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國際時政有點了解的小伙伴,應(yīng)該對必和必拓(BHP)這個名字不會陌生,對,它是澳大利亞最大三大礦石巨頭之一(另兩家是力拓和FMG),也是中國最大鐵礦石供貨方之一(另一家是力拓),它們家85%的鐵礦石都賣給了我們。
但也正是這家鐵礦大鱷,這幾十年來沒少坑咱們,甚至坑得咱們遍體鱗傷,可就是這樣坑咱們,咱們還只能忍氣吞聲,牙被打掉了,只能和著血吞下去。
終于,今年,它們的“報應(yīng)”來了,中國也終于硬氣了!
2025年9月,中國礦產(chǎn)資源集團發(fā)布消息,自即日起起逐步升級限制措施,9月底全面暫停采購必和必拓美元計價鐵礦石,僅允許人民幣結(jié)算現(xiàn)貨交易。
在限制措施里,不僅這次談判的叫做Jimblebar細粉的產(chǎn)品,而且所有必和必拓的鐵礦石,我們都不要了。
除非降價達到我們滿意的程度,而且必須以人民幣計價,我們才有可能考慮。
為什么要發(fā)布這樣的聲明?很簡單,我們跟對方多輪磋商未達成共識,也就是說,談判談崩了!
那為什么會談崩呢?這個問題就說起來話長了,今天就來聊聊我們跟這家澳大利亞鐵礦大鱷的恩恩怨怨。
2
聊這個問題之前,可能有的小伙伴會奇怪,我們?yōu)槭裁捶且I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原因很簡單:物美價廉。
物美到什么程度?這么說吧,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是老天爺拿勺子喂飯吃,礦石品位非常高,含鐵量普遍在62%左右,部分礦脈甚至達到68%的驚人品位,而且多為露天礦,把表層土剝離往下挖就行了,開采成本非常低。
價廉到什么程度呢?
不算運費,澳大利亞鐵礦石開采成本一般在15美元/噸,便宜得如同白菜一般。
中國跟這一比,完全就是個苦命的孩子。
中國也有大大小小的鐵礦,但分布很散,缺大礦,平均品位只有34.5%。
而且,中國多為深層礦,需要打井開采。就算開采出來了,還需要經(jīng)過復(fù)雜的水選、磁選、浮選的過程,加工成含鐵量60%左右鐵精粉才能使用,綜合成本非常高,算上鐵路運費,沒有低于100美元/噸的。
如果你是鋼鐵廠,你會選國產(chǎn)礦還是進口礦?——這還用選嗎?所以,中國上千家大大小小的鋼鐵廠都選擇買澳大利亞的鐵礦石。
問題是,你想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這不是給錢就行。
首先一條是長期協(xié)議價。所謂長協(xié)價就是以一個比較優(yōu)惠的價格形成一個長期協(xié)議,這樣買方能得到穩(wěn)定的供應(yīng),賣方也能得到穩(wěn)定的收益,雙贏。
賣方主要是前面提到了澳大利亞鐵礦石三巨頭,他們簽的第一個買方是日本。上世紀60年代,隨著經(jīng)濟騰飛,日本需要大量鐵鐵石,于是,他們跟澳方這三巨頭成立了長協(xié)價,每年,日本就能以便宜的價格買澳方的鐵礦石。
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向澳方進口鐵礦石,到了1992年,澳大利亞鐵礦石已經(jīng)占到了中國總進口量的一半。
但是,我們的價格一直比日本的貴很多。于是,我們也提出向必和必拓等三巨頭簽長協(xié)價。
三巨頭一看,中國鐵礦石需要量大,好事啊,滿口答應(yīng),但轉(zhuǎn)頭就開始費盡心機坑中國,從中國身上撈取更多利益。
他們用的手段是:首簽跟風機制。
什么是首簽跟風機制?簡單來說,就是無論是有多少個國家、多少個企業(yè)跟三巨頭的哪一家談,只要有一對談判對手談成,那么其他家都要跟風接受這個首簽價格,作為下一年度基準價。
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世界鋼鐵需求并沒有那么大,所以就算長協(xié)價格有波動,也一般在10%之內(nèi)。
但中國入場之后,三巨頭看準了中國對鐵礦石的巨大需求量,所以想盡了辦法,抬高長協(xié)價格。
而日本憑著多年與澳方這三巨頭的合作,每年總是第一個拿到這個首簽權(quán),中國(以及其他買家)只能跟隨。
但最坑爹的來了——澳方和日本一起,年年提高長協(xié)價的價格,中方也必須隨著這個價格買!
有人問,首簽價格提高了,那日本不是也吃虧嗎?
日本一點都不吃虧!因為,日本在必和必拓等鐵礦企業(yè)深耕幾十年,已經(jīng)買下了大量股份,雖然他們也以貴的價格買進鐵礦石,但是他們也可以通過股份分紅等形式賺回來。
也就是說,就算日本買鐵礦石成本增加了71.5%,但是只要拿到首發(fā)價,逼中國跟這個價格,日本就能通過礦企的股份分紅拿到更多的錢,里外里算下來還是賺的。
說白了,就是日本人和必和必拓等大鱷沆瀣一氣,榨取中國的利益,薅中國的羊毛!
從2003年到2008年,國際鐵礦石價格每年漲幅,竟然達到了8.9%、18.62%、71.5%、19%、9.5%和65%。中國這幾年進口鐵礦石,竟然多花了7000億人民幣!
你說這氣不氣人?!
3
看到這里,有人肯定會問:全世界鐵礦那么多,干嘛非要買澳方的?干嘛既要受氣還要出血?不買不行嗎?
說實話,這還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