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10月1日起,中國將新增針對外國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簽證,引發(fā)全球關注。在一些國家收縮內顧、排擠國際人才背景下,中國敏銳抓住這一重要機遇,及時出臺政策,這對我國未來發(fā)展必將帶來深遠影響。一些人對政策存在誤讀誤解,發(fā)出一些奇談怪論,誤導公眾、引發(fā)不必要的焦慮。
有“崇洋媚外”論者認為,國內擁有充足的本土人才儲備,何需“舍近求遠”引進外國人才。這樣的視野過于狹隘。
從二戰(zhàn)以來的全球史看,誰擁有一流人才,誰就占有發(fā)展先機。國際輿論認為,未來將由最能充分利用人才的國家主導。走向世界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中國要贏得未來,就必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盡管我國人力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研發(fā)人員總量世界第一,但高層次人才仍然缺乏。有研究預測,2025年我國制造業(yè)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就接近3000萬人。
推進14億多人口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化,我們的舞臺足夠廣、天地足夠寬,容得下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吸引全球優(yōu)秀大腦和智力資源投身中國高質量發(fā)展,于國于民、于當下于長遠,都是好事。
有“沖擊就業(yè)”論者認為,K字簽證門檻不夠高,延攬外國青年科技人才,會搶占本土勞動者飯碗。這是毫無必要的擔憂。
K字簽證簽發(fā)對象是外國青年科技人才,專業(yè)限定在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學科,要求學士學位及以上,來源是境內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機構,并非網(wǎng)上炒作的“低素質勞動力”。這樣的人才十分緊俏、多多益善,何來沖擊就業(yè)?
有“移民危機”論者認為,一些國家的移民問題殷鑒不遠,為何執(zhí)意“往火坑里跳”。這是無稽之談。
K字簽證只是為外國青年科技人才來華工作、生活提供便利,豈能直接和移民劃等號。同時,增設簽證會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所謂“移民危機”不會出現(xiàn)。
同時,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能夠妥善處理有關問題,化合各種矛盾。我們應有這樣的文化自信。
有“安全風險”論者認為,K字簽證可能引入具有“潛在風險”的人,會給國家安全、社會治理造成沖擊。這是不自信。
我國是世界上公認最安全國家之一,背后是法治、科技的有力支撐,彰顯強大的治理能力。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因可能有風險而不去干任何事情。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隱患,我們已經(jīng)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應對。對此,我們應有充分的信心。
原標題:《人民日報評論:曲解K字簽證,只會誤導公眾》
欄目主編:施薇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