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帶娃出行,不論步行還是乘坐機動車出行,都要重視道路交通安全。預防兒童道路交通傷害應建立在所有人遵守規(guī)則、杜絕違規(guī)行為的基礎上,同時家長還要加強對兒童的監(jiān)護和安全教育。
步行和乘坐機動車是兒童因道路交通傷害致死致傷的主要交通方式,最常見的損傷包括挫傷、擦傷、骨折、腦震蕩和腦挫裂傷,頭顱創(chuàng)傷是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年齡越小,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就越容易發(fā)生顱腦損傷。
正確使用乘車安全約束系統(tǒng)
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shù)據(jù)顯示,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與兒童年齡和身高相符的乘車安全約束系統(tǒng)(安全座椅和/或增高墊),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對乘車兒童的保護作用,死亡風險可降低54%~80%。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在開車或乘車時必須系好安全帶。即便是短距離出行,家長也要讓兒童在后排落座。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體重、身高等,結合乘用車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兒童安全約束系統(tǒng),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提示安裝,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1歲以下嬰幼兒應使用反向安裝的兒童安全座椅;一般4歲以上的兒童可以使用增高墊,但需要保證安全帶的肩帶固定在兒童的肩部,跨帶位于兒童的胯部。
兒童上下車時,應由成人幫助開門,并始終從靠人行道一側上下車,尤其是下車時,應先觀察車后有無人或車,然后再開門下車。
兒童乘車時,家長要及時落下車輛的“兒童鎖”,或啟用“自動起鎖”。司機啟動車子前,一定認真觀察車周圍,尤其是車頭車尾盲區(qū)有無正在玩耍的兒童。
兒童乘坐機動車注意“六不要”
第一,乘車時,家長不要抱著孩子。因為一旦發(fā)生碰撞,巨大的沖擊力使得家長根本無法抱住孩子。
第二,家長不要讓12歲以下或140厘米以下的兒童坐在副駕駛的位置。因為一旦發(fā)生碰撞,安全氣囊可能直接擊打在孩子的頭面部,瞬間的擊打力量可達上百公斤,孩子的頭頸無法承受。
第三,無論時間長短,家長都不要將兒童獨自留在車中。
第四,體重35千克以下、身高140厘米以下的兒童不要直接使用成人安全帶。
第五,乘車時,家長不要讓兒童的頭、手等探出窗外。
第六,乘車過程中,家長不要給低齡兒童進食果凍、堅果或棒棒糖等食品。
教給兒童知險避險的方法
家長日常要加強兒童道路安全教育,提高兒童識別危險、躲避危險的能力:教兒童學會識別交通信號燈。過馬路時,應走人行橫道或過街天橋,不要闖紅燈或翻越護欄,不走機動車道,不在車輛之間穿行,過馬路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要接聽電話。行走時,不要看書或手機等。下車后不要在車前猛跑。不要在車庫內(nèi)或車庫周圍、停放的汽車旁或汽車下、車道上玩耍。不要在道路上玩?;蜻M行任何體育運動。兒童騎車和玩滑板時,要正確佩戴安全頭盔。未滿12歲兒童不能騎自行車上路,未滿16歲青少年不能騎電動自行車上路。不建議兒童操作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更不能將其作為交通工具使用。
簡而言之,兒童只要跟“輪子”打交道,就應該佩戴適宜的安全防護設備。
文: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 王荃
編輯:劉洋 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