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各位在面對什么時候最緊張、崩潰呢?
我先來。
第一次是硬盤突然壞掉,導致我還沒剪好的片子整個廢掉,最后也是想盡辦法恢復數據,但最終還是無濟于事。當我面對一堆紅色感嘆號發(fā)呆不知所措時,這或許是一個成年人崩潰的瞬間。
第二次則是在前不久,當初咬咬牙配的1TB臺式機(游戲特供機),僅裝了幾款3A游戲硬盤容量就被輕松占滿。那一刻,我又癱坐在電腦面前,想起了當年那句“回旋鏢”——1TB容量足夠了,再說了就算3A游戲能占多少容量。
說到底,還是當年的固態(tài)硬盤是真的貴啊,大牌子的512GB起碼得小一千,1TB的價格恨不得花光我的工資。還好最近幾年由于存儲技術飛速發(fā)展,各種超強性價比的固態(tài)硬盤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閃迪WD Blue SN5100 NVMe SSD 2TB(以下簡稱SN5100)也只要不到999元。那么它又有什么獨到之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老樣子,還是先看外觀。
和「WD_BLACK」系列的黑色硬派風格不同,「WD Blue」產品線的配色非常小清新,尤其是加入了閃迪標志性的“紅色”做點綴后,色彩對比明顯,也符合科技產品的風格。
拆開包裝,內部除了固態(tài)硬盤本體和使用說明書,再無他物。
SN5100沿用了 M.2 2280 規(guī)格和單面DRAM-less設計,適用于大多數PC和筆記本電腦。
最貼近金手指的部分,是閃迪的自研 PCIe 4.0 x 4通道DRAM-Less SSD 主控芯片,針對這塊NAND做過專門定制優(yōu)化。
重點說一下SN5100的閃存技術,它搭載了閃迪自研的BiCS8 QLC 3D CBA NAND,相信看到這里有朋友肯定就要滑走了:“不就是容量大嗎?速度慢、壽命短,還不如 TLC 靠譜?!?/p>
這里先給大家補個小知識:傳統(tǒng)認知里,TLC(三層單元)確實是 “均衡之選”—— 容量不算小、成本適中,關鍵是速度快、穩(wěn)定性強;而 QLC(四層單元)則是 “容量優(yōu)先”,單位存儲成本更低、能做更大容量,但缺點也明顯:單次寫入速度慢、擦寫壽命相對短,所以很多廠商做高性能固態(tài)時,都會優(yōu)先選 TLC。
那么為什么這次閃迪選擇QLC方案呢?
首先,針對擦寫壽命這一QLC的“致命傷”來說,SN5100所采用的BiCS8 QLC閃存,已經在壽命方面做了優(yōu)化,和上一代采用TLC閃存顆粒的產品SN5000擁有同樣的TBW指標,2TB容量版本為900TBW,配合官方的五年質保,基本可以說是完全可以應對絕大多數用戶的耐久度需求。
其次,SN5100配備了閃迪獨家的nCache 4.0技術。簡單說,這套技術的邏輯是 “先快后穩(wěn)”:把數據先高速寫入 SLC 緩存塊(相當于 “臨時高速通道”),等固態(tài)硬盤空閑時,再把數據轉移到 QLC 單元里長期存儲。這樣一來,既保留了 QLC 大容量的優(yōu)勢,又用 SLC 緩存彌補了寫入速度的短板 —— 至于實際效果,我們后面用測試數據說話。
總的來說,SN5100的外觀非常簡約,但是該有的配置它一樣不少,甚至還做出了創(chuàng)新,做到了簡約而不簡單。不過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溜溜,看一看實際使用會不會翻車。
首先我們可以下載「SANDISK Dashboard」工具查看SN5100的運行狀態(tài),也可以對固態(tài)硬盤進行固件更新、進行S.M.A.R.T診斷等操作。
緊接著還是請出我們的老朋友Crystal Disk Mark進行讀寫測試。測試平臺配置為:
· CPU:Intel 14700K
· 主板:微星PRO Z790-A MAX WIFI
· 內存:DDR5 4800MHz 16GB * 2
能看到它的順序讀取速度為7098.16 MB/s,順序寫入速度同樣達到6499.29MB /s,基本符合2TB版本的官標數據(7100MB/s順序讀;6700MB/s順序寫)。
為了更加保險,我們又用TxBENCH做了一遍讀寫測試。順序讀取速度達到6931.928MB/s,順序寫入速度為6720.657MB/s。完全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使用需求。
光有讀寫測試還不夠,我們還得看下它的4K隨機讀寫速度,能直觀反映出固態(tài)硬盤在日常使用時的體驗。
在AS SSD Benchmark當中,SN5100的4K隨機讀取達到了85.72 MB/S,4K隨機寫入速度為243.64 MB/S。
而在之前測試的Crystal Disk Mark當中,SN5100的4K隨機讀寫分別為100.48MB/s和291.47MB/s。
另外我們也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SN5100 讀取不同大小的數據測試包,能夠很好地說明文件大小比例不同時對固態(tài)硬盤讀取、寫入速度的影響。
結果顯示,SN5100在讀寫64 KB文件時能達到5.56 GB/s和4.05 GB/s,在4MB時讀寫速度達到頂峰,寫入為5.94 GB/s,讀取為5.52 GB/s,并且在128kb之后的數據就穩(wěn)住了。
測完了理論跑分,那也得看看實際表現(xiàn)究竟如何。
官方聲稱SN5100是專門為內容創(chuàng)作者、視頻剪輯師所打造的,那不巧了嘛。。。很合我的胃口。
首先就是拷貝素材,這也是創(chuàng)作者們最先遇到的場景。我們找了一個體積約為60GB的文件,里面有視頻、照片、文檔,相當復雜。實測下來,整個過程約30秒。平均速度3.21GB/秒,表現(xiàn)非常平穩(wěn),速度沒有劇烈波動。
之后又在剪輯軟件當中渲染導出一份 2.26GB的視頻素材,從開始到結束用時11分鐘,同樣也是非常順利。當然,視頻剪輯的導出速度受剪輯軟件編碼和算力影響,而非SSD瓶頸
最后我們又對SN5100的散熱表現(xiàn)進行測試,在室溫25度待機時硬盤的溫度為40℃,進行CrystalDiskMark 1GiB文件5次循環(huán)測試后,硬盤最高溫度為52℃,可見閃迪對溫度控制還是下了不小的功夫的。
總結:
當我們不再為硬盤突然罷工而焦慮,不用為刪哪個游戲騰空間而糾結,也不必在導出視頻時盯著進度條反復踱步 —— 這種 “不必慌張” 的從容,或許就是成年人最實在的優(yōu)雅。
閃迪 WD Blue SN5100 NVMe SSD 2TB 恰好給了我們這份底氣。它在中端PCIe 4.0市場里有十足的競爭力, QLC 搭配 nCache 4.0 的創(chuàng)新方案,既解決了容量焦慮,又守住了傳輸穩(wěn)定性;不管是給筆記本擴容、裝在硬盤盒當移動倉庫,還是給臺式機做游戲 / 創(chuàng)作盤,它都能穩(wěn)穩(wěn)接住需求。
我們常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塊優(yōu)秀的 SSD 從來不是 “可有可無的配件”,而是幫我們避開崩潰、提升效率的 “隱形幫手”。它藏在電腦里,不張揚,卻用每一次穩(wěn)定的讀寫、每一次快速的響應,讓我們能更專注于眼前的事 —— 剪好每一段視頻,通關每一款游戲,處理每一份工作。
畢竟對成年人而言,少一點 “猝不及防的麻煩”,多一點 “盡在掌握的順暢”,這份由一塊好 SSD 帶來的踏實,就是生活里最貼心的優(yōu)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