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預約
9月22日
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
中華武術(shù)文化交流大會的兩岸嘉賓
走進徐州
以武為橋,共話傳承;以文為脈,同溯根源。首站,他們來到了素有“武術(shù)人才搖籃”之稱的沛縣體育中學,開啟一場與武術(shù)傳承的深度對話。
走進校園,榮譽展室吸引眾人目光。墻上一張張獎牌、一段段榮譽介紹,無聲訴說著學校的輝煌——建校以來,這里先后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6000余名運動員,其中不乏冬奧會冠軍韓曉鵬、齊廣璞,更有江蘇省首位武術(shù)世界冠軍張凱等31位世界冠軍、186位全國冠軍、447位省級冠軍。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汗水與拼搏的故事,讓在場者深切感受到武術(shù)精神的力量與傳承的厚度。
離開榮譽展室,學員們的訓練場景更是點燃了現(xiàn)場氛圍。訓練館內(nèi),學員們動作剛勁有力,一招一式盡顯武術(shù)功底,無論是拳腳的迅猛,還是器械的靈動,都展現(xiàn)出少年武者的朝氣與專注。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兩岸嘉賓與學員們親切互動,或請教招式細節(jié),或探討訓練心得,文化交流在一招一式間自然流淌。
武術(shù)的熱血尚未褪去,漢代文化的厚重又接踵而至。一行人來到世界劉氏會館,沉浸式感受大漢文化的魅力。館內(nèi)陳列的文物、復原的漢代場景、詳實的歷史介紹,將漢代的禮儀、文化、生活風貌娓娓道來。從武術(shù)的剛健,到漢文化的典雅,兩種文化脈絡(luò)在此交匯,讓這場交流之旅不僅有“武”的激情,更有“文”的深度。
徐州之行的行程,在武韻與漢風的交織中落下帷幕。每一處打卡地,都是一次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也讓第八屆海峽兩岸中華武術(shù)文化交流大會的意義更加豐滿——以武術(shù)為橋,以文化為魂,讓兩岸同胞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在傳承中共話未來。
徐州廣電記者 | 朱俊宇
編輯 | 李艷敏
一審 | 姚亮
二審 | 朱宸昕 許騰飛
三審 | 張清
轉(zhuǎn)發(fā)+在看,告訴身邊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