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本文資料來源:《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和《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兇時日善惡宿曜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古往今來,學子們面臨考試時總是憂心忡忡,求神拜佛希望金榜題名。然而鮮有人知,在浩瀚的佛法密藏中,文殊菩薩曾親自傳下一段七字密語,專門用來開啟眾生的無上智慧。
在《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和《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兇時日善惡宿曜經》中都有記載,文殊菩薩作為諸佛之師、智慧第一的大菩薩,曾在靈鷲山為眾生開示過開啟智慧的殊勝法門。
這七字密語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為何能夠開啟無上智慧?它與尋常的祈福求財有何不同?答案就藏在一段流傳千年卻很少為人所知的佛門密事之中。
唐代開元年間,長安國子監(jiān)有一位年輕的太學生,名叫李文淵。李文淵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穎過人,熟讀四書五經,詩文書畫樣樣精通,是遠近聞名的才子。
然而,就在他準備參加進士科考試的前夕,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知為何,他的記憶力突然出現(xiàn)了問題,以前滾瓜爛熟的經典文章,現(xiàn)在竟然常常忘記。更奇怪的是,每當他靜下心來讀書時,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各種雜念,無法集中精神。
李文淵心急如焚,遍訪名醫(yī),服用了無數(shù)藥物,卻毫無效果。眼看考期將至,他的父親李尚書更是憂心如焚。李家三代為官,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文淵身上,如果他不能高中進士,李家的門第就要衰落了。
正當全家束手無策之際,李文淵的母親想起了一件事。她年輕時曾在華嚴寺遇到過一位得道高僧,法號智藏。據(jù)說智藏師父不僅佛法精深,更是精通文殊菩薩的各種修法,曾經幫助過許多學子開啟智慧。
于是,李夫人力勸丈夫,讓文淵前往華嚴寺求見智藏師父。李尚書雖然平時不太信佛,但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yī)了。
華嚴寺位于終南山中,環(huán)境清幽,古木參天。當李文淵來到寺中時,正值晨課時間,大雄寶殿中傳來陣陣梵音,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他浮躁的心稍微平靜了一些。
知客僧聽說李文淵要求見智藏師父,便帶他來到后山的一座小亭中等候。亭中端坐著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和尚,正在靜靜地誦經。雖然年事已高,但老和尚雙目炯炯有神,身上散發(fā)著一種特殊的威儀。
這位老和尚正是智藏師父。他不僅精通三藏十二部經典,更是文殊菩薩法門的專修者,修行已有五十余年。
智藏師父看到李文淵,慈祥地笑了笑:"施主遠道而來,想必是為了智慧的事情吧?"
李文淵大驚,急忙跪下行禮:"師父慧眼如炬,弟子確實是為了智慧的問題而來。弟子原本記憶超群,學問淵博,但最近不知為何,記憶力大減,心神不寧,眼看就要參加進士考試了,卻連書都讀不進去。懇請師父慈悲開示!"
智藏師父仔細端詳了李文淵一番,然后說道:"施主,你的問題不在身體,而在心境。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因為過分執(zhí)著于功名利祿,心中充滿了得失之念,所以才會心神不寧。"
"師父,弟子確實很在意這次考試的結果,但這也是人之常情啊!"李文淵不解地說道。
智藏師父搖搖頭:"執(zhí)著就是障礙。你越是緊張,越是擔心失敗,心境就越不清明。心境不清明,智慧自然就被遮蔽了。"
"那弟子應該怎么辦呢?"
"要想開啟真正的智慧,首先要調整心境。"智藏師父慢慢說道,"智慧不是外來的,而是每個人本來就具足的。只是被煩惱妄想遮蔽了而已。"
李文淵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智藏師父繼續(xù)說道:"不過,既然你誠心求法,貧僧可以傳授你一個特殊的修法。這是文殊菩薩親自傳下的智慧法門,專門用來開啟眾生的本有智慧。"
"文殊菩薩的法門?"李文淵眼中閃過一絲希望。
"正是。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智慧第一,凡是至心修持文殊法門的人,都能獲得不可思議的智慧加持。"
智藏師父站起身來,帶著李文淵來到大雄寶殿。殿中供奉著莊嚴的文殊菩薩像,菩薩手持智慧劍,騎著青獅,威儀無比。
"施主,你要知道,真正的智慧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明心見性,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你只是為了功名而求智慧,那就本末倒置了。"
李文淵連忙說道:"師父教訓得是,弟子愿意以求真正智慧的心來修持。"
智藏師父滿意地點點頭:"很好。現(xiàn)在貧僧就傳授你文殊菩薩的根本心咒。這個心咒中有七個字是最為關鍵的,被稱為'七字密語',具有開啟無上智慧的功德。"
"什么心咒?"李文淵激動地問道。
智藏師父合掌向文殊菩薩禮拜三次,然后莊嚴地說道:"文殊菩薩根本心咒是:嗡 阿喇巴札那諦。其中'阿喇巴札那諦'這七個字,就是開啟智慧的密語。"
"這七個字是什么意思呢?"
"阿喇巴札那諦,梵文的意思是'迅速獲得智慧'。"智藏師父解釋道,"這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能夠洞察一切法性的般若智慧。"
李文淵仔細地記下了這個心咒的發(fā)音,然后問道:"師父,弟子應該如何修持這個心咒?"
智藏師父說道:"修持文殊心咒,不僅僅是念誦這么簡單,還要配合正確的觀想和清凈的發(fā)心。"
"首先,你要在每天的子時和午時各修一座,每座至少要念誦一千遍心咒。念誦時要觀想文殊菩薩坐在你的頭頂上,放出金色的光明,照亮你的整個身心。"
"其次,在觀想的同時,要發(fā)起菩提心,不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獲得智慧后能夠利益一切眾生。"
"最重要的是,在念誦'阿喇巴札那諦'這七字密語時,要特別專注,每一個字都要念得清清楚楚,同時觀想這七個字在你的心輪中放出七色光明,驅散內心的愚癡黑暗。"
李文淵認真地記下了修持的方法,然后問道:"師父,弟子需要修持多長時間才能見效?"
智藏師父微微一笑:"這要看你的誠心和悟性。有些人修持七天就能感應,有些人需要四十九天。但無論如何,只要至心修持,必定會有感應。"
"不過,"智藏師父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這個法門雖然殊勝,但也有嚴格的要求。修持期間,你必須嚴格持戒,不能殺生,不能妄語,不能邪淫,不能飲酒,還要盡量吃素。"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清凈心。如果心中充滿了貪婪、嗔恨、嫉妒等煩惱,即使念再多的咒語也不會有效果。"
李文淵鄭重地點頭:"弟子一定嚴格按照師父的教導去修持。"
智藏師父又叮囑道:"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修持文殊心咒期間,你可能會遇到各種境界,比如夢到文殊菩薩,或者在念咒時看到光明,或者突然對以前不懂的問題有了新的理解。這些都是正常的感應,不要執(zhí)著,也不要害怕。"
"如果修持得力,你會發(fā)現(xiàn)記憶力不僅恢復了,而且比以前更加超群。更重要的是,你會對學問有全新的理解,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李文淵聽得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修持。
智藏師父看出了他的急切心情,搖搖頭說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修行最忌急躁,你現(xiàn)在先回去,調整好心態(tài),從明天開始正式修持。記住,每天除了念咒修觀之外,還要花時間讀經典,理解佛法的道理。智慧不是憑空而來的,需要有深厚的基礎。"
李文淵拜謝了智藏師父,滿懷希望地回到了家中。當天晚上,他就按照師父的教導,開始了第一次修持。
初次修持時,李文淵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集中注意力,心中總是胡思亂想。而且梵文的發(fā)音對他來說也很困難,經常念錯。但他記起智藏師父的話,知道這是正?,F(xiàn)象,便耐心地一遍遍地練習。
第三天的時候,李文淵開始感覺到一些變化。在念誦心咒時,他的心境比以前平靜了許多,雜念也減少了。更讓他驚喜的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力似乎在慢慢恢復。
到了第七天,李文淵在修持時突然有了一個奇特的體驗。當他念到"阿喇巴札那諦"這七字密語時,仿佛看到一道金光從頭頂照射下來,瞬間照亮了他的整個身心。在那一刻,他感覺自己的大腦前所未有地清明,許多以前模糊的知識點突然變得清晰起來。
更神奇的是,當他重新翻開經典時,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很輕松地理解那些以前覺得艱深的內容。而且記憶力也完全恢復了,甚至比以前更強。
李文淵激動不已,連忙跑到華嚴寺向智藏師父匯報這個好消息。
智藏師父聽了,淡淡地說道:"這只是初步的感應,還不算什么。真正的智慧開啟,還需要繼續(xù)深入修持。"
"師父,弟子確實感覺到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李文淵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
"弟子感覺這種智慧似乎還不夠穩(wěn)定,有時候很清明,有時候又會模糊。而且,弟子覺得自己雖然記憶力恢復了,但對于學問的理解似乎還不夠透徹。"
智藏師父點點頭:"你的感覺是對的?,F(xiàn)在你只是初步開啟了智慧,還需要進一步的修持才能穩(wěn)固。"
"那弟子應該怎么做?"
智藏師父沉思了一會兒,然后說道:"繼續(xù)按照之前的方法修持,但是要增加一些內容。除了念誦心咒之外,你還要深入學習《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理解文殊菩薩智慧法門的深層含義。"
"而且,在念誦'阿喇巴札那諦'這七字密語時,要配合更深層的觀想。不僅要觀想光明照耀,還要觀想自己的心性與文殊菩薩的智慧無二無別。"
李文淵認真地記下了師父的指導,回家后更加精進地修持。
就在李文淵按照智藏師父的指導深入修持的第二十一天,發(fā)生了一件讓他震驚不已的事情。
那天夜里,李文淵在夢中見到了文殊菩薩。菩薩坐在蓮花座上,手持智慧劍,周身放出無量光明。最令李文淵震撼的是,文殊菩薩竟然開口對他說話了。
"善男子,你修持我的心咒已有些時日,但你可知道,這七字密語中還隱藏著一個更深的秘密?"
李文淵在夢中激動地問道:"菩薩,什么秘密?"
文殊菩薩慈祥地看著他:"這七字密語不僅能開啟智慧,更能讓你直接證悟諸法實相。但是,要想獲得這種究竟的智慧,你必須明白一個關鍵的修持要訣,這個要訣關系到..."
正說到這里,李文淵突然從夢中驚醒。他急忙想要回憶文殊菩薩后面要說的內容,但怎么也想不起來。這讓他心中充滿了遺憾和急切,那個關鍵的修持要訣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