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收拾行李要跟著國民黨逃臺灣,親兒子卻紅著眼攔在門口,一句“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把一家人的去路徹底堵死。這事兒,就發(fā)生在北平解放那會兒,主角是韓復榘的老婆和兒子。
先得說說韓復榘是怎么沒的。他早年跟著馮玉祥混西北軍,后來瞅準機會投靠了蔣介石,1930年起當了八年山東省政府主席,手里握著幾萬兵,在山東說一不二,算是國民黨里數(shù)得著的地方實力派??傻搅?937年冬天,日軍打山東,韓復榘沒怎么抵抗就把濟南讓了,一路往南撤到魯西南。這事兒讓蔣介石抓住了把柄——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除了不戰(zhàn)而退,更重要的是蔣介石早想收拾他,畢竟韓復榘的西北軍底子跟中央軍不是一路人,還總跟蔣對著干,比如不聽調遣、截留稅收,蔣早就想削了他的兵權。
1938年1月,蔣介石在開封開軍事會議,專門給韓復榘發(fā)了電報,說有要事相商。韓復榘也沒多想,帶著幾個隨從就去了。剛進會場,就被憲兵攔下來,蔣介石當場拍了桌子,罵他“放棄山東,罪該萬死”,當天就把他押到了武漢。沒等多久,1月24號晚上,韓復榘就被槍決了,對外只說“病故”,后來才有人透出消息,是蔣親自下的命令。那會兒他兒子韓嗣燮才十多歲,跟著媽高藝珍在濟南,等接到消息時,連父親的最后一面都沒見著,只知道爹是被蔣介石殺的。
日子一晃到了1949年1月,北平城被解放軍圍得水泄不通,沒過多久傅作義就簽了和平協(xié)議,北平解放了。之前那些跟著國民黨的官員、家屬,都跟慌了神似的,忙著找飛機、找船,想往臺灣跑,生怕留在大陸沒好果子吃。韓復榘的老婆高藝珍也慌了,她這輩子跟著韓復榘享過福,也受過罪,現(xiàn)在國民黨要撤了,她第一反應就是帶著孩子們去臺灣——在她眼里,蔣介石再怎么說也是“中央”,去了臺灣至少能保住一家人平安,說不定還能靠著韓復榘以前的舊關系混口飯吃。
她連夜收拾行李,把家里值錢的東西打包,還托人找了國民黨撤退的船票??删驮谝獎由淼那耙惶欤髢鹤禹n嗣燮回來了,一看見滿屋子的行李,當場就炸了。“媽,你這是要干啥?”高藝珍還想瞞著,說“帶你去南邊避避”,韓嗣燮直接戳破:“是不是要去臺灣?去投靠蔣介石?”
高藝珍被問得沒轍,只能勸:“現(xiàn)在北平亂成這樣,留在這兒不安全,去臺灣至少有個依靠?!睕]想到韓嗣燮猛地一拍桌子,眼睛都紅了:“依靠?我爹就是被蔣介石殺的!當年他把我爹騙去開封,說殺就殺,連個全尸都沒留,你忘了?我死也不去臺灣投靠殺父仇人!”
這話一出口,高藝珍愣了半天。這些年她不是沒恨過蔣介石,可到了逃命的時候,她只想著活下去,把兒子的仇給擱到了一邊。韓嗣燮越說越激動,拉著弟弟妹妹的手:“你們也別去!咱爹的仇還沒報,怎么能去給仇人當子民?留在大陸,至少不用對著殺我爹的人彎腰!”
最后高藝珍沒走成。北平解放后,她帶著家人留在了北京,韓嗣燮后來進了工廠當工人,憑著自己的手藝過日子。其實那會兒跟高藝珍一樣想逃臺灣的國民黨家屬不少,有的走了,有的沒走,可像韓嗣燮這樣,因為殺父仇堅決不走的,還真不多。
韓復榘這輩子爭議不小,有人說他是不戰(zhàn)而逃的懦夫,該殺;也有人說他是被蔣介石借刀殺人,冤得慌。可對韓嗣燮來說,那些大道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殺了他爹的人在臺灣,他沒法對著仇人低頭。后來有人問過韓嗣燮,后悔沒去臺灣嗎?他只說:“我爹再不好,也是我爹,我不能去投靠殺他的人。”
要是換作你,一邊是可能保命的“退路”,一邊是沒報的殺父仇,你會怎么選?是跟著大多數(shù)人逃去臺灣,還是留在原地,哪怕日子難一點,也不向仇人低頭?這事兒,恐怕沒有標準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