(fā)、瞇眼睛的耍帥鏡頭。程小東早就說過:"好的武打設(shè)計靠的是節(jié)奏和力量感,不是慢動作堆出來的花架子。" 他在《英雄》里設(shè)計的圍棋館對決,李連杰和甄子丹的招式快如閃電,眼神交鋒比動作更有張力,這才是武俠該有的樣子。 實景拍攝的缺失更讓武俠劇沒了靈魂。當(dāng)年拍《神雕俠侶》,劇組專門在象山建了襄陽城,黃蓉站在城樓上指揮守城的鏡頭,背景里的狼煙和遠處的山巒都是真實的。而現(xiàn)在的劇組恨不得在綠幕里拍完所有戲份,連騎馬戲都用道具馬代替,難怪觀眾覺得 "江湖越來越小,小到只能裝下綠幕"。 三、白衣泛濫背后:是俠魂的集體失蹤 打開現(xiàn)在的武俠劇,十部里有八部演員穿著清一色的白衣,男女主站在一起像要集體出嫁。不是說白衣不好看,劉亦菲在《神雕俠侶》里的白衣造型確實仙氣飄飄,但人家那是貼合小龍女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設(shè),衣服上的污漬和磨損都有細節(jié)??涩F(xiàn)在的白衣簡直成了制服 —— 俠客穿白衣,反派穿白衣,連市井小販都穿白衣,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拍 "江湖白衣傳銷組織"。 老武俠劇的服裝從來都是百花齊放。黃日華版喬峰的粗布麻衣配獸皮坎肩,一看就是塞外英雄;96 版《笑傲江湖》里岳不群的道袍帶著書卷氣,林平之的錦衣華服藏著貴氣;甚至小配角都有特色,比如《龍門客?!防锢习迥锏乃榛ú既?,又俗又艷卻活色生香。這些服裝不是為了好看,而是角色身份的延伸,就像郭靖的軟猬甲永遠帶著戰(zhàn)場的痕跡,黃蓉的乞丐裝藏著機靈勁兒。 服裝的同質(zhì)化其實是精神內(nèi)核缺失的表現(xiàn)?,F(xiàn)在的武俠劇把 "俠" 簡化成了會飛的帥哥美女,卻忘了金庸先生說的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83 版《射雕》用大量篇幅拍郭靖守襄陽,城墻上斑駁的血跡和百姓的哭喊聲,把 "家國大義" 拍得比任何情話都動人;而現(xiàn)在的武俠劇,俠客們整天忙著談戀愛,頂多救個小貓小狗就敢稱 "大俠"。 《蓮花樓》能拿到 8.5 分的高分,恰恰因為它找回了一點俠氣 —— 李蓮花雖然穿著樸素,卻始終記得 "行醫(yī)救人" 的初心。這說明觀眾不是不喜歡武俠,而是不喜歡掛著武俠名頭的古偶劇。當(dāng) "為國為民" 變成 "為情為愛",當(dāng)江湖恩怨變成三角戀,武俠劇自然就失去了靈魂。 結(jié)語:武俠不死,只是需要換種活法 有人說 "曹公公一退,武俠倒退二十年",這里的 "曹公公" 其實代指那些堅守武俠初心的創(chuàng)作者。程小東們退休了,但《蓮花樓》《云襄傳》這些拿到 7 分以上的作品證明,只要肯在動作設(shè)計上花心思,在精神內(nèi)核上下功夫,武俠劇依然能打動觀眾。 武俠從來不是簡單的打打殺殺,而是中國人的精神烏托邦 —— 我們懷念的不僅是真實的打戲和多樣的服裝,更是那種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的豪邁,那種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的擔(dān)當(dāng)。與其糾結(jié)用不用美顏、穿不穿白衣,不如想想怎么把江湖的熱血和俠客的風(fēng)骨拍出來。 畢竟,觀眾想要的從來不是完美無瑕的美顏臉,而是眼里有光、心中有義的真?zhèn)b客;不是五光十色的特效,而是拳拳到肉的真誠。只要這點初心還在,武俠就永遠不會消失。期待有一天,我們能再看到一部讓人心潮澎湃的武俠劇,讓江湖的風(fēng),重新吹遍熒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