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下午三時,共和國76周年華誕的喜慶氛圍浸潤古都西安。著名文化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魯迅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老子故里文化顧問、兩漢三國文化推廣大使、陜西文旅推廣大使、“中國品牌推廣第一人”、西部新聞網(wǎng)總編輯張龍,攜明星經(jīng)紀人孟杰,及有“聲音魔術師”“聲音大咖”之稱的超級模仿新秀、口技達人、木森大舞臺高級選手曹曉博一行,專程走進西安融德源古玩城,探訪西安醉文明宮廷藝術館,以文化探訪的獨特方式,為祖國生日增添厚重底蘊。
著名收藏家廖相信、著名文化學者張龍、玉百合館長段百合
此次探訪得到高規(guī)格接待:陜西省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藝委會副主任、陜西省休閑文化協(xié)會古玩分會會長、陜西瑞晨拍賣有限公司掌門人、西安醉文明宮廷藝術館總經(jīng)理、正陽日月草堂主人、著名收藏家廖相信先生,與陜西省休閑文化協(xié)會古玩分會秘書長、西安融德源古玩城玉百合館長段百合女士親自迎接,全程陪同參觀,細致講解館藏背后的歷史故事。
在藝術館內(nèi),張龍一行駐足于乾隆年間古玩、傳世字畫及清宮珍寶等藏品前,指尖拂過歷史的紋路,耳畔聆聽文物的敘事——這些承載著清代宮廷文化與中華審美意趣的珍品,讓眾人深刻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磅礴魅力。參觀途中,張龍主動為藝術館打卡發(fā)聲,不僅盛贊館藏“是西安文化的鮮活名片,更是中華文脈的珍貴縮影”,更向全國來陜?nèi)耸堪l(fā)出誠摯邀約,呼吁大家走進這里,在與文物的對話中觸摸古都記憶,在品鑒珍寶中傳承文化基因。交流尾聲,張龍?zhí)匾赓浰陀H筆書寫的書法作品“天涯共此時”,筆力遒勁的字跡既呼應了國慶與秋日的團圓意境,更以傳統(tǒng)文化載體為此次探訪留下珍貴印記,為雙方的文化情誼寫下生動注腳。
著名文化學者張龍題贈書法“天涯共此時”
著名文化學者張龍和著名收藏家廖相信
收藏家、玉百合館長段百合和著名文化學者張龍
超級模仿新秀、口技達人、木森大舞臺高級選手曹曉博和著名文化學者張龍
文化探訪背后,三重意義彰顯時代價值
這場國慶期間的文化探訪,絕非一次普通的參觀交流,更蘊含著深刻的時代意義:
其一,為國慶注入文化厚度:在舉國歡慶的重要節(jié)點,以探訪宮廷文物、傳承歷史文脈的方式為祖國慶生,跳出傳統(tǒng)慶祝的單一形式,疊加書法贈禮的文化互動,讓節(jié)日氛圍兼具“家國情懷”與“文化溫度”,彰顯“以文化自信筑強國自信”的深刻內(nèi)涵。
其二,為地方文旅搭建橋梁:作為陜西文旅推廣大使,張龍的打卡推介與書法贈禮,既為西安醉文明宮廷藝術館這一“小眾文化地標”賦予名人效應與藝術價值,更探索了“名人賦能+文物IP+書法藝術”的文旅融合新路徑,助力古都文化從“藏于深巷”走向“全國矚目”。
其三,為文化傳承凝聚力量:文化學者、收藏家、文藝從業(yè)者的跨界齊聚,從文物品鑒到書法互贈,形成了“專家解讀+藝術表達+大眾傳播”的文化傳承合力,讓宮廷文物文化與傳統(tǒng)書法藝術相互賦能,推動“讓文物活起來、讓書法火起來”從理念落地為可感知的實踐。
活動尾聲,眾人歡聚一堂、把酒言歡,杯中酒映著家國月,席間語滿是文化情。大家在暢談文化傳承、共話文旅發(fā)展的熱烈氛圍中,共同為共和國76周年華誕送上祝福,讓這場融合了文物探訪、書法交流、文旅推介的活動,最終定格為一次“以文脈連家國,以傳承賀生辰”的溫暖盛會。(張栢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