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號傍晚,國民黨主席選舉登記截止,郝龍斌真的下場了。原本很多人以為,他會走溫和、穩(wěn)重的路線。畢竟73歲的年紀,郝柏村的兒子,再加上當過八年臺北市長,看起來都像是國民黨黨內最穩(wěn)的選擇。可誰想到,才參選第三天,他就把底牌亮了出來。
當天,在接受采訪時,郝龍斌公開喊話大陸,說要正視所謂“中華民國的存在”,還強調“九二共識不等于一國兩制”。這話一出來,島內立刻炸鍋。藍營內部更是議論紛紛,有人覺得他在找新出路,有人則直言這是打著“九二共識”的旗號,實際上卻在走“兩個中國”的路。
更諷刺的是,這說辭和賴清德之前講的,幾乎沒什么差別。郝龍斌本想借此跟朱立倫區(qū)分開來,展現(xiàn)自己“敢講話”的立場,但在很多人眼里,這不是聰明,而是把國民黨的根基往外推。因為“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一個中國原則,若他硬要大陸承認所謂“中華民國”,那“一中”還怎么成立?這種說辭其實就是把國民黨逼進自我否定的角落里。
實際上,這也不是郝龍斌第一次放這種話。他過去就講過,國民黨人該去大陸交流,但前提是要“對等尊嚴”??蓡栴}是臺灣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哪來的所謂“對等”?這種說法,從一開始就帶著幻想。更有意思的是,他還特意提到“九三閱兵”,說自己沒去是因為父親郝柏村當年講過,如果要去就不該領島內的薪水。
聽上去像是講原則,但仔細一想就是在把“中華民國”包裝成一種身份認同,跟大陸的“一國兩制”徹底切開。可見,他的邏輯比朱立倫還亂,甚至越來越接近綠營那套。如果這種人未來真的掌舵國民黨,那國民黨恐怕很快就會在兩岸問題上徹底失去方向,變成跟民進黨差不多的“死硬分子”。
就在島內為郝龍斌爭論不休的時候,大陸傳來一條消息,讓局勢更加微妙。民進黨創(chuàng)黨元老洪奇昌低調現(xiàn)身京臺科技論壇。雖然他早被新潮流邊緣化,但不管怎樣,他的北京之行還是引起了不少關注。洪奇昌沒接受太多采訪,但留下一句話:大陸在AI、科技方面領先,兩岸應該合作。聽起來平常,但放在當下的氛圍里,就顯得格外扎眼。
要知道,民進黨當局才剛否認“臺灣光復節(jié)”,還配合AIT炒作所謂的“臺灣地位未定論”,一副要把兩岸推向對抗的姿態(tài)。偏偏在這種背景下,洪奇昌卻選擇到北京,選擇在緊繃的氣氛里談“合作”。
當然,洪奇昌不能代表民進黨。他雖然是創(chuàng)黨元老,但早就被排擠在外,甚至因為對“九二共識”態(tài)度沒那么死硬而被孤立。所以,他這趟北京之行,完全是他的個人決定。但正是這種個人選擇,折射出島內另一股真實心態(tài)。民進黨高層要死硬到底,但越來越多的島內人士,特別是有政治經(jīng)驗的老人,已經(jīng)很清楚地看到,要是兩岸繼續(xù)對抗,臺灣只會越來越?jīng)]未來。洪奇昌這一步,某種程度上就是對島內“不要沖突要交流”的回應。
所以,現(xiàn)在的畫面就顯得很諷刺,一邊是郝龍斌參選第三天就暴露了真面目。另一邊,卻是一個被民進黨邊緣化的老人,低調跑去北京講合作。誰是真心對話,誰只是在玩政治話術,答案一清二楚。更何況,京臺科技論壇后,上海和臺北的“雙城論壇”將在9月25日召開,蔣萬安會親自帶隊。這些交流的存在,本身就說明兩岸不是不能溝通,而是誰愿意走這條路。
總的來看,郝龍斌的參選和洪奇昌的訪京之旅,放在一起正好折射出臺灣政治的矛盾。一邊是藍綠主流還在沉迷話術包裝,一邊是社會越來越想打破僵局。等到島內民意真的厭倦了“抗中保臺”的老調,任何一次真誠的交流,都可能成為政治轉向的信號。未來誰能走出這一步,決定的不只是國民黨的前途,更是臺灣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