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歷中,每個月份都蘊含著獨特的內(nèi)涵,比如正月為開年之月,二月為春耕之月……時間不緊不慢就到了七月,這是民間的祭祀之月。這一內(nèi)容由來已久,它的形成與古代時祭以及先祖崇拜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同時其發(fā)展的過程中都受到了道教以及佛教文化的影響。起初人們比較重視的是中元節(jié),一般是在七月十五,屆時流行著祭祀先祖,普渡游魂以及慶祝秋日收獲的傳統(tǒng)。而后逐漸發(fā)展為三天,七天,十五天以及整個月。
依照民間的說法,七月初一為地門打開之日,屆時先祖要回到家里,與家人團圓,也分享秋收的喜悅。一直到七月最后一日,會將地門關(guān)上。所以在這一整個月份中,各地都會進行祭祖,尤其以初一,月半以及最后一日最為隆重。眼下七月進入結(jié)尾,來到三十,為將地門關(guān)閉的時刻,也是祭祖的正日子。人們都會備好相關(guān)的物品,恭敬祭拜,告慰先祖。所以在這一天的習俗講究也比較多,牢記:1不吃,2不穿,3不空,4不留,5不丟,下面就來看看具體內(nèi)容吧,遵循傳統(tǒng),人旺家興。
1不吃——不吃咸菜
從傳統(tǒng)上來看,七月這最后一天最重要的內(nèi)容便是祭祖,不僅要準備供品以敬先祖,家里人也要吃的豐盛一些,這代表著生活富足,假如先祖能看到,也會倍感欣慰。而咸菜從古至今都代表著清貧與困苦,在祭祖之日不適合端上桌,顯得對節(jié)日不夠重視。此外從當下的氣候來看,秋高氣爽,燥氣明顯,而咸菜多為高鹽味重的食物,這個季節(jié)吃容易助燥,引起上火,喉嚨不適等,所以說不吃咸菜。
2不穿——不穿著艷麗
衣服不僅可以為我們保暖,裝飾外邊,更體現(xiàn)著場合以及節(jié)日氛圍。其實從整個七月來看,都屬于祭祀的月份,代表著哀傷。而這最后一天也正是祭祖的重要日子,要格外重視。衣著要干凈整潔,大方得體,同時也要選擇簡單素雅的款式與顏色,這是祭祖之日該有的態(tài)度,也是對先祖的尊重。所以這天就要將色彩艷麗的衣服收起來了,穿在身上往往也會惹家里的老人不開心。
3不空——家里的燈不空
首先來說,七月三十為月盡之時,這一天的晚上幾乎沒有月亮,也就顯得格外漆黑。那么這時候把家里的燈打開,會顯得亮堂一些,家里人活動也方便。同時在傳統(tǒng)觀念里,燈被賦予了“丁”的含義,也就是人丁,所以燈火通明也就意味著人丁興旺,家業(yè)繁榮。老人們最看重這一點,都喜歡家里人多一些,熱鬧一些,這才是生活的氣息。而祭祖正是延續(xù)孝文化的一種形式,那么這樣的日子也要把家里的燈多打開一些,照亮屋子和院落,以示人旺家興。而若是空著燈,漆黑一片,則代表著后繼無人,會令先祖失望。
4不留——夜晚不在外邊逗留
這一天屬于祭祖的正日子,很多地區(qū)都會進行,而七月祭祖通常是在家里,時間一般安排在傍晚。所以要早點回去,與家里人一起進行,以免錯過重要的時刻。同時在祭祖之后,也是與家人團圓的時刻,一起吃飯,聊一聊家里的事情。因此晚上也就不能在外邊逗留了。而且從這一天的習俗來看,正是“關(guān)地門”的時候,夜晚也顯得比較凄冷,令人心情悲傷,屆時也需要家人的陪伴與安慰。
5不丟——祭祀用品不亂丟
七月最后一日的到來也就意味著祭祀之月的收尾,那么在祭祀完畢之后,相應(yīng)的物品要根據(jù)當?shù)氐牧曀淄咨铺幚砗?,不能隨意亂丟,這是不敬行為。一些暫時用不到的,比如香燭,要收起來,放到孩子們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免拿出來玩耍。而且這些物品也容易引起人們的感懷,所以要收好。畢竟感恩與懷念可以放在心里,生活還要繼續(xù)。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chuàng),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zhuǎn)發(fā)!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