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lán)色字關(guān)注我們
202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9月30日起,“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展覽在午門展廳開展。展覽分為“一脈文淵”“百年傳承”“萬千氣象”三個單元,展出文物200件(套),到場觀眾可親眼目睹《清明上河圖》、《五牛圖卷》等國寶級文物真容。
本次展覽展期為2025年9月30日至12月30日。展覽不單獨售票,實行預(yù)約制參觀,觀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序預(yù)約。參觀時,請觀眾朋友配合現(xiàn)場工作人員引導(dǎo),共同維護良好的參觀秩序。
更多高清數(shù)字文物影像,可通過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序的“數(shù)字文物庫”“故宮名畫記”欄目欣賞。
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亮相
在午門正殿展廳展柜里,展示著國寶級文物名畫——清明上河圖?!拔覀児蕦m博物院的古畫描摹大師馮忠蓮先生從1960年3月開始臨摹《清明上河圖》,至1980年9月完成,歷時20余年時間??梢哉f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的臨摹件也是寥寥無幾的,所以十分珍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徐婉玲說道。
面對這樣一件國寶名畫,故宮博物院開放管理處處長房小妹表示,《清明上河圖》的展出,一定會吸引眾多觀眾前來一睹其真容。對此,將采用流動參觀《清明上河圖》的模式,工作人員會指引觀眾有序排隊,觀眾在觀看展品過程中請聽從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引導(dǎo),安靜欣賞,避免大聲喧嘩。參觀過程中自覺做到不停留、不拍攝、不講解,以便讓更多的觀眾能夠欣賞到《清明上河圖》這件展品。
《清明上河圖》局部 來源 | 北京日報
《五牛圖卷》修復(fù)后再獲新生
與《清明上河圖》一起亮相的,還有另一幅國寶級名畫《五牛圖卷》。圖中畫牛五頭,形象姿態(tài)各異,或依棘搔癢,或昂首低鳴,或悠然信步,或回首顧盼。最后一黃牛頭上還束有一個頗為講究的紅色“絡(luò)頭”。此卷是目前所見存世最早的紙本繪畫,曾入南宋高宗內(nèi)府,又經(jīng)元代趙孟頫、明代項元汴等名家收藏,后入清宮內(nèi)廷,著錄于《石渠寶笈》,清末散佚。1958年,此卷由國務(wù)院撥款從香港購回。入藏故宮博物院時,已是創(chuàng)痕累累。后經(jīng)孫承枝等專家修復(fù),再獲新生。
還有更多寶貝等你來看
展覽展出了金雙龍紐云龍紋編鐘(兩件),這是清宮舊藏器,1924年被遜清皇室內(nèi)務(wù)府抵押給鹽業(yè)銀行。據(jù)展覽人員介紹,“當(dāng)時溥儀小朝廷為了獲得80萬元貸款,向鹽業(yè)銀行抵押了一大批金器,其中就包括這一套編鐘?!?br/>
展覽展出了北宋黃庭堅的《諸上座帖卷》。此作品字勢奇逸,連綿不絕,有著很強的韻律感,令觀者的心境產(chǎn)生一種隨著線條在紙面上游走的節(jié)奏感。此卷初藏于宋高宗內(nèi)府,遞藏至清內(nèi)府,至民國流出宮外。幾經(jīng)流離,歸張伯駒購藏,后捐獻(xiàn)給國家。1956年,由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展覽展出了一件大圣遺音琴,此琴具有唐琴寬大圓拱、渾厚溫潤的典型特征。1925年,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時登記為“破琴一張”。1949年交古琴家管平湖先生精心修理,唐琴風(fēng)采得以重現(xiàn),至今近80年,仍燦然生輝。
別錯過故宮百年大展
一起去打卡吧
文 | 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攝影 | 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娜 除署名外
編輯 | 李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