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作者定會不負眾望,按時按量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質的內容。
文I夙夜玖歌
編輯I夙夜玖歌
前言
前陣子俄羅斯閱兵,之后他們自家媒體特意拿中俄陸軍的頂尖武器做了回對比,本來可能想客觀評評技術高低,結果沒想到,這一比反倒把倆家的差距給說透了。
咱中國陸軍不光是武器性能追上了,更關鍵的是打仗的思路,早就跟俄羅斯不在一個頻道上了。
先說說大家最直觀能看到的坦克。咱們閱兵亮出來的100型主戰(zhàn)坦克,看著還是鋼鐵疙瘩的模樣,里頭的門道可完全不一樣了。
以前說起坦克,大家總比誰的裝甲厚、炮管子粗,現(xiàn)在咱這100型坦克,除了這些硬本事沒丟,還裝了特別先進的火控系統(tǒng)和主動防御系統(tǒng),更厲害的是能連網(wǎng)打仗。
戰(zhàn)場上它不是孤零零一輛車,能跟無人機實時傳消息,跟電子對抗部隊搭著配合,連后方指揮部的指令都能秒收打個比方。
以前坦克像個只會沖的猛士,現(xiàn)在更像個 “信息中轉站”,一邊突擊一邊給隊友傳情報,能把好幾股力量擰成一股繩,發(fā)揮出1加1大于2的效果。
再看俄羅斯的T-14 “阿瑪塔”坦克,說實話裝甲和火力確實能打,可思路還是老一套 —— 講究單個坦克多能打,沒怎么考慮跟其他裝備配合。
俄軍現(xiàn)在還是習慣讓坦克集群往前沖,就像以前的“鋼鐵洪流”那樣,可在現(xiàn)在的戰(zhàn)場上,要是沒信息支持,不知道敵人在哪、隊友在哪,再猛的洪流也容易栽跟頭。
除了坦克,無人裝備的差距更明顯。咱們閱兵上的察打一體無人機,跟 100 型坦克配合得那叫一個默契:
無人機先飛出去偵察,看見敵人馬上把位置傳給坦克,要是敵人離得近,無人機自己就能動手打擊。
這種“有人裝備帶無人裝備”的打法,能把戰(zhàn)場看得更清楚,打擊也更準。
可俄羅斯那邊呢,他們也有“天王星” 無人車、“獵戶座”無人機,技術上不算差,但這些無人裝備大多是自己干自己的。
跟坦克、裝甲車配合不順暢,俄軍也只是把它們當“輔助火力”用,沒讓它們融入整個作戰(zhàn)體系。真到了戰(zhàn)場形勢瞬息萬變的時候,就容易跟不上節(jié)奏。
還有個看不見的差距,就是指揮和信息傳遞。
咱們的部隊現(xiàn)在能做到“信息實時通”,坦克、無人機、指揮部甚至空天力量,能共享一張戰(zhàn)場態(tài)勢圖,哪里有敵人、哪里需要支援,一眼就能看明白,反應速度特別快。
可俄羅斯還是用老的分層指揮系統(tǒng),信息要一層一層傳,等傳到前線,可能戰(zhàn)場情況都變了。他們自己的媒體也承認,在戰(zhàn)場信息化、指揮自動化這些方面,跟中國差得不少。
其實這背后是兩家戰(zhàn)略思路的不同。俄羅斯長期盯著北約的地面威脅,一直強調重裝甲部隊的威懾力,沒太跟上信息化戰(zhàn)爭的節(jié)奏;
而咱們中國陸軍早就不局限于地面作戰(zhàn)了,考慮的是怎么跟空天、海上、電磁領域的力量配合,搞“全域作戰(zhàn)”。
就像咱們展示的AQS003A特種水雷和無人潛航器,能把水下偵察、干擾、打擊串起來,而俄羅斯的“波塞冬”無人潛航器,雖然戰(zhàn)略威懾力強,但能用的場景太單一,沒這么靈活。
現(xiàn)在看下來,現(xiàn)代戰(zhàn)爭早就不是“誰的武器單個更厲害”的比拼了,而是看誰的體系更完善、各裝備配合更默契、信息傳遞更順暢。
咱們中國陸軍從“靠火力猛”轉向“靠體系贏”,這不僅是裝備的進步,更是作戰(zhàn)理念的升級。未來戰(zhàn)場上,這種理念上的優(yōu)勢,可能比某一款武器的性能更能決定勝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