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率軍在臺灣受降往事:有的日本人說:我們只是暫時回到日本,少則10年,多則20年,我們還要回到臺灣的,你們一定要好好的為我們保管好財物。
林偉儔于1900年出生于廣東省臺山縣,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是粵軍系統(tǒng)的重要將領之一,曾參與北伐戰(zhàn)爭??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任第六十六軍第一五九師第四七五旅少將旅長,率部參加淞滬會戰(zhàn)和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多次負傷,獲國民政府頒發(fā)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勛章。1938年6月率部參加武漢保衛(wèi)戰(zhàn)。1939年升任第六十二軍第一五一師師長,參加粵北會戰(zhàn)。1940年7月授陸軍少將。1944年5月率部參加長衡會戰(zhàn),8月參加桂柳會戰(zhàn)??箲?zhàn)勝利時,任國民政府第六十軍一五師師長。此文為其晚年口述回憶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我所在的第六十二軍(軍長黃濤,本人是一五一師師長),于8月20日開赴越南受降,駐防于海防、北寧、諒山帶。同年10月,我軍又奉命
由越南開赴臺灣,在即將赴臺擔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臺灣警備司令、臺灣地區(qū)受降主官陳儀的統(tǒng)一指揮下,接受在臺日軍投降及解除日軍武裝。
赴臺受降的部署
根據(jù)當時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命令,赴臺受降為兩個軍:
一是第六十二軍(下轄三個師)為臺南(包括臺中)地區(qū)的占領部隊,軍長黃濤為該地區(qū)指揮官。該軍在高雄港登陸,進占高雄、屏東、臺南:嘉義、臺中、臺東等縣市,指揮部設在臺南市。
二是第七十軍(下轄兩個師)為臺北地區(qū)占領部隊,軍長陳禮達為該地區(qū)指揮官,該軍在基隆港登陸,進占基隆、臺北、淡水、新竹等縣市,指揮部設在臺北市。
據(jù)此命令,我第六十二軍在越南海防市作出的部署是:本人率領第一五一師在康海港登艦,作為第一梯隊(前衛(wèi)部隊)開赴高雄,相機排除途中一切障礙,登陸后,進占屏東、鳳山、左營等地區(qū),為軍司令部及后衛(wèi)部隊在該港登陸提供有利條件;李宏
達師長率第一五七師為第二梯隊,與本師相隔約一天航程,在海防市涂山登艦,尾隨本師在高雄登陸后,進占臺南、嘉義及其附近要地;段云師長率第九十五師為第三梯隊(后衛(wèi)部隊),亦在涂山登艦,尾隨第一五七師在高雄登陸后,即進占臺中市,并派一個團進占臺中市。
當時,在臺日軍(包括在澎湖列島的日軍)共16.9萬余人,其主力集中于臺南、臺中地區(qū)。最高軍事指揮機構是日軍第十方面軍,指揮官為臺灣總督兼方面軍司令安藤利吉,下轄第九、第十二、第五、第六千六、第七十、第八等師團,另有第七十五、第
七十六、第一OO、第一O二、第二獨立旅團及澎湖守備隊,以及部分海、空軍部隊。其中一些是日軍的精銳部隊,如第十二師團,即日軍著名的久留米師團(是由久留米地方人組成),號稱勇敢善戰(zhàn)的部隊,常用于最關鍵的地方執(zhí)行最關鍵的任務。
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我們獲悉在臺日軍部分少壯派的旅團長,擬拒絕天皇投降命令,準備負隅頑抗,固守臺灣。為此,為充分作好戰(zhàn)斗準備,我軍要求各師的老弱官兵及隨軍家屬,一律禁止登艦,另候輸送。
我軍是1945年11月16日至17日,以3個梯隊按順序分別從越南康海、海防乘美國海軍運輸艦赴臺。每梯隊運輸艦7艘,另有8艘驅逐艦前后護航。美軍艦隊司令卡倫將軍與我同乘司令艦,
以4艘驅逐艦為前導,另4艘驅逐艦殿后。11月20日,駛抵高雄港時,我以高倍望遠鏡觀察高雄周圍,未發(fā)現(xiàn)日軍布防跡象,先頭部隊即乘登陸艇駛至外港防風堤,立即搶占高雄山及其他要地,沒有遇到日軍抵抗,后續(xù)部隊相繼登陸。
在我?guī)熜兄羶雀鄞a頭時,受到高雄各界代表的迎接,進入市區(qū)后,群眾自發(fā)地夾道歡迎,掌聲、歡笑聲不絕于耳。
第六十二軍及第七十軍幾乎是同一時間抵達臺灣的,各自按原訂計劃進入占領地,整個臺灣的日軍,均在我們控制之下。
在臺受降與接收
11月22日,臺灣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陳儀抵達臺北,25日上午10時,在臺北市公會堂(后改為中山堂)舉行受降儀式。參加儀式的除我方各軍、師長外,另有美軍聯(lián)絡官。日軍代表是安藤利吉司令官及他的參謀長諫山春樹、高雄海軍警備部隊參謀長中澤佑等人。在安藤呈遞投降書后,陳儀發(fā)表廣播演說,宣布從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重歸中國版圖,臺灣的一切均置于中國主權之下。
就在這天,整個臺灣無不張燈結彩,熱烈祝賀臺灣回歸祖國。
緊接著受降儀式之后,便正式成立全臺接收機構,下設軍事接收、經(jīng)濟接收、文化接收等部門,陳儀任接收機構的最高主管。
我在這里主要介紹軍事接收的情況。為了做好軍事接收工作、特設了軍事接收指揮部,下設臺北、臺南兩個接收組。臺北組由第七十軍副軍長唐化南任組長,臺南組由第五七師副師長侯梅任組長。整個接收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在我軍沒有登陸之前,日軍已基本上按照我們前進指揮所的命令,自行收繳武器裝備,分類造具清冊,分別在自己的駐地入庫封存,等待我軍接收。
日軍交出的軍用物資,主要是各種武器、軍用器材、醫(yī)藥、糧食等等。由于他們準備在臺灣死戰(zhàn),所以在儲備物資中,以糧食、彈藥,軍用油類為最多。當我們在接收物資時,他們在表面上很服從,點交工作也很認真,但很多中,上級將領對失敗并不甘心。他們除宣稱:“20年后再來臺灣”。
遣返日俘與日僑
日本投降時、在臺的日僑共約32萬人,日俘兵計16萬余人。在臺的日僑中,有很多人是官僚和大資本家,他們掌握著臺灣的政治權力和經(jīng)濟命脈,是臺灣人民的吸血鬼,不少人還是殺人犯。人民群眾對他們強烈不滿,要求我們對其嚴加管理與限制、對予犯有罪行的人,要求給予嚴懲。
對于日僑、日俘的處理問題,我軍在進占臺灣不久,就宣布將他們遣返回國的具體規(guī)定。例如,每個日僑回國時,只準帶行李30公斤,黃金5錢及手表等等。這些人知道有關規(guī)定后,就將除此以外的一切物品拿到市場擺攤設點。廉價出售,以免被沒收。不少日僑為了保存自己的產(chǎn)業(yè)和財物,采用“過戶”或“頂讓”的名義,轉移給自己認為可靠的臺灣友人代管。
有的殖民主義者,還到處使用恐嚇手段對臺灣民眾說:“我們只是暫時回到日本,少則10年,多則20年,我們還要回到臺灣的,你們一定要好好的為我們保管好財物?!?/p>
1945年底,日僑開始集中,集中地點多在日俘集中地的附近。當時,日俘主要集中在離駐地較遠的鄉(xiāng)村,例如,在高雄、屏東的日俘,集中于潮州和恒春的鄉(xiāng)村;在臺中、臺南的日俘,集中于嘉義、彰化等地以東的山區(qū)。對于日俘的管理,一般仍按日軍
原來的番號建制集中居住,由原來的日軍頭目來管理,因此各級軍官仍然養(yǎng)尊處優(yōu),發(fā)號施令如故。直到1946年初,才將將級以上的高級軍官,集中于臺北,然后轉送南京分別處理。
1946年1月間,在開始遣返日俘的同時,也分批在高雄、基隆兩個港口,由美軍派船(多為日本船)遣送日僑回國。在日僑從駐地上車到港口登船前,均有憤怒的臺灣民眾打罵日僑的事件發(fā)生。我軍每天接到電話要求派兵維持秩序時,因礙于眾怒難犯,原則上只要求不發(fā)生重大事故,多數(shù)不予理會或不了了之。
隨著遣返日俘、日僑工作的完成,第六十二軍及第七十軍在臺受降任務也隨之結束。嗣后,部隊奉命進行整編,即軍整編為師,師整編為旅,旅整編為團。第六十二軍軍長黃濤在整編時離職,由我出任整編第六十二師師長(內戰(zhàn)時又恢復為軍)。整編后
的第六十二師及第七十師,于1946年10月相繼奉命調回大陸。
林偉儔后任十七兵團副司令兼第二十六軍軍長和天津防守副司令。1949年在天津戰(zhàn)役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獲,1961年12月被特赦。曾任廣東省第四、五、六屆政協(xié)常委、黃埔軍校海外理事。1998年春,林偉儔逝世,享年9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