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地藏菩薩本愿經》《盂蘭盆經》《地藏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民間常說,過世的親人會托夢給后代。夢中或是叮囑,或是求助,或是預示吉兇??蔀楹瓮稣咂袎艚o某個人,而不是其他人?這夢境,又是真是假?
佛陀在世時,曾有弟子問過類似的問題。當時大目犍連尊者剛用神通看到自己的母親墮入餓鬼道受苦,他悲痛欲絕,問佛陀:"世尊,我母親為何會向我顯現?為何我能看到她的苦狀?"
佛陀說:"這是因緣。你與她有母子之緣,她在苦中,這份緣分就成了聯結。"
《地藏菩薩本愿經》中記載:"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后,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yè)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于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經中明確講到,亡者與生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因緣聯系。
可這因緣,究竟是什么?為何有的人能感應到亡者,有的人卻全然不知?
《盂蘭盆經》講:"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yǎng)十方大德眾僧。"這其中,就暗藏著生死之間的秘密。
所謂托夢,真的是亡魂有意為之嗎?還是另有玄機?而這"3件要事",又是哪3件?
佛陀住世時,舍衛(wèi)國有一位長者名叫須達多,人稱"給孤獨長者"。他有個遠房侄子叫做迦旃,從小聰慧,但性格孤僻,不善與人往來。
迦旃的父親早逝,只有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yǎng)大。可這孩子雖然聰明,卻不懂得體恤母親。母親做什么都不合他意,說什么他都覺得煩。時間久了,母子關系越來越疏遠。
母親年老多病,迦旃卻常年在外經商,很少回家探望。偶爾回去一次,也是匆匆來去,留下些錢財就走。母親想和他多說幾句話,他總說忙,沒空。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有一天,迦旃突然接到家里的消息——母親病重。他趕回家時,母親已經氣息奄奄。
母親看到他,眼中流下淚來,張嘴想說什么,卻說不出話。迦旃握著母親的手,第一次感到害怕。他想起小時候,母親是怎樣疼愛他,為他操勞。而他,卻從未好好報答過。
母親就這樣走了,臨終連句完整的話都沒能說出來。
辦完喪事,迦旃重新出門做生意??善婀值氖虑榘l(fā)生了——他連續(xù)幾晚夢見母親。
第一晚,他夢見母親站在一片昏暗的地方,周圍全是饑餓的鬼魂。母親的樣子很可怕,形容枯槁,肚子很大,脖子卻細得像根線。她看到迦旃,伸出手,張嘴說著什么,可迦旃聽不清。
迦旃驚醒,以為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沒太在意。
第二晚,又是同樣的夢。這次看得更清楚了——母親的手里拿著食物,可每當她要吃時,食物就化作火炭。她痛苦地哭泣,一直看著迦旃,眼神里滿是哀求。
迦旃被嚇醒了。他想起民間的說法,說亡者托夢是有原因的??伤幻靼?,母親想告訴他什么?
第三晚,夢境更清晰了。這次,母親終于說出話來:"孩兒,為娘生前造業(yè),如今在餓鬼道受苦。你若有孝心,請為我做功德,助我脫離苦海。"
迦旃醒來后,渾身冷汗。他不知道該怎么辦,便去找給孤獨長者求助。
給孤獨長者聽完,說:"你母親托夢給你,不是偶然。這是因為你們之間有緣,而她在苦中,這份緣就成了求助的通道。走吧,我?guī)闳ヒ娛雷稹?
兩人來到祇樹給孤獨園。迦旃向佛陀頂禮,哭訴道:"世尊,弟子不孝,母親生前未能善待,如今她托夢說在餓鬼道受苦。弟子該如何是好?"
佛陀慈悲地看著他,說:"你能夢見你母親,這確實是因緣所致。"
迦旃忙問:"世尊,為何是我能夢見,而不是別人?"
佛陀說:"因緣有二。一是血緣之緣,你是她的兒子,這份骨肉聯系,生死不斷。二是業(yè)力之緣,她生前最掛念的是你,臨終最放不下的也是你。這份牽掛,就成了聯結你們的紐帶。"
"所以,不是她想托夢給誰就托夢給誰,而是因緣決定的。有緣的人,自然能感應到;無緣的人,即便亡者如何呼喚,也無法感知。"
迦旃若有所思,又問:"世尊,民間說亡者托夢是有事相求,這是真的嗎?"
佛陀點頭:"確實如此。亡者若墮入惡道,受苦無量,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人能幫助他們脫離苦海。可他們沒有身體,無法直接向人求助,只能通過夢境傳遞信息。"
"不過,這里有個前提——必須是有緣的人才能接收到。而且,即便托夢,也要看在世的人是否能理解,是否愿意幫助。"
迦旃聽得心驚肉跳:"那我母親托夢給我,是想讓我做什么?"
佛陀說:"通常來說,亡者托夢,往往是為了三件事。"
迦旃趕緊問:"哪三件事?"
佛陀看著他,緩緩說道:"第一件事,是請后人為他們修福。生前若造惡業(yè),死后必受苦報。可若有子孫為其布施、供養(yǎng)三寶、持戒修善,這些功德可以回向給亡者,減輕他們的罪業(yè)。"
"第二件事,是了卻心愿。有的亡者生前有未完成的事,或是有放不下的人,臨終時強烈的執(zhí)念會讓他們無法安息。這時候,他們就會托夢給有緣人,希望能完成心愿。"
"第三件事......"
說到這里,佛陀停頓了一下。迦旃急切地看著他,等待著下文。
佛陀說:"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佛陀的話還沒說完,忽然園中來了一位比丘,向佛陀稟報有急事。佛陀示意迦旃稍等,起身去處理事務。
迦旃坐在原地,心急如焚。他想知道第三件事到底是什么,可佛陀去了良久都未回來。
給孤獨長者在旁邊安慰他:"別急,世尊一會兒就回來。你先想想,前兩件事該如何做。"
迦旃說:"第一件是修福,我懂。我可以布施,可以供養(yǎng)僧眾,把功德回向給母親。第二件是了卻心愿,我也明白。母親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我能成家立業(yè)。我會盡快娶妻,告慰她的在天之靈。"
"可這第三件事,世尊為何說它最重要?它到底是什么?"
給孤獨長者搖頭:"這我也不知道。不過世尊既然說它最重要,想必是關乎根本的事。"
迦旃等了一個時辰,佛陀終于回來了。他趕緊上前,恭敬地問:"世尊,您還沒說完第三件事呢。"
佛陀微笑著坐下,看著焦急的迦旃,說:"你很想知道?"
迦旃連連點頭:"弟子心中忐忑,不知母親最需要的是什么。"
佛陀說:"好,我告訴你。不過在說第三件事之前,我要先問你一個問題。"
"你覺得,你母親為何會墮入餓鬼道?"
迦旃愣住了。他從未想過這個問題。良久,他試探著說:"是因為......她生前造了惡業(yè)?"
佛陀點頭:"是的??伤炝耸裁磹簶I(yè),你知道嗎?"
迦旃想了想,說:"我母親一生勤儉,待人和善,也沒做過什么壞事啊。"
佛陀說:"那你想想,她生前最痛苦的是什么?"
這個問題,讓迦旃沉默了。他想起母親臨終前的眼神,那種悲傷、失望、不甘。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是......是因為我?"他的聲音顫抖著。
佛陀慈悲地說:"你母親養(yǎng)育你,寄予厚望??赡銋s對她冷漠,疏遠,讓她晚年孤獨凄涼。她心中積累的痛苦、怨恨、不甘,這些負面情緒就是惡業(yè)。這惡業(yè),讓她墮入了餓鬼道。"
"餓鬼道的特點,就是永遠吃不飽,永遠無法滿足。這正是她生前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兒子的關愛,永遠無法滿足內心的渴望。"
迦旃聽得淚如雨下。原來,母親的苦,是他造成的。
佛陀繼續(xù)說:"所以,她托夢給你,最重要的第三件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