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太陽慢慢升起,照在河南開封的老房子上,清明上河園的大紅門緩緩打開,就像把一千年前北宋的熱鬧場景攤開在你眼前。這座公園照著《清明上河圖》建的,到處都是北宋東京城的煙火氣和皇家范兒。要是你想體驗一把 “穿越回古代” 的感覺,虹橋、上善門和臨水大殿這三個地方一定要去。它們就像這幅畫最精彩的三個片段,一個能讓你感受北宋的熱鬧生活,一個能看到古代城墻的樣子,還有一個能體驗宋朝的文化韻味,保證讓你摸到歷史的溫度。
虹橋:汴河上會動的 “古代商業(yè)街”
一進園子,最搶眼的就是虹橋,它可是《清明上河圖》的 “C 位”。這座 25 米長的木拱橋沒用到一顆釘子,全靠木頭榫卯結(jié)構(gòu)拼起來的,橋頂上的白鶴風(fēng)向標還會跟著風(fēng)轉(zhuǎn),老祖宗的手藝真絕了!站在橋上往下看,汴河上運貨的船來來回回,船工們一邊喊著號子搬東西,岸邊小販的吆喝聲、茶館的茶壺碰撞聲,還有小孩的笑鬧聲混在一起,空氣里飄著糖畫和炊餅的香味。
橋邊 “武大郎炊餅” 的攤位永遠排著長隊,10 塊錢能買兩個,烤得金黃酥脆,咬一口麥香和芝麻香直往鼻子里鉆。再配上旁邊茶館賣的 “香飲子”,這種用草藥煮的飲料,喝起來清涼又甘甜,瞬間感覺自己成了畫里的人。每天上午 10 點左右,還有《包公巡漕》的表演,“包大人” 帶著衙役在橋頭查漕運,演員還會和游客互動,就像真的在斷案一樣。
到了晚上,虹橋變得更美了。霧森系統(tǒng)制造出朦朧的霧氣,彩色燈光打在橋上,和河面上的倒影連在一起,就是《大宋?汴河燈影》的名場面。這時候坐在橋邊臺階上,看著燈籠一個個亮起來,聽著游船上飄來的音樂,就能明白為啥北宋文人會夸這里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 了。
上善門:城樓上的 “古代全景望遠鏡”
穿過熱鬧的街道,一座 21 米高的上善門城樓立在那兒,紅墻綠瓦、飛檐翹角,8 米高的城門洞下面,馬車和行人來來往往,好像能聽見一千年前的馬蹄聲。在《清明上河圖》里,這座城樓是城內(nèi)外的分界線,現(xiàn)在成了全園最佳觀景臺。站在上面,能看到一片一片的青瓦像波浪,汴河彎彎曲曲像條帶子,遠處的臨水大殿和近處的酒旗互相映襯,北宋都城 “三重城郭” 的布局看得清清楚楚。
城樓上好玩的可多了。每天 11 點,“王員外招婿” 的活動準時開始,穿著華麗衣服的 “王員外” 站在樓上拋繡球,搶到繡球的游客會被拉上去,換上大紅喜服體驗古代婚禮,旁邊圍觀的人還能分到喜糖,整個城樓都是笑聲。要是你對歷史感興趣,城樓上的展覽也值得一看,從汴河的運貨規(guī)矩到城門的守衛(wèi)制度,圖文和實物結(jié)合,能讓你知道這座城樓背后的故事。
傍晚六點以后登上城樓,能看到清明上河園最美的夜景。燈光一亮,下面的集市像撒了一地星星,賣杏仁茶的小攤冒著熱氣,捏糖人的師傅手法嫻熟,還有雜耍演員噴火表演,看得人直叫好。晚風(fēng)吹過,城樓的風(fēng)鈴叮叮當(dāng)當(dāng)響,遠處《大宋?東京夢華》演出的音樂也飄過來,讓人分不清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
臨水大殿:水邊宮殿的 “宋朝文化派對”
藏在園子北邊的臨水大殿,由宣和殿和宣德殿連在一起,紅墻金瓦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對說悄悄話的戀人。在北宋,這兒可是皇家的 “專屬劇院”,宣和殿給男賓坐,宣德殿給女眷休息,現(xiàn)在成了展示宋朝禮樂的地方。每天下午 3 點,“宋廷夢樂” 準時開演,編鐘、古琴、箜篌的音樂從殿里飄出來,穿著宋朝衣服的舞者在水上舞臺跳舞,裙擺掃過水面,讓人想起《東京夢華錄》里 “絲竹悅耳,舞袖蹁躚” 的描寫。
大殿周圍也藏著不少宋朝生活的小秘密。殿后的 “茗春坊” 是個古錢幣博物館,從最早的布幣到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能看到北宋多發(fā)達的商業(yè)。殿前水池里,錦鯉游來游去,周末還能看到 “水上秋千” 表演,演員踩著秋千從水面掠過,衣服飄起來像蝴蝶,這可是復(fù)原的宋代民俗絕活。逛累了就在殿廊下坐會兒,點一壺宋朝的花茶,看陽光透過雕花窗戶照進來,感覺能和蘇軾、李清照一起喝茶聊天。
從大殿出來往西北走,就是北宋超有名的酒樓 “孫羊正店” 的復(fù)刻版,門口的 “歡門彩樓” 花花綠綠的,梔子燈特別顯眼,這在古代可是酒樓的招牌。在這兒點一份鯉魚焙面,再來一碗 “軟羊” 羊肉湯,穿著宋朝衣服的服務(wù)員端著青瓷碗上菜,還會說 “客官慢用”,細節(jié)做得特別到位。
這三個地方連起來,就是北宋東京城的 “精華版”:虹橋有最接地氣的生活,上善門能看到城市的歷史,臨水大殿則充滿文化韻味。清明上河園厲害的地方,不是簡單復(fù)制古代建筑,而是讓歷史 “活” 了起來 —— 在虹橋能吃到宋朝的炊餅,在上善門能參加古代婚禮,在臨水大殿能聽到千年的音樂。
現(xiàn)在好多年輕人穿著漢服來這兒打卡,在虹橋拍運貨的船,在上善門拍夜景燈籠,在臨水大殿拍禮樂表演。他們可能不太懂古代建筑的原理,也記不住歷史故事,但能在熱鬧里感受到北宋的包容,在體驗中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這就是清明上河園的意義:把遙遠的歷史變得實實在在,讓傳統(tǒng)文化在歡聲笑語里一直傳下去。
離開的時候回頭看,夕陽給虹橋鍍上一層金邊,上善門的燈籠一盞盞亮起來,臨水大殿的音樂若隱若現(xiàn)。這時候才明白,“入畫” 不只是走進《清明上河圖》的場景,更是走進了我們民族的文化記憶。這三個地方,就是打開這份記憶的鑰匙,能讓每個來玩的人帶著滿滿的感動離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