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本文資料來源:《雜阿含經(jīng)》《增一阿含經(jīng)》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gòu),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世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某年某月出生之人,命中注定會遭遇劫難。這種說法,真的可信嗎?
佛陀在世時,就有弟子向他請教過類似的問題。當(dāng)時有位婆羅門問:"世尊,人的命運是出生那一刻就定下的嗎?"
佛陀微笑不語,只是指了指窗外的樹。那樹上有鳥雀筑巢,有的鳥巢建在高處穩(wěn)固的枝頭,有的卻搭在容易折斷的細(xì)枝上。
命運,究竟由什么決定?是出生的年月?是前世的因果?還是今生的選擇?
《雜阿含經(jīng)》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間一切,皆由因緣和合而生。所謂的"命劫",不過是往昔種下的因,在今日結(jié)成的果??蛇@因果,卻不是不可改變的。
執(zhí)著,才是真正的劫難。當(dāng)一個人緊緊抓住某樣?xùn)|西不放——名聲、地位、財富、情感——這執(zhí)著本身,就成了束縛自己的繩索。大雪將至,萬物凋零,若還死守著秋日的繁華不肯放手,那寒冬來臨時,又怎能不受苦?
那么,執(zhí)著究竟會帶來什么樣的結(jié)局?又該如何破解這看似注定的命運?
佛陀在世時,舍衛(wèi)城中有一位名叫須達的長者,家財萬貫,樂善好施,人稱"給孤獨長者"。他有一個遠(yuǎn)房的侄子,名叫耆婆,也是個富商,專做珠寶生意。
這耆婆生于癸亥年,正是世人所說的"水豬"之命。他從小聰慧,經(jīng)商有道,三十歲時便已積累了巨額財富??伤袀€毛病——極度在意自己的名聲。
那年冬天,舍衛(wèi)城舉辦商會大典,推選新一任的商會會長。耆婆志在必得,他覺得憑自己的財力和聲望,這個位置非他莫屬。誰知投票那天,另一位商人毗舍佉勝出了。
耆婆當(dāng)場就變了臉色。散會后,他把自己關(guān)在屋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家人勸他:"不過是個虛名,何必如此?"他卻紅著眼說:"我耆婆一生經(jīng)商,何曾輸過?這次輸了選舉,以后還有誰看得起我?"
從那以后,耆婆像變了個人。他四處打探毗舍佉的消息,想找對方的把柄。聽說毗舍佉在東市開了新店,他就在旁邊開更大的店,不惜血本壓價競爭。聽說毗舍佉捐款修路,他就捐雙倍的錢修橋。
家人看著他日漸消瘦,勸道:"叔父,您這是何苦?錢財都要花光了。"
耆婆一拍桌子:"我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我比他強!"
這樣過了半年,耆婆的產(chǎn)業(yè)虧損嚴(yán)重。偏偏這時,他聽說毗舍佉要在城南建一座客棧,專門接待往來商旅。耆婆想也不想,立刻決定在城北建一座更大的。
他的妻子哭著求他:"家里的錢已經(jīng)不多了,這樣下去,咱們會傾家蕩產(chǎn)的!"
耆婆卻說:"名聲比錢重要!等我建成了客棧,所有人都會說我耆婆有氣度、有格局!"
他找來工匠,日夜趕工。為了趕在毗舍佉之前完工,他不惜花重金請最好的木匠,用最貴的材料。眼看客??旖ê昧?,他的錢也快花光了。
這時,城中來了位游方的比丘,正是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在城中化緣時,看到耆婆那座華麗卻空蕩的客棧,又看到耆婆那憔悴的面容,便知此人心中有結(jié)。
舍利弗找到耆婆,問道:"施主,貧僧觀你面有憂色,可是有什么放不下的?"
耆婆苦笑:"大師不知,我一生追求名聲,如今卻被人比下去了。我不甘心,我要建最好的客棧,讓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厲害。"
舍利弗搖頭:"施主,你可知道,你所執(zhí)著的這個'名聲',究竟是什么?"
耆婆一愣:"名聲就是名聲,就是別人對我的看法,對我的評價。"
舍利弗又問:"那這些看法、評價,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嗎?能吃能穿嗎?"
耆婆說不出話來。
舍利弗繼續(xù)說:"別人的看法,不過是他人心中生起的一個念頭。這念頭,剎那生滅,轉(zhuǎn)瞬即逝。你為了抓住這虛幻的東西,卻丟掉了真實的財富,真實的健康,真實的家庭和睦。這值得嗎?"
耆婆低下頭,喃喃道:"可是......可是我就是放不下。我一想到毗舍佉比我風(fēng)光,心里就像有火在燒。"
舍利弗嘆息:"這就是執(zhí)著。你執(zhí)著于名聲,名聲就成了你的枷鎖。你越是在意它,它就越折磨你。"
耆婆問:"那我該怎么辦?"
舍利弗說:"世尊曾說過,一切痛苦,皆源于執(zhí)著。你想知道如何破除執(zhí)著,就去見世尊吧。"
耆婆動心了??伤D(zhuǎn)念一想:"我現(xiàn)在這副模樣,怎么去見佛陀?等我把客棧建好,重振名聲,再去也不遲。"
舍利弗看出他的心思,搖頭離去。
又過了兩個月,客棧終于建成了。耆婆得意洋洋地舉辦開業(yè)大典,邀請全城富商前來。誰知那天,城中突發(fā)大火,燒毀了東市十幾家店鋪。
這些店鋪,有一半是耆婆的。
一夜之間,耆婆所剩無幾。他坐在那座華麗的空客棧里,看著賬本上的虧空,整個人都呆了。
更糟的是,因為他這些年瘋狂擴張,借了不少債。如今血本無歸,債主們紛紛上門討債。有人甚至當(dāng)街辱罵他:"還說什么大商人,原來是個敗家子!"
耆婆聽到這話,差點昏厥過去。他最在意的名聲,徹底毀了。
債臺高筑,走投無路。耆婆想起了舍利弗的話,掙扎著來到祇樹給孤獨園,求見世尊。
佛陀看著這個憔悴不堪的中年男人,問道:"你為何而來?"
耆婆跪下,淚流滿面:"世尊,弟子罪孽深重。我一生追求名聲,如今卻身敗名裂。我想不通,難道這就是命嗎?難道我生來就注定要有此劫難嗎?"
佛陀反問:"你覺得,是誰毀了你的名聲?"
耆婆想也不想:"是毗舍佉!是那場大火!是那些債主!"
佛陀搖頭:"都不是。毀掉你的,是你自己。"
耆婆抬起頭,不解地看著佛陀。
佛陀說:"你的財富,本來可以讓你一生安穩(wěn)。你的家庭,本來可以讓你幸福美滿??赡闫珗?zhí)著于虛名,用真實的幸福去換虛幻的贊譽。你以為自己在追求什么,其實你在追求的,不過是你心中的妄念。"
"這妄念,讓你看不清真實的世界。你以為別人都在看著你、評價你,其實大多數(shù)人根本不在意你。你以為競爭輸贏決定了你的價值,其實你的價值從來不由別人決定。"
耆婆聽得呆住了。
佛陀繼續(xù)說:"你問我,這是不是命中注定的劫難?我告訴你,確實是劫難,但不是命定的劫難,而是你自己制造的劫難。"
"你心中有執(zhí)著的種子,這種子遇到了合適的因緣——競爭失敗——就生根發(fā)芽,長成了巨大的痛苦之樹。這痛苦之樹,根扎在你心里,汲取你的氣血,最終把你榨干。"
耆婆渾身發(fā)抖:"世尊,那我......還有救嗎?"
佛陀看著耆婆,沉默了片刻。
祇園中的風(fēng)吹過,樹葉沙沙作響。遠(yuǎn)處有比丘在誦經(jīng),聲音悠遠(yuǎn)綿長。
耆婆跪在地上,等待著世尊的答案。他的整個身家都已敗光,名聲也毀了,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抓住什么。此刻,佛陀的話就是他最后的希望。
良久,佛陀開口了。他說的話,簡單卻又深刻,直指人心最深處的秘密。
那幾句話,讓耆婆當(dāng)場愣住。他從未想過,原來事情的本質(zhì)竟是這樣。他以為自己追求的是名聲,其實追求的是另一樣?xùn)|西;他以為自己失去的是財富,其實失去的也不是財富。
更關(guān)鍵的是,佛陀告訴他,這一切真的都還來得及。只要他能明白一個道理,做到一件事......
可是,那究竟是什么道理?那件事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