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滴嗒,嗒滴嗒……"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經典少兒廣播節(jié)目《小喇叭》,在今年國慶假期推出精心打造的系列節(jié)目——《小喇叭聲動家鄉(xiāng)》于10月1日至7日每日17:00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少兒頻道。節(jié)目依托全國55所"CMG小喇叭校園廣播站",由小廣播員擔任"家鄉(xiāng)小記錄員",以輕量化設備拍攝、第一視角記錄的方式,為全國少年兒童獻上了一場充滿童趣與溫情的家鄉(xiāng)故事會。
從"聲動校園"到"聲動家鄉(xiāng)":經典IP三月實現兩次跨越式升級
自1956年開播以來,《小喇叭》始終堅守"給孩子們講好故事"的初心,深耕少兒成長領域。"小喇叭聲動系列"以"三個月兩升級"的創(chuàng)新節(jié)奏推進內容突破,持續(xù)深化對少兒成長的賦能——今年六一期間,《小喇叭聲動校園行》實現從廣播端到熒屏的歷史性突破,讓小廣播員以第一人稱講述夢想故事,完成"從聽故事到講身邊事"的首次跨越;國慶期間,《小喇叭聲動家鄉(xiāng)》進一步拓寬少兒"認知與表達邊界",引導孩子們走出校園,走進家鄉(xiāng)的街巷、博物館、高原沙漠……以七地多位"家鄉(xiāng)小記錄員"的紀實視角,完成"從校園小天地到家鄉(xiāng)大舞臺"的兩次躍升。構建起兒童主導的敘事新場域,展現《小喇叭》69年來始終深耕少兒內容、不斷自我革新的品牌活力。
55??椌?童聲紀實網絡":"小喇叭花"遍開全國,彰顯校園廣播站強大聯動力
"小喇叭聲動系列"的成功,離不開全國"CMG小喇叭校園廣播站"立體網絡的強力支撐。全國55所小學的小廣播員、小記者如同一朵朵"小喇叭花",以話筒為蕊、鏡頭為瓣,在祖國各地綻放聲音光彩。
從北京的胡同戲曲、寧波的千年船話,到西安的胡旋舞傳承、柳州的螺螄粉尋味,從沈陽的機器人對抗、庫爾勒的風情探索,再到天津的聲音采集——小廣播員們依托校園廣播站系統(tǒng),形成一張覆蓋南北、貫穿古今的"童聲紀實網絡",展現出"CMG小喇叭校園廣播站"作為國家級少兒傳播平臺的高度聯動性與覆蓋面。
創(chuàng)新形態(tài):輕裝備+沉浸式兒童微短劇,構建兒童主導的敘事新場域
節(jié)目以"輕裝備·大視界"為制作理念,小廣播員使用手機等輕量化便捷設備為移動"眼睛",通過"兒童視角沉浸式微短劇"這一創(chuàng)新形態(tài),打破傳統(tǒng)敘事框架,以無劇本、沉浸式、低干預的紀實手法,還原孩童眼中的真實家鄉(xiāng)。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有戲!》,小廣播員大圣從最初不理解父親從事的京劇藝術,到逐漸發(fā)現京劇背后的魅力與傳承,童言稚語間勾勒出北京城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國粹傳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我能控制風?》中,兩位小廣播員通過一句"我能控制風!"的童言開啟貫穿沙漠的奇妙旅程,在風中感受新疆的自然壯美與人文熱情;沈陽市鐵西區(qū)雛鷹實驗小學《咱"老鐵"的機器人》,記錄了兩支小學生機器人戰(zhàn)隊在足球賽對抗中,理解科技背后的協(xié)作精神與動手樂趣;寧波市海曙區(qū)海曙中心小學《聽,船在"說話"》,通過擬人化文物對話穿越七千年,讓河姆渡智慧與現代港口文明碰撞;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長安胡旋夢》,以"一舞穿越"讓孩子感悟盛唐舞蹈的傳承魅力;柳州市柳南區(qū)實驗小學《嗍粉交響曲》,在尋筍探湯中領悟"好味在相融"的生活哲理;天津市河西區(qū)上海道小學《小喇叭的"聲音寶藏"》,通過采集城市聲音發(fā)現"最動人旋律藏于記憶"。
每一期10分鐘的故事都短小精悍,既保留兒童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又展現他們表達情感的純真方式,真正實現"讓孩子講自己的家鄉(xiāng)故事"。
從夢想故事講到家鄉(xiāng)故事:以童言映照時代,小足跡承載大鄉(xiāng)情
《小喇叭聲動家鄉(xiāng)》將講述權交還給孩子,從校園夢想故事延伸至家鄉(xiāng)故事,節(jié)目在"小足跡·大鄉(xiāng)情"的基調中,展現出少年兒童群體在真實社會場景中的觀察力、思考力與共情力。孩子們在記錄中理解文化傳承,在講述中建立身份認同,節(jié)目不刻意渲染宏大主題,卻于細微處見精神,用純凈的童言映照出新時代少年兒童的成長軌跡與精神風貌。
品牌延續(xù):聲動系列持續(xù)拓展,老牌IP煥發(fā)青春活力
69年來,《小喇叭》始終堅持以兒童為本的創(chuàng)作導向。從"聲動校園"到"聲動家鄉(xiāng)",該系列在不斷升級中持續(xù)貼近少年兒童受眾的認知習慣與表達需求,展現出經典品牌在媒體融合時代的創(chuàng)新活力。
《小喇叭聲動家鄉(xiāng)》的播出,不僅是節(jié)目形態(tài)的一次突破,更體現了《小喇叭》在媒體深度融合方面的系統(tǒng)布局與優(yōu)勢。節(jié)目并未因登陸熒屏而弱化其廣播基因,而是充分發(fā)揮"廣播+大屏+新媒體"的立體傳播優(yōu)勢:在廣播端,依托全國55所CMG小喇叭校園廣播站征集并播出孩子們的家鄉(xiāng)故事;在大屏端,以系列微短劇形式集中呈現;在新媒體端,如央視頻客戶端《小喇叭講故事》賬號等,同步上線各廣播站拍攝的家鄉(xiāng)短視頻。這種跨廣播、大屏、小屏的多維聯動,構建起內容互通、資源共享的融合傳播體系,彰顯了《小喇叭》作為老牌IP在融合傳播中的獨特優(yōu)勢與品牌活力。
"嗒滴嗒,嗒滴嗒……"故事未完,腳步不停。從廣播到熒屏,從校園到家鄉(xiāng),69歲《小喇叭》正以融合之翼、童心之筆,陪伴全國少年兒童成長。未來,《小喇叭》將繼續(xù)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用更多元的形式、更生動的內容守護每一個夢想發(fā)芽,助力新時代少年兒童向陽而生、勇敢奔向充滿希望的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