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AI生成
智東西
作者 程茜
編輯 漠影
云廠商正成為大模型競賽的核心引擎!
大模型時代對云巨頭提出更高要求,其角色正在從此前的計算資源供給到現在技術、生態(tài)多維度驅動轉變。
一方面,大模型需要海量算力,且隨著模型規(guī)模持續(xù)擴張、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算力需求近乎無限增長;另一方面,為大模型提供關鍵支撐的云巨頭正在加大投入,全球分析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云計算巨頭正加大云和AI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2025年全球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將再增長19%。
這都說明,全球AI云的增長勢不可擋。當前,業(yè)內已形成一種共識,圍繞著云+AI技術,全球已形成四朵“超級AI云”。而中國只有一家企業(yè)入選,那就是阿里。
▲全球四朵“超級AI云”對比
作為國內頭部的云玩家,阿里近期在AI+云上的進展不斷放出,通義大模型系列數次登上開源王座,且Hugging Face數據顯示,通義衍生模型數超17萬,構成了全球第一開源模型矩陣;云計算網絡遍布全球,在29個地區(qū)運營者90個可用區(qū)域,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云和AI硬件基建……
在這樣的布局下,阿里云憑借35.8%的市場份額一騎絕塵,成為不折不扣的領跑者,也是中國市場唯一的超級AI云玩家。
在這背后,誰在定義大模型時代的云玩家競賽規(guī)則?哪些云巨頭能坐上牌桌?我們試圖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超級AI云玩家的準入門檻:四大能力缺一不可
從早期卷參數、卷性能到現在拼落地、拼應用的大模型產業(yè)競爭背后,實則是云巨頭的較量。
除了開篇提到的阿里云,其他云巨頭在大模型賽道動作同樣不斷,微軟豪擲巨資與OpenAI綁定,近日首推自研模型;谷歌大模型全面爆發(fā),最新Nano Banana爆火,還投資了Anthropic;亞馬遜云科技昨天在全球頂級模型平臺Amazon Bedrock上集成Qwen3、DeepSeek3.1。
AI與云計算深度綁定的當下,云巨頭正在大模型時代擁有新的定義。
當我們拆解大模型發(fā)展全生命周期需求以及這些巨頭的布局會發(fā)現,這些云巨頭已經成為超級AI云玩家。
首先云玩家需要解決大模型算力供給難題。不論大模型研發(fā)還是應用,都需要長期、穩(wěn)定、海量的算力,如訓練萬億參數多模態(tài)大模型,甚至需要持續(xù)數月調動數萬顆高性能芯片,還要配套的電力、網絡、存儲,這背后必然是千億級的大規(guī)?;A設施投入。
其次有充足的算力還不夠,算力如何被高效利用起來同樣是關鍵。大模型的算力需求是動態(tài)的,訓練階段需要龐大算力集群、推理階段側重滿足海量用戶的實施請求,因此能否提供靈活、高效的算力供給將直接影響大模型企業(yè)的體驗和成本。這考驗的正是云巨頭是否擁有百萬級大規(guī)模計算集群和云計算調度能力。
第三是頂級大模型能力,云玩家需要擺脫單純算力出租商的定位,轉變?yōu)锳I解決方案的服務商,這也是云玩家差異化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大模型應用落地加速,企業(yè)需要的是算力與模型相結合的服務。
最后是自主的AI芯片布局。公有云里,AI訓練/推理的硬件成本是最大支出之一,而自主的AI芯片可以在推理場景中有效降低模型調用成本,構筑長期優(yōu)勢。
綜合來看,這四項能力缺一不可且互相支撐,形成了大模型算力穩(wěn)定供給、高效利用的閉環(huán),對應大模型算力、技術高壁壘、規(guī)?;涞貞玫暮诵男枨?,成為大模型產業(yè)發(fā)展下的硬指標。
二、全球超級AI云玩家格局:四大巨頭主導,兩條路徑分野
當聚焦到具體的企業(yè),可以看到在全球云計算市場,能同時滿足這四項被安上超級AI云玩家頭銜的玩家屈指可數。
知名市研機構Gartner今年8月的數據顯示,2024全球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亞馬遜云科技、微軟、谷歌、阿里云排名前四;Omdia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AI云市場規(guī)模達223億元,阿里云占比35.8%位列第一,市場份額高于2到4名的總和。
這4家綜合實力強勁的云巨頭,也就是符合上述4大能力的超級AI云玩家。
其自身的基礎設施投入與強大算力調度能力自不必說,另外兩大能力的布局也使得這4家云巨頭分化出兩條路徑。
在芯片層面,微軟有專為Azure云服務的AI工作負載設計的Maia芯片、亞馬遜專門為超過千億參數模型深度學習訓練打造了機器學習芯片Trainium;在大模型層面,微軟、亞馬遜都選擇了自研大模型,以及和頂尖大模型創(chuàng)企結成同盟,形成云+生態(tài)的模式。
▲微軟Maia芯片
此前微軟和亞馬遜均豪擲千金,根據公開信息,微軟至少為OpenAI投資130億美元、亞馬遜至少為Anthropic投資80億美元,但即便如此,微軟與OpenAI合作生變的消息頻繁傳出,這一現象恰恰印證了此類合作模式背后潛藏的風險,近幾個月微軟也開始推進自研模型。
谷歌和阿里巴巴則選擇了在云計算、基礎大模型、AI芯片三大層面都全棧自研的路徑。
后者雖然技術難度更大,但云玩家能端到端打通技術鏈路,讓軟硬件都更適配自身業(yè)務場景需求,打造差異化優(yōu)勢。
值得一提的是,全棧自研前期研發(fā)投入相對較高,但長期來看或能顯著降低技術依賴的隱性成本,包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將外部技術與自身業(yè)務系統(tǒng)適配等。
作為唯一一家中國玩家,阿里巴巴正在以AI基礎設施、超級云平臺、頂尖大模型和算力芯片的全方位投入,角逐全球四朵超級AI云競賽。
三、阿里巴巴:中國唯一“超級AI云玩家”的競爭力
阿里巴巴布局全棧自研、深耕AI與云計算,其底氣究竟源于何處?
首先是其市場規(guī)模在國內云服務市場位居前列。Omdia的報告顯示,在當前超7成已使用生成式AI的《財富》中國 500 強企業(yè)中,阿里云的滲透率為53%,排名第一。
企業(yè)加快AI部署,推動云廠商探索多元路徑。在開源模型領域持續(xù)發(fā)力,成為阿里巴巴整體業(yè)務持續(xù)增長的核心推動。
阿里通義在開源模型領域的地位,正是其第二大底氣。
具體來看,通義千問Qwen已經推出數個不同領域的模型,如AI編程模型的Qwen3-Coder、圖像編輯模型Qwen-Image-edit、語音識別模型Qwen3-ASR-Flash等。同時今年以來,阿里還陸續(xù)開源WebWalker、WebDancer和WebSailor等多款檢索和推理Agent,均取得開源SOTA成績,上周開源的首個深度研究Agent模型通義DeepResearch,一上線就登頂開源Agent榜首。
截至當前通義系列模型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其開源模型的數量儲備、尺寸分布、性能競爭力,都具備顯著優(yōu)勢,穩(wěn)居全球開源模型第一名。
▲通義大模型開源社區(qū)主頁
第三大底氣是阿里巴巴的AI基礎設施布局。
資金投入是最直觀的布局體現。阿里巴巴202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本季度該公司AI+云的CAPEX(資本性支出)投入達386億元,同比增長220%,過去四個季度在AI基礎設施以及AI產品研發(fā)上累計投入超過1000億元。
基于此,目前在AI IaaS層,阿里云全球擁有29個可用區(qū),提供多種形態(tài)的GPU彈性算力、靈駿大規(guī)模AI訓練集群、智能算力編排調度的容器等服務,并且擁有高性能存儲CPFS和高性能網絡HPN7.0;在AI PaaS層,阿里云提供AI平臺PAI、大數據計算MaxCompute、推理服務EAS等服務,覆蓋主流AI框架,可實現模型訓練、數據處理和模型部署;在MaaS層,阿里云百煉對外提供通義系列、DeepSeek、Llama等開源大模型的API、模型微調及AI應用開發(fā)等服務,構建起AI全棧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今年2月阿里巴巴的一則官宣更表明了其對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決心。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布,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
這正是阿里巴巴堅持全棧自研路徑的支撐,也讓其成為中國最重量級的超級AI云玩家。
當下的AI競賽是涉及技術、算力、生態(tài)、市場的多維度綜合性競爭,而阿里巴巴的硬核實力已經讓這些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其業(yè)務體系中落地生根。
結語:全鏈條AI能力成核心,阿里巴巴完整布局已現
大模型發(fā)展至今,不再是單一維度的模型參數比拼或算力堆砌,而是圍繞大模型從技術突破到產業(yè)落地的全鏈條能力較量。
這不僅要求云廠商具備支撐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落地的算力調度能力,還需要為制造業(yè)、金融業(yè)、服務業(yè)等不同領域的玩家需求定制解決方案。
而在這場綜合實力的比拼中,阿里巴巴的布局已呈現出清晰的全鏈條特征:從AI芯片到云計算平臺再到基礎大模型,三大核心層面的布局使其成為這場超級AI云競賽中,中國的唯一重量級選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