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在亞洲廚房已經(jīng)有千百年的歷史,以其營養(yǎng)豐富和健康益處備受推崇,包含了與肉類相似的所有必需氨基酸。然而,在大豆走向西方市場后,卻因風味問題遭遇阻礙。盡管營養(yǎng)價值極高,但許多西方消費者因“大豆腥味”,覺得其口感偏草本、青澀且略帶泥土氣息,而對大豆制品敬而遠之。
造成這些異味的“罪魁禍首”是己醛(hexanal)這種化合物,它的一點點存在就能帶來新割草地的氣味,是影響大豆風味的20多種成分之一。這些怪味主要產(chǎn)自豆內(nèi)健康脂肪的分解,該過程由脂氧合酶(LOX)家族催化——大豆有三種此類酶,分別稱為LOX-1、LOX-2 和 LOX-3。它們雖然只占豆蛋白總量的1-2%,但對大豆風味的形成各有不同作用。
科學家此前嘗試調(diào)整大豆,通過培育含優(yōu)質(zhì)油脂的大豆,或移除誘發(fā)風味的特定酶,以期提升大豆的美味和健康性。盡管這些方向看似可行,但迄今尚無人系統(tǒng)性探索這些特征組合后的具體效果。
過去不少研究僅關(guān)注加工后的大豆制品,而忽略了原豆風味。因此,科學界對這些“超級大豆”本身的氣味和味道仍缺乏了解。
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此次將大豆打成豆?jié){糊狀,對不同大豆變種的風味和氣味展開了深入對比。他們的目標是:讓更多人喜歡上更美味又健康的大豆食品。
此次實驗比較了四種大豆品種,包括常用科研的Patriot、富含油酸/低亞麻酸油的大豆(HOLL),以及兩種減少抗營養(yǎng)性碳水化合物的HOLL大豆(Tiger和Super,后者為無脂氧合酶型)。
這些大豆均并排種植,全部制成未煮熟的豆?jié){糊。研究團隊對豆?jié){糊進行了蛋白質(zhì)、脂肪、纖維、水分和灰分的全面營養(yǎng)檢測,并用高端儀器如氣相和離子色譜分析脂肪酸類型和蔗糖等糖分。
隨后,九名專家小組成員對每種豆?jié){糊在顏色、香氣、口感等十二項指標進行打分。
用HS-SPME-GC-MS/MS法(可檢測易揮發(fā)香氣物質(zhì)的強力儀器)發(fā)現(xiàn),生大豆?jié){糊含有21種關(guān)鍵氣味化合物,其中Patriot型異味最重;Super型則揮發(fā)物濃度最低,聞起來最為新鮮。
感官分析表明,Patriot型“油漆味”感最明顯,HOLL、Tiger和Super型則健康而帶有清爽風味。所有樣本中,Super豆大放異彩:有豌豆樣的溫和氣味和順滑風味,最有潛力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Super品種大豆由科學家特別培育,擁有有益心臟的脂肪酸構(gòu)成,去除了無營養(yǎng)糖分,也省去了誘發(fā)風味的脂氧合酶。最終成品口感順滑、味道溫和且更健康。
參與研究的Bongkosh Vardhanabhuti博士表示:“市場急需風味更溫和甚至接近中性的優(yōu)質(zhì)大豆,這樣的豆類可被廣泛用于各類食品,不會帶來突兀的豆味?!?/p>
本項研究被認為是團隊推動美味大豆產(chǎn)品發(fā)展的起點。接下來,科學家們將探索不同品種大豆在豆腐、豆奶以及大豆蛋白中的風味表現(xiàn)。
通過深入理解不同大豆類型在加工前的特性,科學家們可以更好預(yù)測后續(xù)各種產(chǎn)品的最終風味。這些成果有望催生口味更佳、品質(zhì)更高、適用面更廣的大豆食品,造福注重健康和風味的消費者群體。
本研究成果已發(fā)表在《食品化學》期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