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死逃脫,帶老母親千里奔蜀。
青壯年時戰(zhàn)功不顯,五十左右卻成為重要將領(lǐng)。官至左車騎將軍,卻在《三國志》中連單獨(dú)列傳的待遇都沒有。
然而,卻又因一句成語而獲得了巨大的知名度。
他的能力不算特別突出,但他的境遇絕對奇特。這樣的奇人,就是廖化。
![]()
詐死逃脫,千里歸蜀
廖化,出身襄陽大族,世代為沔南世家大族。
在劉備依附劉表時,廖化投身其下。劉表死后,劉琮降曹,許多官吏百姓跟隨劉備南走,廖化就是其中一員。
當(dāng)時的劉備,正處漂泊,沒有根基,而曹操卻看起來有一統(tǒng)之象。
身為襄陽大族,愿意放棄投曹而追隨劉備,足見廖化的“理想主義”情結(jié)。后來,廖化在關(guān)羽手下作事,關(guān)羽為前將軍時,他作了關(guān)羽的主薄。
主薄,是掌管文書的佐吏,典型的文官。
不過,漢末三國時期,擔(dān)任主薄者,不乏能戰(zhàn)之人,比如,呂布也曾是主簿。
關(guān)羽敗亡后,廖化歸附了孫權(quán)。
然而,廖化依然心屬劉備,遂詐死掩人耳目。等到東吳放棄警惕,廖化帶著老母親,逃了出來,晝夜西行,投奔劉備。
當(dāng)時,孫劉交惡,廖化帶著老母親西行,其難度可想而知,這似乎是一個只會見諸小說的忠義故事。
![]()
平淡的“黃金期”
廖化西行,趕到秭歸時,遇到了正在東征的劉備。劉備大喜,以他為別督,參與伐吳戰(zhàn)爭。如此,廖化以武將的身份,參與了夷陵之戰(zhàn)。
可惜,夷陵大敗,廖化只得率軍退回。
此后,廖化度過了相對平淡的15年。
這些年中,廖化曾擔(dān)任丞相參軍,也擔(dān)任過廣武督、陰平太守,也因蔣琬辭讓而被舉茂才。
然而,諸葛亮北伐中,廖化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事跡,這些年的廖化幾乎沒有留下什么特別值得說的記載。
要知道,廖化是180-190年左右生人,這些年的廖化,大致正處于30-50歲的“黃金期”。
一般人常說:如果一個人到了50歲還沒有太大作為,“這輩子就這樣”了。然而,廖化人生的精彩部分,過了50才開始!
![]()
“廖化為先鋒”的悲哀
姜維北伐時期,廖化才逐漸開始擔(dān)任重要指揮崗位。此時的廖化,已經(jīng)年過50了,一出戰(zhàn)就是老將!
廖化這個老將,與當(dāng)年的黃忠可截然不同。
當(dāng)年的黃忠,是老了才投到劉備帳下,他在劉備手下?lián)?dāng)大任,是劉備用人“不遺一人”!
廖化呢?一直在蜀漢陣營呀!壯年的時候沒有什么戰(zhàn)場記載,老了才上陣為將,這是真正的無人可用!
魏延、吳懿、王平、吳班、陳式、高翔們沒有接班人,只能把廖化拉出來頂上!
“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對蜀漢來說是悲哀的,意味著蜀中人才凋敝,對廖化來說卻是幸運(yùn)的,跟隨蜀漢一輩子,他終于走上了重要將領(lǐng)的崗位!
廖化用自己的行動表明:壯年時他不得用,不是他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