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電影市場頻頻出現(xiàn)院線電影在線上獲得“第二春”,甚至一些口碑之作會存在“院線冷門、線上爆款”的劇情。
比如今年暑期檔陳佩斯自編自導自演的《戲臺》,于近期全網上線后迎來“二次爆發(fā)”。
此前在上映期間,該片受限于宣傳能力和部分內容的爭議,整體口碑到票房的轉化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加上同期電影的競爭,首日排片占比僅12.9%,黃金場次占比11.7%。
所以盡管該片的口碑不錯,目前在豆瓣已有22多萬人打出了8.0的高分,最終累計票房為4.11億元;如此數據不算差,但很難保證片方回本,對比口碑更讓人感到有些遺憾。
而《戲臺》在全網上線之后,故事的走向卻完全不同。
在流媒體平臺,該片一經上線就快速升至各平臺的點播榜、熱度榜首位;大屏數據監(jiān)測平臺歡網大數據顯示,其上線首日大屏點播指數破8000,第二日破9000,登頂本年非動畫電影大屏點播指數TOP1,兩日累計觀看超935萬戶次。
此外,《戲臺》在IPTV/有線電視渠道九成以上的產品端,都達到了電影單片播放、訂購榜TOP1;已有數據的所有平臺,均進入點播榜等多維度榜單TOP3。
這背后的原因或許有三。
首先必須承認,陳佩斯這個名字本身就堪稱“IP”,對合家歡市場尤其是中老年群體的號召力不可小覷,而他們正是目前家庭大屏市場的主要消費者,所以該片在這部分市場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也需要看到,基于陳佩斯在家庭市場的認知度,IPTV、OTT、有線電視為代表的大屏渠道為其投放了可觀的宣傳資源,整體傳播聲量進一步推動了該片在家庭市場的觀看。
更重要的,或許是市場的整體影響。
該片在上映期間的宣傳和口碑轉化難題,不只是受到了商業(yè)大片的外部競爭,也存在整個市場降溫的客觀影響。
如今,許多觀眾可能有觀看意愿,但不再如以前一樣會立刻轉化到消費,很多人可能錯過了上映期,所以在該片上大屏之后才進行觀看,
這是如今所謂“院線冷門、線上爆款”問題的主要成因,在這背后,不但說明觀眾的觀影習慣正在遷移,更折射出中國電影產業(yè)格局的深層變化,在未來的觀影市場中,流媒體和家庭大屏等渠道對中小成本影片會具有更高的價值。
今年院線電影在線上獲得“第二春”的例子并不少見。
比如《哪吒之魔童鬧海》在8月上線各大視頻平臺之后獲得破圈傳播,甚至“哪吒”詞條在當日登上熱搜主榜第一,全網預約數破3000萬,新增的劇情片段和修正字幕等細節(jié),吸引許多觀眾愿意再度觀影。
“院線冷門、線上爆款”則更多。
比如陳可辛執(zhí)導的犯罪懸疑片《醬園弄·懸案》院線收入不足4億,但8月全網上線后首日大屏點播指數即突破8000,上線三天影片相關話題量增長了136%。
如果說該片是基于超強班底的影響力轉化,那么5月上映的犯罪電影《大風殺》,在口碑不錯但票房僅入賬5646萬元的情況下,于6月18日上線后開啟了第二增長曲線,單平臺首日8小時分賬即突破100.7萬,上線9天網播分賬已順利突破千萬關口。
或因為傳播聲量有限,或因為市場整體降溫,更多電影在無法通過院線實現(xiàn)回本的情況下,開啟線上的第二路線是必然,也是行業(yè)著力推動的重點。
反過來看,觀眾愿意在家庭場景里觀看電影,也依然說明市場對這部分內容是有需求的,目前失去消費習慣的部分群體,其實存在經濟環(huán)境到此前市場亂象導致的口碑危機等影響。
而當更多如《戲臺》這樣的作品吸引觀眾回來,或許會有更多人回到電影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