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
就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這位坐擁兩千萬粉絲、被奉為 “民間招生辦主任” 的教育頂流,迎來了職業(yè)生涯的“五雷轟頂”:
賬號被禁止關注、直播不見人影、工作室只留一句“正在反省”、押題卷被指違規(guī)、天價咨詢被質疑。
誰能想到,就在半年前,張雪峰還在直播間里哽咽著說 “自己動了太多人的蛋糕”,引得家長們心疼不已??赊D頭,他售價 1.89 萬的 “圓夢卡” 志愿填報服務,20 分鐘就被搶空。如今這場 “塌房”,到底是意外翻車還是早有伏筆?
9 月 24 日堪稱張雪峰的 “黑色星期天”,短短 24 小時內,五件糟心事接連砸來,每一件都戳在要害上。
最先被發(fā)現(xiàn)的是賬號異常。有家長想找他的志愿填報攻略,點開微博、抖音、B 站等平臺的賬號才發(fā)現(xiàn),全都被貼上了 “禁止關注” 的標簽,微博更是直接注明 “違反社區(qū)公約”。要知道,這些賬號可是他積累了近十年的家底,光是抖音粉絲就破千萬,如今一夜之間被 “凍結”,相當于斷了最主要的發(fā)聲渠道。
緊接著是直播 “放鴿子”。原本定好的晚間直播,鏡頭架了半天卻不見人影,只有助理在鏡頭前支支吾吾。有蹲守的家長截圖發(fā)朋友圈吐槽:“以前搶連麥要靠手速,現(xiàn)在連人都見不著了?!?/p>
更讓人不安的是工作室的回應。面對全網(wǎng)追問,團隊只扔出一句 “正在反省”,四個字輕描淡寫,卻把懸念拉滿。網(wǎng)友們越想越不對勁,順著線索一挖,更多問題浮出水面。
有人翻出 4 月的舊聞:張雪峰團隊當時高調宣稱 “高考押題卷已印刷完成”,還曬出了打包發(fā)貨的視頻??啥械娜硕贾?,高考命題每年 5 月才正式封題,4 月就造出 “押題卷”,這不光是吹牛,更是踩了教育部門 “禁押題宣傳” 的紅線。更諷刺的是,6 月就有河南家長爆料,花 168 元買的預測卷里,數(shù)學題有錯別字,選項還重復,找客服退款卻被以 “拆封不退” 拒絕。
壓垮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天價服務的貓膩。家長們發(fā)現(xiàn),張雪峰推出的志愿填報服務分兩檔:12999 元的 “夢想卡” 和 18999 元的 “圓夢卡”,比去年整整漲了 1000 塊??苫舜髢r錢的家長吐槽:“說是一對一服務,到頭來根本見不著張雪峰本人,全是助理按模板出報告,跟網(wǎng)上幾十塊的課程沒差?!?/p>
放在幾年前,張雪峰絕對是家長圈的 “寶藏博主”。2016 年,他靠 7 分鐘解讀 34 所 985 高校的視頻走紅,一口東北話把晦澀的招生政策講得明明白白,“文科都是服務業(yè)”“別報新聞專業(yè)” 這類犀利言論,戳中了無數(shù)普通家庭的痛點。
那些年,他確實干過不少實事。比如提醒農村家長 “別讓孩子學生物工程,就業(yè)面太窄”,幫高分考生分析 “哪些 211 院校有隱藏王牌專業(yè)”。很多人說他 “打破了信息壁壘”,甚至有家長千里迢迢帶著準考證來蘇州找他咨詢,把他當成 “改變孩子命運的人”。
轉折發(fā)生在 2021 年。那年他離開老東家,在蘇州創(chuàng)辦 “峰學蔚來”,持股 75% 成了絕對老板。從 “老師” 變成 “老板” 后,味道漸漸變了。他開始把 “就業(yè)焦慮” 打包成商品:先是推出 8999 元起的志愿填報服務,后來漲到近兩萬;接著搞 9999 元的研學營,號稱 “帶普通家庭孩子見企業(yè)家”;甚至注冊了 “雪峰甄選” 商標,把個人 IP 越做越大。
最讓人膈應的是 “雙標”。他一邊說 “窮人家孩子選專業(yè)要務實”,一邊把咨詢服務賣成普通家庭吃不起的 “奢侈品”;一邊罵 “某些專業(yè)是天坑”,一邊靠解讀這些 “天坑” 賺得盆滿缽滿。去年他還說 “讀書無用論是胡扯”,轉頭就造 “押題神話” 收割流量,完全忘了自己曾說過 “升學沒有捷徑”。
更出格的是今年 9 月 3 日的 “捐錢言論”。在觀看相關活動直播時,他突然宣稱 “若有戰(zhàn)爭,我個人捐 5000 萬,公司捐一個億”。這番話本想刷好感,卻被網(wǎng)友懟回:“拿戰(zhàn)爭當營銷素材,這愛國也太刻意了。”
其實早有征兆。2018 年他調侃西南大學 “不值得報”,被學生追著道歉;2023 年因 “文科是舔狗” 言論被博主起訴;今年初說 “把錢存在女兒上班的銀行”,又被罵破壞就業(yè)公平。一次次爭議沒讓他收斂,反而成了 “流量密碼”,直到這次徹底踩了紅線。
更耐人尋味的是羅永浩多年前的預言:“靠爭議起家的人,最后都會死在爭議里。”
如今再看這句話,確實戳中了張雪峰的問題 —— 這些年他太依賴 “犀利人設”,把 “敢說” 變成了 “亂說”,把 “爭議” 當成了流量密碼,最終還是栽在了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上。
現(xiàn)在的張雪峰,名下還有 8 家公司在正常運營,研學營、圖書出版等業(yè)務也沒停擺,或許正如網(wǎng)友猜測的,他可能要從線上轉到線下 “低調賺錢”。但這次事件留下的教訓,值得所有教育從業(yè)者警醒。
我們不否認張雪峰的貢獻。
他打破了信息壁壘,讓更多人看清了高考的“游戲規(guī)則”。
但規(guī)則之外,還有責任。
你可以犀利,但不能煽動;
你可以商業(yè)化,但不能消費焦慮;
你可以做網(wǎng)紅,但不能忘了自己是“老師”。
張雪峰曾說 “網(wǎng)紅要么慢慢不紅,要么被禁消失”,如今一語成讖。如果他真的 “正在反省”,或許該想想:當年那個在小教室里講升學技巧的自己,到底想給家長和孩子帶來什么?
畢竟,再多的錢也買不回被誤導的人生,再大的流量也抵不過丟了的初心。
這場風波過后,家長們或許也該明白:沒有誰是 “升學救星”,真正靠譜的志愿填報,從來不是靠某個人的 “金口玉言”,而是對孩子的了解、對專業(yè)的調研,以及一份不被焦慮裹挾的冷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