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被低估的人是誰?不是關(guān)羽,不是趙云,而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名字,王平。
劉備看不上他,諸葛亮起初也瞧不起他。
但這個人,用20年時間證明了一個道理:英雄不問出處,猛將不分貴賤。
——《壹》——
一場被篡改的敗仗
公元228年正月,祁山道上,馬謖策馬而行,意氣風(fēng)發(fā),身后跟著的王平,默默無聲,兩人的差距一目了然,馬謖是參軍,王平只是牙門將。
馬謖讀過兵書,王平連字都不認(rèn)識幾個。
馬謖是諸葛亮的愛將,王平不過是個配角,到了街亭,分歧出現(xiàn)了,"應(yīng)該在山下扎營,控制要道。"王平說。
"兵法云:憑高視下,勢如劈竹。"馬謖反駁,"我們上山駐扎。"
王平急了,"此山無水源,乃是死地。敵軍一旦斷水,我軍必敗無疑。"馬謖冷笑:"置之死地而后生,你懂什么兵法?"
爭論無果,王平請求分兵一千,在山下另立營寨。
"既然你不聽指揮,就帶著你的人滾遠(yuǎn)點。"馬謖揮手,"等我破了敵軍,你別想分功勞。"三天后,張郃來了,魏軍如潮水般涌來,將街亭山團(tuán)團(tuán)圍住。
先是斷水,再是攻山,馬謖的兩萬人馬,如鳥獸散。
關(guān)鍵時刻,王平出現(xiàn)了,一千人,面對張郃的數(shù)萬大軍,王平下令:擂鼓!鼓聲震天,旌旗招展,張郃停住了腳步,這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將,居然猶豫了。
"山下怎么還有伏兵?""會不會是陷阱?"
張郃不敢冒險,下令后撤,就這樣,王平用一千人的空城計,嚇退了張郃的追兵,他收攏了馬謖的敗軍殘部,有序撤退。
如果沒有王平,街亭之?dāng)⑹侨姼矝]。
如果沒有王平,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將徹底失敗,回到漢中,賬要算了,馬謖、張休、李盛,人頭落地,黃襲,兵權(quán)被奪。
只有王平,不僅無罪,還被重賞。
參軍、討寇將軍、亭侯,一連三級跳,諸葛亮把"無當(dāng)飛軍"交給了他。那是蜀漢最精銳的部隊,連名字都霸氣:無人能當(dāng)。
從這一刻起,王平才真正進(jìn)入了諸葛亮的視野。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這個救了街亭的英雄,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
——《貳》——
邊緣人的逆襲之路
王平的前半生,就是一部小人物奮斗史,出生在四川宕渠縣,賨族農(nóng)民家庭,家里窮得叮當(dāng)響,連養(yǎng)活孩子都困難。
5歲那年,王平被送到外祖父何氏家。
從王平變成了何平,連姓氏都丟了,可見家境凄涼,長大后,王平有一身好武藝,但在那個年代,會打架不算本事,有門第才是硬道理。
公元215年,機(jī)會來了,曹操占領(lǐng)漢中,賨族首領(lǐng)杜濩、樸胡投靠。
王平跟著去了洛陽,在曹營,王平只是個代理校尉,注意這個"代理",意思是臨時工,隨時可以被開除,四年時間,王平?jīng)]有任何升遷。
不是他不努力,而是出身限制了一切。
在曹營那些世家子弟眼里,王平就是個蠻族土包子,連徐晃都看不起他,漢中之戰(zhàn)時,徐晃是主將,王平是副將,王平提出建議,徐晃置若罔聞。
敗仗之后,徐晃遷怒于王平,甚至想殺了他。
就在這時,王平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選擇:投靠劉備,劉備見到王平時說了一句話:"孤得王子均,取漢中無疑矣!"這是王平第一次被人如此重視。
但好景不長,劉備封了王平牙門將、裨將軍,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在劉備眼里,王平就是個有用的降將,僅此而已,白帝城托孤時,劉備提到了很多人,關(guān)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甚至連魏延都被重點囑咐。
唯獨沒有王平,諸葛亮接手后,王平依然是透明人。
前三次北伐,王平連露面的機(jī)會都沒有,直到街亭,諸葛亮才想起這個"謹(jǐn)慎"的降將,但即使如此,王平也只是個副將。
如果不是馬謖的愚蠢,王平可能一輩子都是個小角色。
歷史就是這么殘酷,英雄需要舞臺,但舞臺往往屬于那些不配的人。
——《叁》——
改寫歷史的12天
公元244年3月,長安,曹爽拍板決定:伐蜀!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直奔漢中,消息傳到成都,后主劉禪慌了,消息傳到漢中,諸將也慌了。
守軍不到三萬,敵軍十萬,這仗怎么打?
"放棄陽平關(guān),退守漢城、樂城。"有人提議,這是標(biāo)準(zhǔn)的龜縮戰(zhàn)術(shù),看似穩(wěn)妥,實則致命,王平站了出來。"不行!"
"漢中到涪城一千多里,等援軍到,黃花菜都涼了。"
"曹爽一旦占領(lǐng)陽平關(guān),漢中就完了,我有一計。"王平在地圖上指了指:"興勢山。""派劉敏、杜祺據(jù)守興勢,多插旌旗,綿延百里。"
"我率后軍策應(yīng),防止敵軍分兵黃金谷。"
"只要拖住曹爽十天半月,涪城援軍必至,到時前后夾擊,必勝無疑。"只有護(hù)軍劉敏贊成,其他人都覺得王平瘋了,三萬人打十萬人?
以弱擊強(qiáng)?這不是找死嗎?
王平堅持己見。身為鎮(zhèn)北大將軍,他有最終決定權(quán),4月,興勢山,曹爽大軍到了,漫山遍野的蜀軍旌旗,綿延百余里,曹爽愣住了。
"蜀軍怎么這么多人?"其實,山上只有幾千人。
王平用的是疑兵計,一面旗子代表一個營,幾千面旗子就是幾萬大軍,曹爽上當(dāng)了,他不敢貿(mào)然進(jìn)攻,只能圍而不打,魏軍的補(bǔ)給出問題了。
從長安到興勢山,六百里山路。
十萬大軍的糧草輜重,全靠牛馬馱運,山路崎嶇,牲畜大量死亡,第十天,費祎來了,蜀漢大將軍親率援軍,從成都急行軍趕到。
曹爽這才意識到:上當(dāng)了!撤軍!
但已經(jīng)晚了,費祎占據(jù)三嶺,斷了魏軍歸路,前后夾擊之下,曹爽死傷慘重,狼狽逃回關(guān)中,十萬大軍,損失過半,這一戰(zhàn),徹底改變了魏國格局。
曹爽威信掃地,司馬懿趁機(jī)崛起。
三年后的高平陵之變,魏國政權(quán)易主,而蜀漢,因為這一戰(zhàn)的勝利,獲得了寶貴的20年安定期,一切,都因為王平那個大膽的決定。
——《肆》——
20年的堅守與思考
興勢山大捷后,王平成了蜀漢的定海神針,鄧芝鎮(zhèn)守東方,防備東吳,馬忠坐鎮(zhèn)南中,威懾蠻族,王平統(tǒng)領(lǐng)漢中,抵御曹魏。
"平安三侯"的威名,震懾四方。
從228年街亭受重用,到248年病逝軍中,整整20年,這20年里,再沒有大規(guī)模的外敵入侵,這20年里,蜀漢得以休養(yǎng)生息。
這20年里,姜維得以成長為新一代領(lǐng)軍人物。
如果沒有王平,蜀漢可能在244年就滅亡了,如果沒有興勢山的勝利,就不會有后來的20年國祚,王平的一生,給我們什么啟示?
王平出身卑微,但憑借真才實學(xué)贏得尊重。
王平不識字,但他讓人讀史書給他聽,從中學(xué)習(xí)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從投靠劉備到街亭斷后,再到興勢山?jīng)Q戰(zhàn),每一次選擇都改變了歷史。
面對十倍于己的敵軍,王平?jīng)]有硬拼,而是巧妙利用地形和心理戰(zhàn)。
他證明了一個永恒的真理:位置不代表能力,出身不決定價值,真正的英雄,往往就在那些被忽視的角落里,248年,王平病逝于軍中。
他沒有關(guān)羽的威名,沒有趙云的傳奇,沒有諸葛亮的智慧。
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守護(hù)了蜀漢最后的尊嚴(yán),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王平或許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但他絕對是最可靠的那一個。
歷史會記住那些改變歷史進(jìn)程的人。
王平,就是其中之一,人們總是仰望那些站在聚光燈下的英雄,卻忘記了那些在陰影中默默堅守的人,王平告訴我們:英雄不分貴賤,只分真假。
在這個看臉看出身的世界里,這個道理依然適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