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動機也能‘早產(chǎn)’?
”——俄羅斯把PD-26的地面試驗硬是從2027年拽到2026年,消息一出,業(yè)內(nèi)群聊直接炸鍋:老毛子這是真急了。
急什么?
C929機身都鉚到第三架了,中方自己的長江2000核心機已經(jīng)悄悄跑完1000小時,渦輪前溫度1900K,比PD-26紙面指標還高出一截。
再拖一年,等中國自己“戶口本”辦下來,俄制動力連備胎資格都懸。
更尷尬的是,PD-26的“心臟支架”——單晶葉片,至今還在圖紙上。
制裁把烏法、禮炮兩家廠子的進口母合金掐得死死的,俄方干脆在沈陽找了幾家民企談“聯(lián)合攻關(guān)”,話術(shù)挺委婉:咱們一起把葉片“國產(chǎn)化”。
翻譯直白點:缺啥咱都懂,就是兜里沒錢、沒料、沒設(shè)備。
另一邊,CR929早就悄悄去掉了“R”,改名C929。俄方股份縮到15%,主要工作只剩提供碳纖維布和……情緒價值。
連AHL重型直升機也干脆換了國產(chǎn)5000kW渦軸,老米里設(shè)計局只?!邦檰栙M”到賬短信還能證明存在感。
有人嘀咕:既然長江2000勢頭這么猛,干嘛還搭理PD-26?答案在適航證。
歐美那邊卡著時間表,CAAC想2028年拿雙證,多一條俄制動力當“備份”,審定時就多一張牌——雖然這張牌看起來有點掉色。
更現(xiàn)實的是錢。
俄方提出“專利互換”:把蘇-57機翼可動邊條的老底拿來換中方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產(chǎn)線。
一句話,拿氣動“祖?zhèn)鞔a”換中方的“耐熱外掛”。
談得攏,雙方都能省三年試驗;談不攏,各自回家繼續(xù)燒夜燈。
人才流動更直白。
去年到現(xiàn)在,300多名俄工程師拖家?guī)Э诼鋺粑靼?、成都,簡歷上寫著“會修NK-32就會烤串”, HR笑得合不攏嘴。
以前老師傅端著伏特加教徒弟,現(xiàn)在反過來——中國師傅教他們怎么用五軸機把葉片銑到0.1毫米誤差。
語言不通?
沒事,圖紙比手語好使。
所以,PD-26出口口號聽著像賣發(fā)動機,實質(zhì)是“賣時間”——俄方用提前一年首測的空頭支票,換中方資金、產(chǎn)線、甚至市場。
中方也不傻,自主主線一刻沒松,只是順手把毛子的“備胎”擱在架子上:用得上最好,用不上也能拆幾顆螺絲研究溝槽曲線。
發(fā)動機這行,說到底拼的是“熱端溫度+錢包厚度”。
溫度咱們已經(jīng)點火,錢包也鼓;對面溫度還沒達標,錢包卻先癟了。
下一步,就看老毛子還能掏出什么真家伙,而不是PPT里越來越大的“2026”字樣。
畢竟,跑道盡頭,誰先拿到適航證,誰就能給對方的“合作”二字寫上句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