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郭奕 見習記者 安圣琦
根據(jù)鐵路部門規(guī)定,紙質(zhì)報銷憑證將于10月1日起正式停用,由電子發(fā)票替代。這意味著紙質(zhì)火車票將徹底告別歷史舞臺,其承載的旅途故事也將成為過往記憶。
消息傳開后,不少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曬出了多年收藏的車票。對他們來說,這些車票不只是出行憑證:有的記錄首次獨自遠行,有的標記奔赴向往的遠方,還有的串聯(lián)起親情、友情等真摯情感,每張都有獨特意義。
9月29日,幾位曾曬車票的網(wǎng)友向極目新聞記者講述了自己與車票的故事,分享了票根里的回憶。
8年車票藏著成長印記,紅票記錄首次獨自赴京
小王今年19歲,來自甘肅嘉峪關,一座坐落在西北的邊陲小鎮(zhèn)。她的父親是河南人,母親來自武威,而嘉峪關本身就是一座工業(yè)移民城市,外來人口占比非常高。也正因如此,在這座城市里,他們既算不上土生土長的“嘉峪關人”,卻又早已融入其中,成為了地道的嘉峪關的一分子。
小王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從她有記憶開始,每個假期幾乎都伴隨著火車旅程:有時是回祖籍老家,有時是去探望親友,有時則是跟著爸爸媽媽出差。也正是這份對火車的熟悉,讓她從2018年小學畢業(yè)起,養(yǎng)成了每次出門都收藏車票的習慣。她的父親和舅舅也都有收藏車票的愛好,這份小習慣仿佛成了一種無聲的傳承。后來,小王開始接觸手賬,除了車票,她還會順手收藏各種生活票據(jù),將旅途與日常的印記一一留存。
不過,收藏路上也有小小的遺憾:紅色紙質(zhì)車票逐漸取消,她雖有些不舍,卻也慢慢接受了藍色的報銷憑證。再往后,她考上了北京的學校,遙遠的距離讓她與家鄉(xiāng)的聯(lián)結(jié)變得更加珍貴。一年到頭,基本只有四張車票往返于嘉峪關與北京之間,承載著求學路上的思念與期盼。
對小王而言,這些車票早已不只是出行憑證,更是她成長的印記。“每一張車票,都承載著我從少年走向青年的記憶?!彼裢庹湟暤模谴笠坏谝粋€寒假結(jié)束后,從嘉峪關出發(fā)返回北京上學的那張車票。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獨自踏上從嘉峪關到北京的旅程。更特別的是,這張票是在嘉峪關車站的老售票機上打印出來的,不僅是紅色的紙質(zhì)票,更是她自己收藏的所有車票里,唯一一張紅票。
800余張車票記錄百城旅途,車票意味著“出發(fā)”
一張一張的車票從打印機中彈了出來,拿在手上,堆成厚厚一摞。9月11日,在得知紙質(zhì)票將在9月30日后全面停用后,來自廣東的90后黃先生到揭陽機場站窗口打印了110多張火車票。
黃先生收藏的車票(受訪者供圖)
黃先生向極目新聞記者講述,自2014年起,他便養(yǎng)成了乘坐火車時收藏紙質(zhì)車票的習慣。起初,他只是想留下這些出行憑證,作為自己曾去過某地的紀念??呻S著時間推移,他去過的地方越來越多,車票也漸漸攢了起來,于是他專程買了四本車票收集冊,專門用來存放這些“旅途記憶”,而他保留、收藏車票的心意,也愈發(fā)堅定。只是后來,收集冊漸漸放不下了,他便只好將多余的車票暫時堆在了抽屜里。
在眾多收藏的車票中,黃先生清晰記得自己保留的第一張火車票:從揭陽到龍川的車票,也是他成年后第一次出門旅行的見證。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張車票,則是2018年從拉薩到蘭州的24小時無座票。這張票不僅是他那次拉薩旅行的返程票,更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踏上西藏土地的紀念。他回憶道,當時火車上的無座乘客特別多,連過道上都有人擠著睡覺,可他卻一點也不覺得辛苦。腦海里滿是旅途中的美好,和身邊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聊天暢談,望著窗外不斷變換的高原風景,不知不覺間,一天一夜的漫長旅程就過去了。
黃先生收藏的票夾(受訪者供圖)
“對我來說,這些車票不只是紙片,更是回憶,是能留住過往的紀念?!秉S先生感慨道。他收藏的車票,基本都與出門旅行有關。他向來喜歡“打卡”沒去過的城市,如今,國內(nèi)所有的直轄市、省會城市的火車站,他都已打卡完畢,甚至還去過不少地方的小縣城。據(jù)他回憶,這些年他大致去了一百多個城市,收藏的車票也已有800多張。
不過,黃先生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問題,藍色的紙質(zhì)車票放久了會慢慢褪色,而紅底車票則不容易褪色。為了更好地保存這些珍貴的“回憶載體”,9月25日那天,他特意在湖北襄陽的火車站,將余下還沒整理的車票,全都用紅色的紙重新打印了一遍。
如今,每每翻開自己收藏的車票,黃先生總能瞬間想起當時出發(fā)的心情。“準備出發(fā)的時候,心情總是最愉悅的。對我來說,車票就意味著‘出發(fā)’,藏著臨行前的愉悅、興奮和對未知旅程的期盼。” 他說,旅行早已成了自己最熱愛的興趣愛好,無論生活中遇到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心情好與壞,只要踏上旅程,就能給生活“加油打氣”。
車票串起7年友誼,支撐她走過人生低谷
37歲的小艾來自上海,她清晰地記得,自己從2019年起養(yǎng)成了收藏紙質(zhì)車票的習慣。而這個習慣的開端,與一位好友緊密相關。當時那位好友生病需要動手術,小艾便常常前往好友所在的嘉興探望,一周要去兩次?!坝袝r候買張下午的車票過去,晚上就趕回來了?!毙“f,上海到嘉興的距離不遠,車程僅需半個小時,往來很是方便。每次探望完朋友,她都會把車票仔細貼在本子上,順便記錄下當天發(fā)生的事,讓這段帶著牽掛的旅程有了具象的留存。
其實,小艾與這位好友的緣分始于2018年9月30日,那天兩人因工作產(chǎn)生聯(lián)系而相識。巧的是,今年的9月30日,正好是她們認識7周年的日子。不過,最初的相處并不順利:兩人是甲乙方關系,一開始彼此看不順眼,好友甚至還曾向小艾的領導投訴過她。但轉(zhuǎn)折也在日常相處中悄然發(fā)生。每當小艾因工作煩躁沮喪時,好友總會耐心開導、鼓勵她。一來二去,隔閡漸漸消散,兩人慢慢從工作伙伴變成了真正的朋友。
小艾23年至今保留的車票(受訪者供圖)
2023年,小艾的婚姻出現(xiàn)問題,那段日子里,好友成了她的“避風港”。兩人常常一起出門散心,去杭州、蘇州,或是遠赴福建,在旅途中緩解情緒。直到2024年,小艾結(jié)束了婚姻,生活逐漸回歸正軌,她和好友依然保持著一起出游的習慣。如今翻看手頭的那些車票,每一張都清晰記錄著那段相互陪伴、共渡難關的時光。
今年6月,小艾又遭遇了新的困境:工作不順心,身體也出現(xiàn)了一些小狀況。她索性請了一段時間假,再次和好友一起踏上旅途。她們搭乘火車,沿著海岸線從浙江出發(fā),途經(jīng)福建,最后抵達深圳,在沿途的風景里放松身心。“我們現(xiàn)在就像親姐妹一樣,會去彼此家里做客,還會給對方父母家寄禮品。”小艾的話語里滿是溫暖。
小艾6月的旅行(受訪者供圖)
“車票代表著回憶,哪怕忘了為什么去,有一些特殊的地方還是會很快想起。”小艾說,如今,她和好友早已沒有了工作上的交集,卻成了每天都能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這份跨越了工作、陪伴彼此走過人生起伏的感情,以及其中蘊含的信任,都讓她格外珍視。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