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年砍柴
“詩窮而后工”,座師歐陽修的這句話,蘇軾貶謫黃州后實實在在地踐行了。
元豐三年(1080年),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后,東坡總算死里逃生。四十四歲的他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且不許“簽署公事”。但比起其他朝代,足以稱之為“皇恩浩蕩”。
黃州對于文學(xué)史上的蘇軾,有著里程碑的意義,他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前后赤壁賦》等名篇都在該地寫成。對書法史上的東坡而言,亦是“窮而后工”。東坡少年時苦學(xué)《蘭亭序》,書法技法基本是繼承二王的,早期的書法風(fēng)格灑脫華麗,神采飛揚;經(jīng)過“烏臺詩案”這一人生最大挫折后,他的書法變得更為質(zhì)樸自然,流露出滄桑之感,是內(nèi)心情感的宣泄,為宋代書法“尚意”之上品。明代書家董其昌評論他在黃州時所寫的《前赤壁賦》:“此賦,楚騷之一變;此書,蘭亭之一變?!?/p>
蘇軾在黃州創(chuàng)作了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除此之外,另外三幅寫給朋友的信箋,亦是精品,從中可以窺見一個人在落魄時,雪中送炭的友情是多么溫暖呀。
這三帖分別為:《一夜帖》《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都是寫給他的同鄉(xiāng)好友陳季常的。
嘉祐六年,才二十六歲的蘇軾已是名滿天下,不無恃才傲物之氣。他當(dāng)年肯定沒有想到,那位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上司陳希亮,他家小兒子將會在其人生的灰暗期,成為他最重要的朋友。
陳希亮(1014年一1077年),字公弼,眉州人,是蘇軾的鄉(xiāng)前輩。嘉祐六年蘇軾任鳳翔簽判(略相當(dāng)于秘書長)時,頂頭上司便是知府陳公弼。
按理說,知府大人應(yīng)該關(guān)照這位小同鄉(xiāng),可公弼先生非常正直,不茍言笑,對這位小老鄉(xiāng)要求很嚴。年輕氣盛的蘇軾對知府的意見敢于當(dāng)面反駁,更讓陳公弼難以忍受,抓住機會給他小鞋穿。
有一次一位仰慕蘇軾的小吏尊稱他為“蘇賢良”——就像現(xiàn)在恭維某位官員為“教授”“博士”一樣,被陳公弼聽了,大怒曰:“簽判只是協(xié)理文案的官員,有何賢良可言?”下令打了那位小吏的屁股。陳公弼對東坡草擬的公文常常涂抹得面目全非。蘇軾心想,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呀,于是盡量不去見這位上司。一年中秋,知府大人邀請下屬進府衙參加“機關(guān)團建”,蘇軾借故缺席,陳公弼上奏朝廷糾劾他,蘇軾被罰銅八斤。
雖然知府大人不近人情,但在鳳翔簽判的任上,蘇軾結(jié)識了陳公弼的四公子陳慥,即陳季常,兩人年齡相近,脾氣相投,遂訂交。
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當(dāng)蘇軾被朝廷貶到黃州后,陳季常正在今天湖北麻城的岐亭隱居,從東京汴梁前往黃州赴任的東坡在岐亭見到了闊別多年的朋友。貶謫他鄉(xiāng)遇故知,可以想見東坡是多么的高興呀。
蘇軾在黃州期間,兩人書信來往頻繁,由于兩地相距不遠,一有空就相互探訪?!稏|坡集》中《岐亭五首序》,蘇軾回憶起元豐三年五月貶謫黃州時與陳慥相見之事,書載:
“明年復(fù)往見之,……凡余在黃四年,三往見季常,而季常七來見余……”一見面肯定是縱酒暢談。
《一夜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釋文為:
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滞蹙墒欠?。且告子細說與。纔取得。即納去也。卻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黃居寀,字伯鸞,成都人,五代十國時著名的畫家,擅繪花竹禽鳥。寫這封信的緣由是兩人的共同朋友王君,向東坡借其所藏的黃居寀所畫的龍欣賞,東坡答應(yīng)了。后來想起半月前這幅畫由曹光州借去描摹了。他怕王君誤會其吝嗇,托陳季常解釋,并承諾曹光州一旦歸還,馬上給王君送去。并送一餅茶給王君表示歉意。
從這封信里可看出東坡的大度達觀,以及對待朋友的真誠人情。也可看出他在黃州仍然交友很廣,已然形成了以他為中心的文化圈。
《新歲展慶帖》與《人來得書帖》二帖合裝為一卷。卷后有董其昌跋。鑒藏印有“御府書印”、“御府寶繪”、項元汴諸印、安岐諸印等?,F(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新歲展慶帖》釋文如下:
軾啟:新歲未獲展慶,祝頌無窮,稍晴起居何如?數(shù)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計月末間到此,公亦以此時來,如何?竊計上元起造,尚未畢工。軾亦自不出,無緣奉陪夜游也。沙枋畫籠,旦夕附陳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也。乞蹔付去人,專愛護便納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謹,軾再拜。季常先生文閣下。正月二日。
子由亦曾言,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書,人還即奉謝次。知壁畫已壞了,不須怏悵。但頓著潤筆新屋下,不愁無好畫也。
寫這封信是元豐四年正月初二,東坡在黃州過了第一個春節(jié),急忙忙地給好基友寫信說了幾件小事:
一是好朋友李公擇過完正月十五,啟程來黃州探望東坡,大概月底到,請陳季常到時候也來黃州城,大概有幫東坡陪客的意思。這李公擇是北宋著名的書畫家,與李公麟、李公寅同時舉進士,時稱“龍眠三李”。他和蘇軾交情很深,常有酬答。元豐元年東坡寫了一首《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簌簌無風(fēng)花自墮。
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
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云破。
路盡河回人轉(zhuǎn)舵。
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
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
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我思君處君思我”,實在是太肉麻了。因為東坡打算元宵節(jié)后起房子,所以陳季常和李公擇來黃州,他沒法陪著夜游。那時候官府不給官員解決住房問題,得自己租房或建房。東坡到黃州時,先借住在定惠院,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于是過完年就建房。東坡特別喜歡建房子——很有投資房地產(chǎn)的眼光,他在黃州建了好幾處房,此信中所說的應(yīng)該是后來的臨皋亭。
第二件事說先托人捎帶給老友膏藥,沙枋畫籠也馬上乘某人的船帶去。然后開始向老友開口借東西。宋朝士大夫嗜茶,蘇東坡更是超級發(fā)燒友。彼時茶道繁復(fù),講究“點茶”,茶餅要用茶臼和椎搗碎成末,方子茶盞中,然后用燙水沖注茶盞,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閩地建州的茶具最好,東坡說此地有個匠人,希望陳季常把他收藏的“建州木茶臼子并椎”送過來,讓這個匠人仿制;或者讓黃州的福建人看一眼樣式后,回福建帶一套過來?!胂霙]有電商的古代,想整點好玩意真難,不像現(xiàn)在,啥物品都可以包郵。
第三件事即信后所附言談到的事,解釋弟弟蘇轍和方子明的誤會。蘇轍在“烏臺詩案”中受牽連貶到了筠州(今江西高安)任監(jiān)鹽酒稅,有個叫方子明的佛教徒慕蘇家兄弟大名,自稱收藏了三顆佛骨舍利贈送給蘇子由。子由向哥哥報喜,蘇軾回信告訴他被騙了,那是假的。
從這封信里看,蘇東坡根本沒把陳季常當(dāng)外人,說話隨便,借東西毫不客氣。
《人來得書帖》是安慰剛遭遇兄喪的老朋友的,釋文為:
軾啟:人來得書。不意伯誠遽至于此,愛愕不已。宏才令德,百未一報,而止于是耶。季常篤于兄弟,而于伯誠尤相知照。想聞之無復(fù)生意,若不上念門戶付囑之重,下思三子皆不成立,任情所至,不自知返,則朋友之憂蓋未可量。
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憂哀之無益,釋然自勉,以就遠業(yè)。軾蒙交照之厚,故吐不諱之言,必深察也。本欲便往面慰,又恐悲哀中反更撓亂,進退不惶,惟萬萬寬懷,毋忽鄙言也。不一一。軾再拜。
另紙行書:知廿九日舉掛,不能一哭其靈,愧負千萬,千萬。灑一擔(dān),告為一酹之??嗤?,苦痛。
“伯誠”為陳季常之長兄陳忱,慶歷六年進士,曾任京東轉(zhuǎn)運使。作為肝膽相照的好友,東坡對季常的安慰無需多言,但話說得很直。他知道長兄對陳季常的重要性,但希望他念及三個兒子還小,節(jié)哀順變,“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憂哀之無益,釋然自勉,以就遠業(yè)?!辈椴荒苡H到靈前祭拜而深表內(nèi)疚,并請好友代為奠酒。
陳季常因為和東坡的交游而留下了一個典故“河?xùn)|獅吼”。季常是位佛教徒,號“龍丘居士”,娶妻柳氏,嫉妒心強。每當(dāng)老公宴客,有歌女陪酒時,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墻壁,把客人罵走。河?xùn)|是柳姓的郡望,蘇東坡作了一首《寄吳德仁兼簡陳季?!返拈L詩戲謔老友,詩中曰: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xùn)|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好朋友,就是用來虐的,古今皆然。
蘇東坡在黃州時,也理解了當(dāng)年老上司陳公弼的良苦用心。蘇、陳兩家是數(shù)代世交,論輩分,陳公弼比蘇洵還長一輩。陳公弼曾解釋為什么對東坡那樣:
“吾視蘇明允(即蘇洵),猶子也;蘇軾,猶孫子也。平日故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夫滿而不勝也,乃不吾樂耶!”
多年以后,陳公弼已經(jīng)去世,蘇軾因陳季常之請作《陳公弼傳》,如此說:
“公于軾之先君子為丈人行(長輩),而軾官于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形于言色,已而悔之?!?/p>
經(jīng)歷過宦海沉浮的東坡,回想往事終于明白:陳公弼真把自己看成自家子弟,才那樣嚴格要求。如果把他當(dāng)成外人,那就懶得管他了。
漫漫人生路,往往需要時間來證明誰對你真好,誰對你假好。
這是六根推送的第3766篇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