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有些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一看到某些類似的東西,就下意識的說出“外國的”這種話。
比如之前國博展示的一只“獨角獸”(甘肅省博借展),年輕人很喜歡,但有網(wǎng)友看到造型后,下意識地說出:噫?這不就是西方的獨角獸造型嘛,怎么變成文物了?
這就是見識太少了!它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漢代國寶,咱們祖先管它叫獬豸(xiè zhì)。
圖源國家博物館
這尊銅獬豸上世紀50年代在甘肅酒泉市,下河清18號漢墓出土,算起來已經(jīng)2000多歲了。
它俯身低頭,脖頸高聳,獨角向前突刺,四條腿雖然只是青銅薄片,卻把那種蓄勢待發(fā)的勁頭刻畫得特別生動。
老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漢代工匠用這么簡單的線條就把神獸的氣韻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實在讓人佩服。
造型十分霸氣,可它不僅是古代的“神獸”,還是司法正義的化身!
古籍《異物志》里記載,它長得像麒麟,頭頂獨角,見到壞人就會用角去頂,這畫面有點萌......
所以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獬豸就成了司法公正的象征。現(xiàn)在很多法院門口還立著它的雕像,這傳統(tǒng)可不是最近才有的。
西方的獨角獸,確實長得有幾分相似,都是頭頂獨角的神秘生物。不過他們的獨角獸更像白馬,而且總跟魔法與童話扯上關(guān)系。
獬豸可比這嚴肅多了,《后漢書》里記載,漢代官員的法冠就叫“獬豸冠”,就是把神獸形象繡在官帽上,提醒官員要明辨是非。
民間還有個說法叫“獬豸認理不認人”,管你是什么身份,不占理它就頂你。
這只神獸,它不吃人,只吃貪!
古代斷案不像現(xiàn)在有那么多科學(xué)儀器輔助,有時也得靠點“神秘力量”,這就是所謂的“神判”。
現(xiàn)代的“法”字是簡化后的,其實古體寫作“灋”,里面的“廌”就是指神獸獬豸。
《墨子》里記載過這么一樁奇案:齊國兩位大臣打了3年官司都斷不清,最后只好牽來一只羊,讓兩人發(fā)誓。
結(jié)果讀到其中一方的訴狀時,羊突然跳起來用角頂他,案子就這么結(jié)了。這只通靈的羊就是獬豸的原型。
不過老祖宗很早就明白,不能總靠神獸斷案。西周時就有了“五聽”斷案法,官員通過觀察當事人的言語、表情、氣息、聽覺和眼神來判斷真?zhèn)巍?/p>
這可比單純依靠神判進步多了。
有趣的是,歐洲中世紀還在用沸水取物、冷水沉浮這些“神判”方式。
話說古人可能真見過“獨角獸”,不過它們的長相就仁者見仁了。
科學(xué)家們推測,那些獨角獸傳說多半是古人對真實動物發(fā)揮想象力的結(jié)果。就像十二生肖唯獨沒有“龍”這種生物,但古人很可能是根據(jù)多種動物“結(jié)合”而生成的。
比如有一種已經(jīng)滅絕的板齒犀,體型巨大,額頭上長著長達2米的角。要是遠古人類偶然挖到它的化石,看著那根碩大的角,完全有可能腦補出一種神奇生物。
再比如現(xiàn)實里的犀牛、生活在北極的獨角鯨等,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時候,在口耳相傳中很容易就變成了獨角獸的角。
意大利的“圣馬可獅”
我一直強調(diào)中西方多次的交流,才是正視歷史,就像威尼斯圣馬可廣場那尊著名的銅獅,最近學(xué)界就有新發(fā)現(xiàn)。
這尊重達2.8噸的青銅大獅子,帕多瓦大學(xué)的學(xué)者們研究后發(fā)現(xiàn),它原型很可能是中國唐代的鎮(zhèn)墓獸,在唐末被阿拉伯人或威尼斯人帶到歐洲,然后改造成現(xiàn)在這樣子。
有人說老是強調(diào)古代文化有啥意義?其實,傳承不僅是躺在博物館里,而是活成了今天年輕人喜歡的樣子,這就是文化軟實力最生動的表現(xi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