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醇潤口、鮮味翻倍,而且“營養(yǎng)不流失,能給健康加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種聲稱香到讓人舔盤,而且制作零難度、超適合懶人的三分鐘快手菜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但專家提醒,油浸料理雖然味道封神,其中的安全與健康隱患卻不容小覷。
調查:油浸小番茄何以爆火
9月23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登錄社交平臺搜索關鍵詞“油浸小番茄”,發(fā)現至少有百余條相關分享筆記。博主@梁不涼Kitchen用一條視頻演示了油浸小番茄的料理全過程:將小番茄洗凈去蒂后對半切,撒鹽+黑胡椒+迷迭香和橄欖油,放入中烤箱或空氣炸鍋中低溫(135度)慢烤大約70分鐘。然后,在鍋中放入橄欖油,低溫煸香蒜片和迷迭香制作香草油,再將烤好的小番茄去除部分水分放入消毒的玻璃瓶,趁熱澆入香草油確保小番茄被浸透,即可放入冰箱冷藏三周時間。
記者瀏覽了十余條分享筆記,發(fā)現油浸小番茄被不少網友怒贊是“能拯救一切寡淡的萬能CP王”,既可以涂抹到歐式面包等主食上佐餐,也可以做烤雞煎魚的配料。而且相較于餐廳里一小碟動輒幾十元的售價,自己做一大罐成本很低。
社交媒體上油浸小番茄等油浸美食分享筆記備受追捧。記者截圖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專家組成員劉少偉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油浸美食被很多網友稱之為復刻高級餐廳同款的意式開胃菜,但油浸的烹飪方法在我國自古有之,如我國云南地區(qū)有將肉塊煎干然后用油浸泡保存的傳統(tǒng)。在食品保鮮技術發(fā)達的當下,油浸保存食物的功能被弱化,但其增加食物風味的作用卻廣受歡迎。
劉少偉解釋,油浸對食物營養(yǎng)的積極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能保留脂溶性營養(yǎng)素,如小番茄的核心營養(yǎng)——番茄紅素是脂溶性物質,單獨生食吸收率不足10%,與油脂結合后吸收率可提升至30%以上。同時,油浸溫度低于油炸,不易破壞不飽和脂肪酸等不耐高溫的營養(yǎng)素;二是油脂本身作為溶劑能使配料中的香味物質更易溶出,偏高的油溫也能更好地激發(fā)食材本身以及蔥姜蒜等香料中的香味物質,如醛類、醇類、烴類化合物。比如魚類等食材本身帶有腥味,有研究發(fā)現用橄欖油油浸處理秋刀魚,可以有效降低秋刀魚中腥味化合物含量,使其風味更好。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發(fā)現,油浸美食除了有科學依據的健康人設,還是操作簡單的懶人友好型食譜,同時因為可以批量制作、隨取隨用,精準擊中了快節(jié)奏生活下人們的需求。
提醒:享用油浸美味留神安全隱患
“做法簡單到哭、有手就會,一口封神、萬能百搭”,記者發(fā)現,除了油浸小番茄,油浸蘑菇、油浸秋刀魚等油浸美食同樣火爆受寵。社交平臺上還有很多油浸教程,聲稱“每天食用都無妨”。
劉少偉分析說,油浸美食既比清蒸多了脂肪帶來的柔潤口感,又不像油炸那般容易導致食材過分干燥和油膩,油香、食材鮮香、配料香三種香味交疊,更容易讓人上癮。但如果不注意處理方式、食用頻次和食用量,可能對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劉少偉解釋,經常性、高頻次食用油浸食物容易增加脂肪與熱量攝入。油浸食物吸油量雖然比油炸少,但油脂含量依然比較高,吃太多會引起脂肪和熱量攝入增加。對于有減重、調節(jié)血脂需求的人來說,控制油浸食物攝入量和頻次是必要的。同時,油浸美食加熱料理過程中還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油脂過氧化問題。雖然料理油浸美食時溫度通常不超過200度且加熱時間較短,但由于料理時通常使用植物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仍可能產生一定量反式脂肪酸。
記者還發(fā)現,除了有博主吐槽“出門一趟,油浸番茄就壞了”,也有網友咨詢“油浸小番茄剩下的油可以繼續(xù)浸泡食材嗎”?
劉少偉分析稱,冷藏雖能抑制微生物活動,但無法完全阻斷氧化反應。具體而言,油脂的氧化反應(如自動氧化、光氧化)在低溫下仍會緩慢進行,尤其是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花生油、葵花籽油),其碳碳雙鍵更易與氧氣反應生成醛類、酮類等異味物質。瓶裝油浸美食若密封不嚴或經常取食,容易導致氧氣接觸,持續(xù)引發(fā)自由基鏈式反應,最終分解出氫過氧化物并產生哈喇味。若油浸前食材未充分干燥,水分也會促進水解酸敗,導致食物產生游離脂肪酸和異味。冷藏容器如透明玻璃瓶,其引發(fā)的光敏反應也會加速食物氧化。因此,劉少偉建議油浸小番茄等油浸美食,即使冷藏存放也不要超過一周。
此外,在高溫、接觸氧氣或反復用油等情況下,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也會生成過氧化物,因此浸泡過食材的剩余香草油等油脂不建議繼續(xù)泡。
建議:科學搭配控制總熱量
劉少偉提醒消費者,如果貪戀油浸小番茄、油浸魚的好味道,又擔心影響健康,可以留心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選對油,建議優(yōu)先選用橄欖油。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越不穩(wěn)定,越容易在加熱時產生反式脂肪酸。橄欖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即單不飽和脂肪酸,其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于亞麻籽油,使其相對穩(wěn)定,不僅更好保存,也不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
傳統(tǒng)油浸魚做法中常使用花生油、玉米油,這兩種油也比較穩(wěn)定,加熱過程中反式脂肪酸產生的不算多,自身又無特殊氣味,價格比橄欖油實惠,同樣比較適合制作油浸魚等用油量較大的美食。而亞麻籽油、葵花籽油、菜籽油不適合拿來油浸。亞麻籽油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溫度高時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葵花籽油、菜籽油在高溫下也會生成較多反式脂肪酸。
其次是控制溫度和時間,盡量降低加熱油溫、縮短加熱時間,有助于減少反式脂肪酸的產生。如將溫度控制在160攝氏度以下,會大幅降低產生反式脂肪酸的風險。由于熱油保溫性較好,油浸時明火加熱時間無需太長。小番茄本身可以生吃,因此油浸時沒有明火加熱過程,只需待油溫降低后放入冰箱冷藏;油浸魚整體加熱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以保持魚肉鮮嫩。
第三是注意食用時科學搭配,控制總熱量。油浸美食脂肪量較大,應注意科學搭配,控制同餐其他食物的脂肪含量攝入。如油浸小番茄可以搭配煮雞蛋、生菜以及饅頭片、全麥吐司等。油浸魚可以搭配涼拌菜、蒸菜等其他少油菜肴,避免總熱量超標。此外,油浸美食冷藏后表面的油脂會凝固,食用時盡量只取下層食材,少取油脂,也可以減少脂肪攝入。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