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手機,看到菲律賓又把五艘新巡邏艇塞進南海,我直接失眠。
不是怕,是煩——家門口天天有人擺拍,還自帶美日攝影師,鏡頭一對準我們就喊“被欺負了”。
更離譜的是,美國把俄亥俄號核潛艇也悄悄挪過來,加上卡爾·文森號航母,擺明了把南海當自家泳池。
菲律賓呢?
一邊收日本雷達,一邊翻修蘇比克灣潛艇碼頭,算盤珠子蹦我臉上了:他們想湊成“雷達+快艇+美軍”的連環(huán)套,把島礁爭議鎖成既定事實。
有人問我,咱們怎么辦?
其實答案就在新聞細節(jié)里:南部戰(zhàn)區(qū)連夜拉響反潛實彈演練,新反潛機直接拖出來遛;海警2304編隊天天在南沙打卡,文昌剛把海洋監(jiān)視衛(wèi)星送上天。
翻譯成人話:你水下有狼,我天上就有眼;你艇來碰瓷,我船就直播。
成本不高,動靜剛好,讓對面每前進一步都得先算一遍油耗和輿情。
最微妙的是東盟。
菲律賓跳得高,可越南、馬來西亞全在暗地加速鉆井,印度也跑來湊油氣熱鬧。
《南海行為準則》談判桌被他們自己吵成菜市,誰都不想先簽字,怕吃虧。
美國趁機塞錢,1.2億美元軍援說給就給,條件是菲方把聯(lián)合巡邏次數(shù)翻倍。
一句話:華盛頓出錢,馬尼拉出船,一起給中國制造熱搜,順帶給東盟內(nèi)部撒把鹽。
短期看,12月美菲又要搞聯(lián)合巡航,仁愛礁那艘破船也到了新一輪補給窗口,摩擦概率直接拉滿。
但中長期,真正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未必是軍艦,而是水下無人潛航器和量子磁力儀——誰先能把對方潛艇照得明明白白,誰就握住了下一輪談判的底牌。
別忘了,高超音速反艦導(dǎo)彈也在暗處排隊,航母再大,也怕一秒到位的“快遞”。
所以,別光盯著“今天誰又開了幾艘船”。
真正值得關(guān)注的是:菲律賓雷達開機那天,我們衛(wèi)星會不會剛好過頂;美國核潛艇上浮換氣那幾分鐘,我方反潛機是不是正好繞島一圈。
這些“巧合”才是無聲的警告:你想秀肌肉,我就秀眼神,大家拼的是反應(yīng)速度,不是嗓門。
南海這盤棋,下的是心跳,也是賬本。
每多一艘外艦,我們就多一次練兵機會;每多一次摩擦,島礁防御就多一層實戰(zhàn)補丁。
對面花錢攢鏡頭,我們順手攢經(jīng)驗,誰虧誰賺,賬面上看挺清楚。
最后一句話:他們想把海攪渾好摸魚,可忘了退潮時,裸泳的人總會先上熱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