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有知名媒體人博主爆料,西貝另起爐灶了!
根據(jù)查詢,西貝在近期成立新公司,注冊資本50萬元,由西貝和一家餐飲管理公司共同持股。
該媒體人博主分析,至于成立新公司的目的,無論是西貝還是賈國龍并沒有透露,但可以猜測,此舉是為了應對當下的預制菜風波,西貝莜面村,這個品牌可能很難繼續(xù)使用。
成立新公司的目的:
第一,探索新品牌的可能性,這家公司名叫三河市飯積極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從名字上看有可能會比西貝更加年輕化,為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預制菜風波還在持續(xù),西貝承受巨大壓力,員工信心不足,有關可能是為了提高大家積極性,成立合伙制企業(yè),從而進一步穩(wěn)定人心。
第三,西貝剛完成了新的增資,有助于公司得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讓資本市場看到西貝的強大。
針對此事,有網(wǎng)友建議,最好的方案就是和羅永浩一起注冊餐飲公司,
有網(wǎng)友表示,賈總還有一個餐飲品牌是九十九頂氈房,做的味道也不錯,也很貴,就是不知道是不是預制,但愿不是吧?
- 我們再來剖析西貝當前仍在經(jīng)歷的預制菜事件。
羅永浩一句牢騷值1000億?西貝馬上要去香港上市了,目標市值超過1000億,這個宏偉目標得到了資本市場和地方的大力扶持,幾輪融資已經(jīng)全部到位,地方深度參與了上市籌備,多個重要人物都出手支持。
如果按照原計劃順利上市,市值絕對會一飛沖天,所有參與者都將受益,但是沒想到賈國龍這個上市的最大利益者,在這個極其關鍵的時刻,就因為羅永浩只是吐槽了一句“你衣服有點臟”,他就迫不及待的把自己衣服全部脫光,只為證明自己不“臟”。
不得不說,西貝的點兒真背!原本西貝已經(jīng)完成了各種上市的準備,一輪又一輪融資也成功了。
內(nèi)蒙古有頭有臉的人幾乎都參加,就等著2026年準備完成上市,只要西貝一上市,全國幾百家的門店,再加上西貝菜價的超級盈利能力,毫無疑問市值會像火箭一樣一飛沖天,到時候不管是西貝老板還是西貝的投資者一個個都會賺的盆滿缽滿。
然而,羅永浩隨口的一句吐槽,整出天大的事來。中國有句古話,“斷人財路有如那什么父母”,如今羅永浩的牢騷不經(jīng)意間毀了一家企業(yè)的千億市值夢,難怪老羅表示自己有些害怕。
- 而就在剛剛有媒體報道,西貝賈國龍辟謠“向羅永浩道歉”:假的。
日前,有報道稱,賈國龍向羅永浩道歉稱,“讓作為合作伙伴的羅永浩先生陷入不必要的爭議——這是我們工作的嚴重失職,既辜負了消費者多年的信任,也對羅永浩先生的個人聲譽造成了影響。事件發(fā)生后,我沒能第一時間直面問題、主動擔責,反而讓大家在等待中積累了更多不滿,這份責任我必須全額承擔,也深感無顏面對一直支持我們的人?!?/p>
同時,其還提出了三點改正措施,一是針對核心問題的整改,如下架問題產(chǎn)品、全額退還相關消費者款項、重新審核合作流程等,用實際行動減少對大家的影響;二是,邀請羅永浩先生及團隊,對我們后續(xù)的具體監(jiān)督領域,如產(chǎn)品研發(fā)、品控流程、服務標準等進行監(jiān)督指導,我們會定期向其反饋整改進展,接受專業(yè)層面的嚴格把關;三是,開通“消費者監(jiān)督直達通道”,對大家提出的問題承諾,所有整改過程和結果也會定期向社會公開,接受全體消費者的檢驗。
對此,新浪財經(jīng)問詢了西貝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其表示,“假的,不能信,我也很奇怪,怎么會出來這么一封信。”
- 其實,西貝事件就本質(zhì)分析,餐飲企業(yè)用預制菜并非原罪,尤其是連鎖品牌為了保證口味統(tǒng)一、降低成本,大多會依賴央廚供應鏈??晌髫惖膯栴}在于,收著“現(xiàn)炒”的錢,端出的卻是“加熱即食”的預制菜。
這就像“掛羊頭賣狗肉”。其實,羅永浩的吐槽只是“引子”。隨后西貝為自證清白搞的“開放后廚”直播,反倒成了“自曝家丑”。鏡頭里的袋裝雞湯、冷凍魚,讓消費者瞬間覺得“虧大了”。品牌信任一旦崩塌,就像“多米諾骨牌”接連倒下。
首當其沖的是西貝的營收,賈國龍自己都承認,爭議爆發(fā)后,門店日營業(yè)額“百萬級”下跌,客流斷崖式減少。資本比消費者更“現(xiàn)實”,預制菜風波不僅讓西貝的“高溢價故事”露了餡,更暴露了其商業(yè)模式的“硬傷”。
資本開始追問:“西貝人均百元的消費,成本到底花在了哪兒?是真的用在了食材和服務上,還是被復雜的管理架構“內(nèi)耗”了?”
有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西貝門店層層加價,總部還要抽管理費,這種模式導致價格虛高,利潤卻沒留住、簡直是“薄利多銷”都算不上的“賠本賺吆喝”。
說起來,預制菜風波更像一根“導火索”,引爆了西貝積壓已久的“內(nèi)部矛盾”。早在2024年春節(jié)后,西貝的生意就開始“走下坡路”,原計劃全年增長10%,結果反倒下滑了10%。這幾年餐飲大環(huán)境趨冷,消費者更看重“性價比”,西貝高價定位本就“水土不服”,預制菜爭議更是讓“貴得不值”的標簽貼得更牢。
更要命的是,西貝這些年一直在“瞎折騰”。近十年,賈國龍孵化了11個新品牌,從賈國龍功夫菜到西貝麥香村,再到西貝Express,個個都像“打井不見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卻沒一個能撐起“第二增長曲線”。
品牌定位也跟著“飄忽不定”,從“莜面村”到“西北菜”,再往“兒童餐餐廳”“家庭歡樂餐廳”上靠,來回搖擺的策略,讓消費者都摸不清“西貝到底是做啥的”,被業(yè)內(nèi)專家批評是“丟了西瓜撿芝麻”,白白消耗了品牌力。
面對危機,西貝的公關應對更是“雪上加霜”。賈國龍作為創(chuàng)始人,本該控場,卻選擇和羅永浩“硬碰硬”,甚至揚言要起訴。所謂的“開放后廚”直播,本想“自證清白”,結果卻成了“證據(jù)現(xiàn)場”。這種“越描越黑”的操作,讓西貝徹底陷入被動局面,堪稱公關界的“反面教材”。
如今的西貝,就像“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2026年上市的目標,變得越來越渺茫。說到底,羅永浩的吐槽只是“外因”,西貝的危機,根源在于自身“內(nèi)功不扎實”。
若想挽救上市夢,西貝首先要做的,是沉下心來補好戰(zhàn)略、品控、成本控制的“功課”。否則,就算躲過了這次危機,下次也可能栽在其他“坑”里。
再說西貝注冊新公司,目的可能是更換品牌。畢竟如今資源都是直接可以拿來用的,完全可以利用當下的門店、供應鏈優(yōu)勢繼續(xù)做生意。另外,是為穩(wěn)定人心,鞏固資本市場的優(yōu)勢,為后續(xù)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不得不承認,這么做的確是很西貝,他們依然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并沒有試圖獲得公眾的諒解,但如今網(wǎng)絡很發(fā)達,一切都是透明的。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