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2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薄⒂|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tài)”。
今年影響我國的最強臺風來襲
據(jù)中央氣象臺,今年第18號臺風“樺加沙”(超強臺風級)“樺加沙”將于24日凌晨至下午在廣東汕尾至海南文昌一帶沿海登陸,預計登陸時強度為強臺風級或超強臺風級(14~16級)。
“樺加沙”的中心今天(22日)早晨5點鐘位于菲律賓馬尼拉北偏東方向約5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以上(62米/秒)。
氣象專家提醒:“樺加沙”將以超強臺風級進入南海,移速快,強度強,是今年以來影響我國的最強臺風,其巔峰強度將接近2024年第11號臺風“摩羯”。南海北部和華南等地致災風險極高。
21日起,我國南海北部海域及巴士海峽等海域將有強烈大風,23日起,廣東、廣西等地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22日08時至23日08時,福建東北部和浙江東南部局地有大雨,臺灣島中東部有大到暴雨,臺灣島東部的部分地區(qū)有大暴雨(100-220毫米)。
多地或停工、停課!“提前做好巨災防御準備”
昨天,廣東氣象部門發(fā)布提醒:請?zhí)崆白龊镁逓姆烙鶞蕚洹?/p>
據(jù)“廣東發(fā)布”公眾號,廣東已有廣州、珠海、江門、潮州、湛江等多地表示可能在“樺加沙”登陸前實施停工、停課等措施。
2025年暑期,蘭州大學“數(shù)智技術賦能中文教學”中亞本土中文教師來華研修班課堂上,烏茲別克斯坦教師美琳的指尖劃過平板電腦,智能教學軟件操作步驟被逐一標注。
12年前,美琳從蘭大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懷揣翻譯夢離開;如今重返母校,眼中滿是對中文教學的新期待。這顆在蘭大種下的中文種子,早已在中亞大地生根發(fā)芽。
從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到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從英國倫敦到“一帶一路”40國,一代代蘭大青年帶著西北的堅韌與包容,以中文為紐帶搭建文化橋梁,讓絲路民心相通愈發(fā)溫熱。
走向海外,培育中文生長一方沃土
“2013年離開蘭州時,去西安要坐近10小時綠皮火車;如今地鐵直達校門,高鐵3小時就能到。”站在蘭大校園內(nèi),美琳感慨城市變遷的同時,更振奮于研修班的收獲。
“數(shù)智技術能讓烏茲別克斯坦的中文課堂變樣,教漢字、講語法會更高效有趣?!彼墓P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軟件操作要點,還畫著示意圖,準備回國分享給同事。
美琳與中文教學的緣分,始于大學課堂。最初立志當翻譯的她,因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焦浩老師一句“你會成為好老師”的鼓勵,重新規(guī)劃人生。
如今在塔什干國立經(jīng)濟大學,她珍藏著學生穆罕默德的書法作品——“中烏人民心連心,中烏友誼萬古長青”15個漢字工工整整?!八形奶熨x好,我推薦他幫助在烏中國人學烏茲別克語,兩人成了朋友?!?/p>
今年暑假,穆罕默德跟朋友到中國旅行,逛過北京、上海后,拉著美琳說:“老師,我以后要去中國留學,也要做中烏友誼的橋梁?!?/p>
在美琳看來,中文教師的價值不止于教書?!啊粠б宦贰鼐€企業(yè)缺懂漢語、知中國文化的本地人才,我們教的是語言,更是為兩國合作培養(yǎng)‘橋梁型’人才?!?/p>
烏茲別克斯坦教師美蓮與中文的緣分,始于高中時的孔子學院體驗課?!翱自涸洪L總說蘭大好,說這里的老師特別溫暖?!?016年,她如愿成為蘭大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留學生。
4年里,美蓮跟著學校文化活動走遍中國:在成都嘗火鍋,在張掖摸丹霞巖石,在敦煌聽絲路故事?!斑@些經(jīng)歷不是課本文字,是能講給學生聽的鮮活素材?!?/p>
大學校園的國際文化節(jié)上,美蓮還擺小攤做烏茲別克斯坦手抓飯,受到廣泛歡迎?!霸谑澄锵銡饫锪募亦l(xiāng)文化,我才懂‘跨文化’是互相理解,不是單向輸出?!?/p>
如今站在孔院講臺,美蓮對發(fā)音教學格外執(zhí)著?!拔页鯇W中文時把‘銀行’說成‘銀河’鬧笑話,現(xiàn)在會帶學生用手勢練聲調,讓他們少走彎路?!?/p>
2023級蘭大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碩士生吳怡潔如今也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一名中文老師?!翱自褐苯影?個初級班交給我,讓我獨立負責?!背醯教m州大學共建塔什干國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時,她滿是忐忑。
第一堂課,吳怡潔從“你好”“謝謝”教起。學生們好奇的眼神、認真地跟讀,漸漸驅散了她的緊張。“下課時有學生用中文說‘老師,下次課見’,那一刻我突然有了底氣?!?/p>
這份底氣,源于大學求學時的積累。導師鄧文靖一句“想全是問題,做才有答案”點醒了膽怯的她。此后,她報名教學技能比賽、參與志愿者選拔,熬夜改教案、反復磨試講,筆記本記滿知識點與心得。
“每一次復盤、每一輪反饋,都像給我搭了成長階梯?!爆F(xiàn)在的吳怡潔,會根據(jù)學生興趣設計活動:教“食物”詞匯時煮餃子請學生品嘗,講傳統(tǒng)節(jié)日時帶大家做中國結。
從絲路到世界:織就文化連心網(wǎng)
蘭大青年的中文足跡,早已走出中亞,來到更廣闊的天地。2025年春節(jié),蘭州大學共建格魯吉亞阿爾特大學孔子學院,學生郭蓉蓉和同事穿著舞獅服“騰躍”,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們沒學過專業(yè)舞獅,邁碎步擺身子,活像‘幼獅’?!笨僧敗断惭笱蟆芬魳讽懫穑_下師生跟著鼓掌,兩人漸漸放開動作。最后幾十位老師組成長龍共舞,會場滿是笑聲。
“語言不通沒關系,快樂和祝福能傳遞。”活動結束后,有格魯吉亞學生用中文說“春節(jié)快樂”,還送給郭蓉蓉一幅山水畫。
一旁的劉孟春鋪開宣紙寫春聯(lián)?!案W值官N寓意‘福到’,春聯(lián)要講究對仗。”他一邊寫一邊講解,還手把手教學生握筆。
學生采薇的中文名取自《詩經(jīng)》“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最愛跟著劉孟春學古詩詞?!啊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讀起來像畫,讓我想起家鄉(xiāng)的月亮?!?/p>
去年“漢語橋”比賽中,采薇把《詩經(jīng)》句子揉進演講稿,還背誦《靜夜思》,最終獲格魯吉亞賽區(qū)二等獎。課下,她的書法從歪歪扭扭的“你好”,漸漸變得工整秀麗。
“面對這么熱愛中文的學生,我怎么能不盡力教?”劉孟春說,這份雙向熱忱,是課堂里最溫暖的風景。
考慮到教學對象多是中小學生,郭蓉蓉把中國傳統(tǒng)游戲帶進課堂?!八麄兓顫姾脛?,單純講課效果不好?!彼龔膰鴥?nèi)帶來毽子和跳繩,教學生玩。
一開始學生們不敢嘗試,郭蓉蓉就示范、鼓勵。慢慢地,大家不僅學會基本玩法,還琢磨出雙人跳繩、旋轉踢毽子的新花樣。“有個內(nèi)向的小男孩,學會踢毽子后變開朗了,每天主動找同學玩?!?/p>
在英國倫敦中醫(yī)孔子學院,蘭大志愿教師任婷婷的“青春版”廣場舞,成了校園開放日亮點。伴著《我的未來式》節(jié)奏,她和同事擺臂轉身,吸引當?shù)貗D女加入隊伍。
長桌上的中國象棋、中國結、手工擺件用于慈善義賣。有人問中國結寓意,任婷婷就講吉祥結代表如意、盤長結象征長壽;有人好奇象棋規(guī)則,她耐心講解“將”“帥”不能出宮、“馬”走“日”字。
“看著他們認真傾聽的樣子,我覺得自己像文化使者?!蹦翘欤捂面觅u出10多個中國結,還收到不少中文課程咨詢。
作為孔子學院表演團小提琴手,今年春天,任婷婷跟著團隊走訪倫敦十余所學校,參與新春文藝巡演。她與琵琶、古箏老師合奏《金蛇狂舞》《刀劍如夢》,中西樂器交織贏得陣陣掌聲。
“演出后有學生問,‘小提琴是西方樂器,為什么能和琵琶一起演奏?’我告訴他,音樂和文化都沒有國界,碰撞能產(chǎn)生更美的火花?!?/p>
為提升教學水平,任婷婷還參加歐洲國際中文教育教師技能大賽、牛津AI教育論壇?!翱吹狡渌處煹膭?chuàng)新方法,了解AI在中文教學中的應用,我才能把更優(yōu)質的教育帶給學生?!?/p>
截至2025年6月,蘭州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已累計派赴海外實習547人次,覆蓋亞、歐、非、北美和南美洲40國,其中大部分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我們像散落在世界的點,連起來就是中文教育的文化網(wǎng)。”郭蓉蓉說,和海外同學交流教學故事時,總能感受到“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的力量。
“我希望自己能做一顆種子,讓漢語之花在世界角落盛開?!比捂面玫脑挘莱鲈S多蘭大中文教育者的心聲。
如今,更多蘭大學子帶著學識與熱忱奔赴海外。他們以中文為紐帶,在課堂里傳知識,在活動中搭橋梁,用微光匯聚星河,讓“一帶一路”的民心相通,在每一次教學、每一場互動中,愈發(fā)緊密溫暖。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