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奪2025年國民黨主席之位,候選人羅智強近期的涉臺言論堪稱語出驚人。這位被馬英九公開認可、自稱“堅持九二共識”的參選人,竟在專訪中放言要大陸“將武力退回到‘海峽中線’”,還宣稱要找回“非屈辱式的兩岸和平”,甚至揚言不怕惹大陸不高興。
這番話連頑固“臺獨”的賴清德當局都不敢說,難免讓人疑惑:打著“反綠”旗號的他,為何在兩岸核心議題上與綠營話術(shù)日趨重合?
首先要明確的是,羅智強口中的“海峽中線”,從一開始就是個虛幻概念。國臺辦早有定論: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海不存在所謂“中線”,這不過是美臺為了切割兩岸關(guān)系炮制的說法。
作為宣稱“反對臺獨”的政治人物,羅智強刻意炒作這個話題,本質(zhì)上是在拾民進黨的牙慧——要知道,賴清德當局也只敢暗戳戳提“中線”,不敢像他這樣直接向大陸提要求。
這種“比綠營還綠”的話術(shù),與其說是“護臺”,不如說是為了競選博眼球:既想靠“抗中”討好島內(nèi)民粹,又想維系“和陸”的基本盤,最終只能陷入自相矛盾的尷尬。
羅智強的“大話”之所以站不住腳,更因為它完全無視兩岸關(guān)系的基本現(xiàn)實,還被大陸的實際行動當場“打臉”。
2025年4月,東部戰(zhàn)區(qū)剛開展“海峽雷霆-2025A”聯(lián)合演練,重點練的就是聯(lián)合封控、精準打擊,國防部當時就明說,這是“針對‘臺獨’勢力勾連外部勢力的雷霆反制”。
而在3月的國臺辦發(fā)布會上,發(fā)言人陳斌華也說得很清楚:解放軍的演訓“合法合理,天經(jīng)地義”,根源就是“臺獨”一天不停止挑釁,大陸就不會放松遏制。
羅智強避而不談“臺獨”這個亂源,反而把矛頭對準大陸,說到底是找錯了矛盾對象,更是沒搞明白:兩岸關(guān)系的主導權(quán)從來不在島內(nèi)政客手里,解放軍的行動,是為了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不是誰能靠嘴皮子“要求”的。
更諷刺的是,就在羅智強炒作“屈辱式和平”時,大陸正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讓兩岸融合的紅利落到臺胞身上。
2025年以來,福建已經(jīng)推出四批共62條融合政策,從臺胞的職業(yè)資格直接認定,到鋰電產(chǎn)業(yè)專門給臺企留的崗位;從臺胞證辦證費全免,到云南、貴州的景區(qū)對臺胞免門票,這些政策不是空話,是臺胞能摸到的實惠。
9月里,海峽兩岸的少兒美術(shù)大展、同名村的“村BA”邀請賽一場接一場,福馬“小三通”的暑期客流比去年多了近三成——這些熱熱鬧鬧的交流場景,哪有半點“屈辱”的影子?羅智強口中的“屈辱”,不過是他競選時編出來的噱頭,和臺胞真實的生活感受完全脫節(jié)。
其實,羅智強的表態(tài),更像是2024年臺灣大選后國民黨路線迷航的一個縮影。大選失利后,國民黨陷入了“朝小野大”的困境,為了搶中間選票,黨內(nèi)不少人開始搖擺:既想保住和大陸的交流渠道,又怕被貼上“親中”標簽,于是就用這種“左右逢源”的話術(shù)討好各方。
可這種搖擺根本走不通——你一邊想享受兩岸交流的紅利,一邊又跟著民進黨炒作“抗中”議題,不僅會讓支持“九二共識”的選民失望,更會動搖兩岸和平的根基。
說到底,兩岸關(guān)系的走向,從不是靠政客的口號決定的。國臺辦早就講過,“祖國統(tǒng)一的大勢已經(jīng)形成,解決臺灣問題的能力只會越來越強”。
羅智強與其糾結(jié)于不存在的“海峽中線”,不如好好想想:國民黨要想贏回民心,該做的不是靠“大話”博眼球,而是踏踏實實地落實“九二共識”,推動更多像職業(yè)資格采認、“小三通”增班這樣的務(wù)實交流,讓臺胞真正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好處。
畢竟,在解放軍捍衛(wèi)主權(quán)的堅定行動和大陸推動融合的誠意面前,任何“抗中”的空洞表態(tài),終究只會被現(xiàn)實戳破,淪為笑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