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嘴上還在說“中餐才是天下第一”,可腳卻誠實地扎進日料店門口,站得發(fā)麻也不愿離開。
2
日本餐飲品牌正借著這股消費熱潮,在中國市場悄然擴張,低調收割利潤。壽司郎的母公司泉膳控股市值一舉突破萬億日元大關,成為行業(yè)焦點。
3
4
而僅一墻之隔的中餐館,空桌連成一片,服務員機械地來回擦拭桌面,眼神呆滯,仿佛時間都凝固了。
5
同樣是吃飯的地方,為何命運如此懸殊?日料憑什么在中國掀起排隊狂潮?中餐又該如何走出困局?
6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7
冰火兩重天的餐飲現(xiàn)狀
8
北京西單大悅城的壽司郎門店,排隊長龍早已是常態(tài)。
9
平均等位時長逼近200分鐘,人流從店內蔓延至商場外街角,蜿蜒曲折如同春運現(xiàn)場。
10
今年9月12日,一位博主拍下的畫面更是令人震驚:超過1500名顧客在寒風中等待取號,想要吃上一頓壽司,至少得耗掉整整六小時。
11
12
年輕人卻不以為苦,舉著手機自拍打卡,把排隊變成社交資本,仿佛這場等待本身就是儀式的一部分。
13
反觀幾步之外的中式餐廳,服務員百無聊賴地一遍遍擦著光潔如新的桌子,神情落寞。
14
這一冷一熱的對比,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下餐飲市場的殘酷現(xiàn)實。
15
16
數(shù)據(jù)更能說明問題。北京市限額以上餐飲企業(yè)凈利潤同比暴跌67%。
17
與此同時,日本泉膳控股與FOOD&LIFE兩大餐飲集團市值雙雙跨越萬億日元門檻。
18
FOOD&LIFE在2025年前九個月間,海外門店數(shù)量由174家增至212家,新增的百余店鋪中,八成落地中國城市。
19
20
其國際業(yè)務利潤飆升118.9%,其中中國市場貢獻占比最高。
21
這些來自東瀛的品牌在中國攻城略地,幾乎做到了開一家火一家。
22
它們究竟掌握了怎樣的商業(yè)密碼,才能贏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23
24
日餐成功的秘密武器
25
壽司郎真正的競爭力,并非源自壽司本身的極致風味,而是將整個餐飲流程打造成一套高效運轉的精密系統(tǒng)。
26
走進店里就能感受到不同尋常的氣息。
27
后廚內機器人手臂精準捏制壽司,每小時產能高達3600份,人力成本因此削減近六成。
28
29
雙軌傳送帶全天候運行,一條用于循環(huán)展示菜品,另一條專責直送餐桌。
30
顧客入座即用平板自助點單,全程無需服務員介入,效率拉滿。
31
對供應鏈的掌控更是近乎苛刻。
32
33
在廣東順德,有一處合作十余年的漁場,壽司郎派駐專員從魚苗階段就開始全程監(jiān)控。
34
飼料配方、換水頻率、生長周期,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納入管理范疇。
35
目的只有一個:無論市場如何波動,始終確保毛利率穩(wěn)定在35%以上。
36
37
對于食材的利用也達到了極致。
38
一條魚的頭部熬湯,軀干切作刺身,尾部制成軍艦卷,邊角碎肉則炸成天婦羅,物盡其用,毫無浪費。
39
后廚運作宛如工業(yè)流水線,兼職員工洗完碗立刻轉崗煮面,人人高速運轉。
40
41
最終核算下來,人工支出僅占營收的27.1%,遠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42
薩莉亞走的是極致性價比路線,把省錢發(fā)揮到極限。
43
在這里,35元能吃一頓像模像樣的意面套餐,50元足以吃到扶墻而出。
44
45
相較于動輒人均數(shù)百甚至上千的高端西餐廳,薩莉亞的價格堪稱親民典范。
46
但低價并非虧本甩賣。早在上世紀,薩莉亞就啟動自建農業(yè)基地和食品加工廠。
47
從種植、養(yǎng)殖到加工配送,全鏈條自主掌控,中間商一個不留。
48
49
成效顯著:土豆畝產從6000斤躍升至20000斤,原料成本大幅壓縮。
50
葡萄酒直接對接意大利原產地酒莊,砍掉所有代理層級。
51
中央廚房統(tǒng)一預制半成品,門店只需加熱裝盤即可出餐。
52
53
日本電視臺曾做測試:一人點齊15道菜,從下單到全部上桌僅耗時10分鐘。
54
即便高峰時段,兩三名員工便可支撐整個后廚運作。
55
連清潔工具都專門定制,拖地時間由60分鐘縮短至30分鐘。
56
57
兼職人員工時精確控制在每月96小時,人力成本壓至2500元以內。
58
一碗奶油蘑菇湯,制作成本僅2.3元,售價定為9元,盈利空間可觀。
59
然而,僅靠便宜和高效仍不足以打動人心。真正讓日本餐飲脫穎而出的,是對年輕群體心理的深刻洞察。
60
61
“花小錢獲得大滿足”的消費定位,精準擊中都市青年的情緒痛點。
62
在壽司郎,當你的餐品準備完畢,專屬提示音響起,傳送帶自動送達座位前方。
63
菜單采用動態(tài)圖文輪播形式,點餐過程如同開啟盲盒,充滿期待與驚喜。
64
65
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被精心設計,營造出強烈的儀式感。
66
數(shù)字最能體現(xiàn)成果。
67
2024年前三季度,薩莉亞在亞洲市場銷售額達580億日元(約合26.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1%。
68
這份成績單背后,是長達二十年持續(xù)深耕運營體系的積累。
69
70
中餐的困境與破局之道
71
面對日式餐飲的迅猛發(fā)展,多數(shù)中餐企業(yè)顯得應對乏力。
72
癥結往往出在基礎管理層面。
73
人員調度混亂是普遍難題:忙時人手不足,閑時員工扎堆閑聊。
74
75
更嚴重的是過度依賴廚師個人技藝,主廚一旦缺席,菜品口味立即失衡。
76
經營理念同樣滯后,不少餐廳仍停留在“吃飽就行”的原始思維。
77
可如今消費者追求的不只是果腹,更渴望情感共鳴與用餐體驗。
78
79
當然,日式餐飲模式也并非無懈可擊。
80
高度標準化雖提升效率,卻容易抹殺餐飲應有的溫度與個性。
81
一旦淪為冰冷的流水線作業(yè),缺乏人情味與意外之喜,消費者的熱情終會消退。
82
83
今天的長隊,或許明天就會煙消云散。
84
此外,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也成為潛在風險。
85
核污染水排放事件后,多家日料品牌被迫更換食材來源,采購成本急劇上升。
86
87
看似先進的跨國供應網(wǎng)絡,一旦遭遇突發(fā)事件,整個體系便面臨崩塌危機。
88
但中餐擁有無法復制的獨特優(yōu)勢,這是任何外來品牌都無法企及的。
89
首先是本地化供應鏈的天然便利。
90
春季香椿嫩芽、夏日小龍蝦肥美、秋日大閘蟹膏滿黃肥,應季而食的新鮮度,遠非進口食材可比。
91
92
更重要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川菜的麻辣鮮香、粵菜的清雅細膩、魯菜的醇厚咸鮮,每一種風味都有其歷史淵源與人文故事。
93
一口地道的家鄉(xiāng)菜,瞬間喚醒童年記憶,這種情感鏈接是機械化生產永遠無法模擬的。
94
放眼全球,中餐影響力不容忽視。
95
96
全世界約有70萬家中餐館分布于各大洲,東京街頭一份麻婆豆腐售價高達60元人民幣,依然有人排隊等候。
97
這充分證明,中餐的魅力具有世界級吸引力。
98
值得欣喜的是,已有部分企業(yè)開始探索轉型路徑。
99
100
老鄉(xiāng)雞打造“自建農場+中央廚房+門店現(xiàn)炒”三位一體模式,28元一份的肥西老母雞湯,品質穩(wěn)定且價格親民。
101
海底撈則將服務做到極致,提供擦鞋、美甲、兒童看護等多項增值服務,讓消費者感到物超所值。
102
103
一家主營淮揚菜的連鎖品牌找到了平衡點:
104
中央廚房負責蔬菜清洗、肉類切配等前置工序,但烹飪環(huán)節(jié)堅持門店現(xiàn)炒。
105
此舉使后廚面積減少40%,毛利率提升18個百分點,同時保留了“鍋氣”這一靈魂要素。
106
107
歸根結底,中餐從來不缺靈魂,缺少的是現(xiàn)代化管理體系。
108
我們不必照搬日料的標準化模板,而應探索適合中餐特質的發(fā)展道路。
109
真正能滿足中國人胃的,依舊是那一口帶著煙火氣的家常味道。
110
我們的目標是在守護中餐文化內核的同時,提升運營效率與出品穩(wěn)定性。
111
讓一道紅燒肉既能復刻母親的手藝,又能實現(xiàn)規(guī)?;瘡椭?。
112
五千年的飲食文明積淀,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這才是中餐真正的底氣所在。
113
114
結語
115
日本餐飲品牌在中國的大規(guī)模擴張,不僅是商業(yè)模式的成功,更是對本土餐飲的一記警醒。
116
當我們還在陷入低價競爭的泥潭時,日本企業(yè)已通過體驗設計占領了年輕一代的心智高地。
117
中餐不缺美味,不缺文化,缺的是與時俱進的經營哲學。
118
唯有主動擁抱變革,用現(xiàn)代方式講述中國味道的故事,才能重新掌握話語權。
119
這片土地孕育的飲食智慧,終究屬于我們自己!
120
121
參考文獻:1.極目新聞-2025-09-14——《“預制菜之王”薩莉亞,為啥沒人罵?》2.紅餐網(wǎng)-2025-09-12——《日排隊上千桌、母公司市值破萬億!壽司郎還能火多久?》3.藍鯨新聞-2025-05-14——《后核廢水時代,日料還能靠什么?中國餐飲如何奪回文化定義權?》4.新京報-2024-08-19——《日本餐企布局、本土品牌壯大、日料賽道競爭“升溫”?》5.光明網(wǎng)-2024-06-13——《中餐傳遞的不僅是美味》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