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長安街知事
這幾天,圍繞“走向深藍”新聞不少,福建艦三型飛機電磁彈射成功,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入列13周年……“全球首次”“大國重器”,留言區(qū)滿是驕傲與自豪之情。
猶記得遼寧艦服役之初,外界質(zhì)疑之聲不絕于耳——“就算白送中國一艘航母,他們5年之內(nèi)能管好就不錯了”“你們的航母就是一艘破船,沒有艦載機,即便有了艦載機也飛不上航母”……早已聽慣了蝲蝲蛄叫的中國人十分清楚:想讓那些戴著有色眼鏡者徹底服氣,我們必須不斷提升實力。
于是我們看到——2012年11月,遼寧艦服役不到2個月,第一架艦載機便起飛成功;2019年12月,首艘國產(chǎn)航母山東艦入列;2022年6月,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命名,“三胎”落地。如今,僅僅過去三年,福建艦就完成電磁彈射起飛,人民海軍突破了關(guān)鍵技術(shù)瓶頸,遠海綜合作戰(zhàn)能力有了根本性提高。10年時間,從無到有、從改裝到國產(chǎn)、從滑躍到彈射,人民海軍航母建設(shè)的升級跨越令世界驚嘆,一切質(zhì)疑都被擊得粉碎。
巨艦擎夢,鷹擊長空,軍事發(fā)展盛果期的到來,離不開國家戰(zhàn)略支撐,也離不開背后默默奉獻的那群人。這些年來,每逢人民軍隊裝備升級的重大節(jié)點,都會有兩張圖被熱傳——一張是在美國航母上,劉華清將軍“踮起腳尖”看艦載機;一張是鐫刻在攀枝花“三線建設(shè)”博物館展廳里的一句標語,“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那頭去”。
從“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到“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一代代科研精英、技術(shù)工人幾十年如一日埋頭苦干,為中國工業(yè)發(fā)展、軍工躍進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據(jù)悉,山東艦建設(shè)最高峰的時候,在航母上的工作人員高達5000多人。正是因為這些平凡而偉大的攻堅者,才有了今天我國海軍事業(yè)的發(fā)展壯大?!笆裁匆膊徽f,祖國需要我”,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精神代代相傳,藍天就不高、海洋就不遠。
當然,對于高端武器、尖端技術(shù)頻頻亮相,也有人發(fā)問:中國怎么不含蓄了,也亮肌肉了?道理其實很簡單:以武止戈。中國升級和展示武器裝備從來不是為了炫耀武力,而是要彰顯維護戰(zhàn)后國際秩序、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能力和決心。國人盛贊“國之重器”,也并非迷信“拳頭”,而是想徹底告別“用血肉彌補差距”的悲壯,“氣足鋼也足”地應(yīng)對一切可能的來犯之敵。
恰如外國網(wǎng)友所言,“幸好這樣的重器掌握在文明手中”。世界早已看清,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度,沒有橫行世界、四處作亂的基因。威力強大的武器裝備,掌握在中國這樣的和平之師手里,將會是和平與正義的“壓艙石”。
9月25日,國防部在回應(yīng)福建艦何時交接入列時稱,“大家期盼的那一天不會太遠了”。中國越強大,世界越和平。如果說實力是一些心懷不軌者唯一能聽得懂的語言,那么當中國的艦船越開越遠、飛機越飛越高,和平之歌也會越奏越響。
撰文:晁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