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個事關”“四條生命線”等殷殷囑托,始終堅持“先節(jié)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huán)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則,助力華北地區(qū)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tài)環(huán)境,華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開展沿線河流看變化——“家鄉(xiāng)門前的那條河”系列報道,重點反映工程通過水源置換和汛期洪水資源化利用,助力沿線河流“生態(tài)蝶變”,講述中國式現(xiàn)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南水北調生態(tài)故事,敬請關注!
石家莊有個“后花園”
——家鄉(xiāng)門前的那條河系列報道之七
南水北調中線滹沱河倒虹吸工程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石家莊人。在我的記憶里,家門前的滹沱河這些年的變化,就像一部生動的生態(tài)變遷史,時刻牽動著我的心。
記憶里的“憔悴”模樣
十幾年前,滹沱河留給我的記憶,是揮之不去的“憔悴”。石家莊,華北平原的干渴之地,地下水被掏空得厲害,老天爺也吝嗇雨水。那時的滹沱河,像一條被抽干了生命力的巨龍,河床赤裸裸地暴露在陽光下,龜裂的縫隙如同大地的傷口。風起時,不是水汽的清涼,而是漫天黃沙裹挾著塵土,嗆得人睜不開眼,打在臉上生疼。河岸兩邊,植被稀疏得可憐,只有幾叢倔強的野草在風沙中瑟縮。濕地在無聲無息中萎縮、消失,曾經啁啾的鳥鳴、躍動的魚影,都變得非常遙遠。童年記憶里的滹沱河,烙印最深的就是這片無邊的蒼涼與荒蕪,它橫亙在城市北端,也壓在每個石家莊人的心頭。
生命之源悄然注入
命運的轉折,始于2014年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長江的清流,跨越千山萬水,浩蕩北上。作為這項偉大工程的參與者,我比旁人更深切地懂得,這不僅僅是一條調水線,更是一條為干渴大地“輸血”的生命線。而我們的母親河——滹沱河,何其有幸,成為這生命活水滋養(yǎng)的寵兒之一。記得最初的生態(tài)補水,那清澈的南水從滹沱河退水閘奔涌而出。水流過處,奇跡悄然發(fā)生:龜裂、板結、了無生氣的泥土,貪婪地吮吸著甘霖,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濕潤、松軟起來。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種沉睡已久的生機,正從河床深處悄然萌動。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石家莊段渠道
(李重陽 攝)
滹沱河生態(tài)公園
綠意與鳴唱的重歸
隨著生態(tài)補水的持續(xù),變化如漣漪般擴散開來。河岸邊的野草爭先恐后地抽出嫩綠的新芽;蘆葦、菖蒲這些久違的水生精靈,也試探著在水中扎下根須。更令人驚喜的是,久違的水鳥回來了!先是零星的幾只,在淺灘上謹慎地覓食、梳理羽毛;很快,成群的鳥兒翩然而至,或優(yōu)雅地滑過水面,或在蘆葦叢中筑起新巢。它們清脆的鳴叫,劃破了滹沱河多年的沉寂。那一刻,站在河岸,我仿佛聽到了母親河久違的心跳。
疏浚治污固本增效
南水北調工程注入的是源頭活水,而要讓母親河真正健康強壯,還需要“固本培元”。于是,一場規(guī)模空前的河道整治與治污攻堅戰(zhàn)同步打響。疏浚淤塞、加固堤防、平整創(chuàng)傷累累的河床,讓母親河的水脈重新變得暢通而有力。那些堆積如山的垃圾、散發(fā)著惡臭的淤泥被徹底清除,污水被嚴格截流處理。河道,這條城市的“血管”,被徹底疏通、清洗干凈了。治理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河水流動得更加歡暢,曾經令人掩鼻繞行的臭水段,變得清澈見底。小魚苗在水中成群嬉戲,搖曳的水草隨著水流輕輕舞動——這些曾經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畫面,如今真真切切地呈現(xiàn)在眼前。
碧水長流入畫來
年復一年的堅持、持續(xù)的生態(tài)補水、不懈的河道整治、嚴格的污染治理、精心的生態(tài)修復,終于讓滹沱河完成了令人驚嘆的“鳳凰涅槃”。如今的滹沱河,早已蛻變?yōu)槭仪f一條生態(tài)玉帶,成為市民們心馳神往的“后花園”。春來,河岸邊成了花的海洋,空氣里彌漫著醉人的芬芳;夏至,綠樹成蔭,送來沁人心脾的涼意。秋深,一望無際的蘆葦蕩染上金黃,在秋風中搖曳如浪。冬臨,未封凍的河面上,依然可見水鳥優(yōu)雅的身影,為冬日增添一抹靈動的生機。假日,漫步河畔,隨處可見騎行愛好者矯健的身影,聽到相機快門的清脆聲響。草坪上野餐墊鋪開,風箏在藍天白云間翱翔,孩童追逐嬉鬧的笑聲,灑落在瀲滟的水波之上。
綠水青山終成金山銀山
滹沱河的生態(tài)蝶變,不僅僅是環(huán)境的改善,更實現(xiàn)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轉換。隨著滹沱河生態(tài)環(huán)境越來越好,周邊的土地價值不斷攀升。生態(tài)宜居的理念,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滹沱河畔安家,帶動了城市經濟發(fā)展。同時,生態(tài)旅游也逐漸興起。滹沱河生態(tài)區(qū)成了石家莊的一張生態(tài)名片,吸引著周邊城市的游客前來打卡。河邊的特色民宿、生態(tài)農莊、文旅項目等紛紛涌現(xiàn),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的一員,每每看到滹沱河今日的盛景,自豪與感動便如潮水般涌上心頭。在南水北調工作的十四載春秋,我有幸親歷了這清冽的南水如何跨越千里,像甘泉般浸潤這片干渴的土地,喚醒了一條河流沉睡的靈魂。滹沱河的今昔巨變,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鮮活、最有力的證明!
專題策劃 | 宋瀅
撰稿 | 戎丹露
編審 | 許安強
封面 | 陳思璐
責編 | 安亦揚
校核 | 陳思璐
審核 | 李東海
【猜你不想錯過的精彩內容】
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為“信語南水北調”點亮星標!
點亮在看,關注南水北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