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勞動午報)
轉自:勞動午報
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綠色軍裝上的褶皺里藏著烽火記憶。96歲的溫云甫坐在沙發(fā)上,目光穿越八十余載光陰,落在茶幾上那枚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上。
1929年,溫云甫出生在河北深縣溫家莊村的一間破屋里。窮人的日子本就清苦,1944年日軍的“三光”政策,讓這個家徹底沒了容身之所——3間老屋在炮火中化為灰燼,鄉(xiāng)親們的哭喊聲成了他心頭永遠的痛?!皻⒐狻?、搶光,太慘了……”回憶至此,老人渾濁的眼睛里泛起淚光,聲音里仍帶著難以平復的顫抖。
國仇家恨在少年心中埋下火種。1945年3月,剛滿16歲的溫云甫瞞著家人報了名,與鄰村十幾名青年趁著夜色出發(fā),深一腳淺一腳走了100里泥路,終于在寧晉找到了部隊。
“要造能趕走敵人的家伙?!彼环值奖ば拊鞆S,跟著師傅學造手榴彈。沒有先進設備,全靠手工打磨;沒有安全保障,火藥的氣息時刻縈繞鼻尖?!澳懘笮募毷潜C谋臼?,也是打勝仗的底氣?!彼浀脦煾档亩?,每一道工序都不敢馬虎,可常年與火藥為伴,一些慢性病還是悄悄纏上了身。那時的他不懂什么叫犧牲,只知道多造一顆手榴彈,就能多一分把敵人趕出去的希望。
抗戰(zhàn)勝利的號角吹響時,溫云甫已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戰(zhàn)士。1945年12月入黨那天,他在黨旗下宣誓“永不退縮”??箲?zhàn)勝利后,他轉入野戰(zhàn)部隊,開始南征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攻打石家莊時,他背著工具箱搶修電線;解放張家口時,他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太原戰(zhàn)役中,時任通信兵的他更是用行動踐行諾言——電話線炸斷了,他匍匐著接;陣地前移了,他冒著炮火架線;寒冬臘月里,雙手凍得發(fā)紫,也要保證指揮信號暢通無阻。
1950年,抗美援朝的命令傳來,溫云甫隨部隊跨過鴨綠江?!帮w機跟蒼蠅似的,炸彈落下來,陣地就成了火海?!彼浀媚菆銎D難的突擊戰(zhàn),戰(zhàn)友們在火海中沖鋒,子彈嗖嗖從耳邊飛過。“沒人喊苦,沒人后退,心里就一個念頭——把陣地守?。 比缃裰v起這段經歷,老人的腰桿挺得筆直,眼中滿是當年槍林彈雨前的不屈與堅毅,就像當年在戰(zhàn)場上那般執(zhí)著。
1958年,溫云甫轉業(yè)到鐵路系統,任陽泉鐵路地區(qū)武裝部部長,軍裝換了樣式,肩上的責任從未減輕。“13年從軍,32年武裝工作,一輩子沒離開過軍裝、槍支和戰(zhàn)備?!彼v起一次最難忘的民兵實彈訓練,一名新兵緊張得將冒煙的手榴彈扔在腳邊,千鈞一發(fā)之際,他撲過去將人壓在身下?!稗Z”的一聲巨響后,泥土蓋了滿身,萬幸兩人都沒受傷。
1989年離休后,溫云甫的生活里多了閑暇的時間,少了緊急集合的哨聲,但他始終關注著國家發(fā)展的“時間表”?!艾F在多好啊,高鐵跑得越來越快,家家有飯吃、有房住?!闭f起如今的好日子,老人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像曬在陽光下的麥穗。
采訪結束時,溫云甫緩緩起身,抬手敬了一個軍禮,炯炯目光,一如他年輕時面對黨旗宣誓的模樣。這是一位老戰(zhàn)士對祖國最深沉的告白,也是對歲月最鏗鏘的回應。
□張博琨 張?zhí)N良/文 門婷婷/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