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同學起‘豬八戒’‘矮冬瓜’這類綽號,算欺負人嗎?”近日,吉林市龍?zhí)秴^(qū)人民法院執(zhí)行局干警田陌,以吉林市第十六中學新任法治副校長的身份,在該校報告廳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校園霸凌說‘不’”主題普法課,用“校園安全脫口秀”的形式,將法律知識轉化為學生易懂好用的“防坑指南”。
課堂上,田陌通過PPT中的四個“小圖標”,清晰拆解校園霸凌的四種“隱藏形態(tài)”:“語言小惡魔”對應侮辱性綽號與臟話,“社交小刺猬”指向孤立排擠行為,“肢體小拳頭”涵蓋偷拿文具、扔書本等肢體侵害,“網(wǎng)絡小幽靈”則聚焦朋友圈發(fā)丑照、小號私信辱罵等網(wǎng)絡霸凌。為區(qū)分“玩笑”與“霸凌”,他還現(xiàn)場模擬場景,點明“重復性、權力不對等、蓄意性”三大核心特征,讓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以前覺得‘好玩’的事,可能是在欺負人!”
談及霸凌后果,田陌沒有堆砌法條,而是拿出兩份真實案例判決書,用學生能聽懂的語言剖析關鍵影響。他明確,無論是因肢體沖突導致他人受傷,還是通過網(wǎng)絡傳播隱私、辱罵他人,即便涉事學生未成年,若行為觸犯法律,仍可能面臨緩刑、管制等刑事處罰,不僅要承擔醫(yī)療費、賠償金等經(jīng)濟責任,留下的案底還會對未來升學、就業(yè)造成長期影響。通俗的解讀讓臺下同學紛紛露出警醒的神情。
最讓同學們興奮的,是“應對霸凌實戰(zhàn)攻略”環(huán)節(jié)。干警將方法編成“三字口訣”:“躲為先”,遇欺凌先跑到老師辦公室或人多之處,牢記安全第一;“告得快”,當天向班主任、家長說明情況,及時求助減少傷害;“留證據(jù)”,截圖聊天記錄、拍攝受損物品、保存醫(yī)院檢查單,留存維權“武器”。同時,他還發(fā)起“小小守護者”倡議,呼吁旁觀者不做“吃瓜群眾”,若敢制止或及時告知老師,就是“小英雄”,現(xiàn)場不少同學舉手響應。
下課鈴響后,仍有學生圍著田陌追問網(wǎng)絡霸凌取證、應對威脅等問題,他均耐心解答。據(jù)悉,吉林市龍?zhí)秴^(qū)人民法院將持續(xù)推出此類“定制化普法課”,聯(lián)合學校、家長打造無霸凌的“成長安全區(qū)”,護航學生在陽光下安心學習、快樂成長。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美佳
圖片來源 龍?zhí)秴^(qū)人民法院
責編 張?zhí)韸W
二審 丁美佳
終審 李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