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政壇迎來重大變局,由前總理巴比什領導的反對黨“不滿公民行動”以34.67%的得票率贏得議會選舉,現(xiàn)任總理菲亞拉領導的執(zhí)政聯(lián)盟“團結黨”以23.27%的得票率承認敗選。
這場選舉不僅決定了捷克國內政治走向,更將對其中立外交政策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在99.6%選票統(tǒng)計完成后,ANO黨以明顯優(yōu)勢勝出,較上屆選舉增長近8%。
執(zhí)政聯(lián)盟“團結黨”雖保住第二大黨地位,但流失約4%選票。
其他進入議會的政黨包括得票率11%的自由主義運動“市長與獨立人士”、8.87%的捷克海盜黨、7.81%的疑歐派“自由與直接民主黨”,以及以6.78%得票率首次進入議會的右翼政黨“為自己駕駛者黨”。
本次選舉投票率接近69%,創(chuàng)下21世紀初以來新高。
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副院長弗拉基米爾·沙波瓦洛夫分析認為,高投票率和ANO的勝利充分體現(xiàn)了捷克民眾對現(xiàn)政府過度關注烏克蘭而忽視國內問題的不滿情緒,特別是對其激進反俄政策的抵觸。
現(xiàn)年69歲的億萬富翁巴比什是捷克政壇熟悉的面孔,他于2011年創(chuàng)立ANO黨,2017-2021年擔任總理,2023年競選總統(tǒng)未果,如今憑借此次勝利實現(xiàn)政治回歸,被媒體稱為“捷克特朗普”。
在勝選演講中,巴比什明確表示將調整國家預算優(yōu)先方向:“我們一定會把這筆錢轉給捷克共和國的公民。這個執(zhí)政的政府四年來只談論戰(zhàn)爭和烏克蘭,卻忘記了本國人民?!?/strong>
他特別指出,政府拒絕支付抗癌藥物和護理福利,卻持續(xù)為烏克蘭提供資金的做法不可接受。
由于無一政黨獲得絕對多數(shù),ANO需要組建聯(lián)合政府。
巴比什已表示計劃與“自由與直接民主黨”和“為自己駕駛者黨”組成右翼聯(lián)盟,預計可獲得議會200席中的109席。
不過,俄羅斯科學院專家米哈伊爾·韋杰爾尼科夫指出,聯(lián)盟談判可能因各黨政策差異而變得復雜。
值得關注的是,捷克總統(tǒng)職位自2023年起由反俄人士、前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彼得·帕維爾擔任,這將對巴比什政府的施政形成一定制衡。
分析普遍認為,新政府將顯著調整捷克的外交政策方向?,F(xiàn)政府期間,布拉格不僅成為烏克蘭在歐洲最主要支持者之一,發(fā)起提供150萬發(fā)彈藥的“射彈倡議”,還持續(xù)加碼對俄制裁,包括停止通過“德魯日巴”管道進口石油、關閉在俄簽證中心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NO在競選綱領中明確承諾奉行務實外交,不再盲從布魯塞爾指令。巴比什已表態(tài)將終止彈藥采購倡議,支持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沖突,并重新評估上屆政府膨脹的軍費開支。
專家預測,雖然布拉格與莫斯科的關系預計不會立即取得突破,但捷克很可能從激進反俄轉向中立立場。
沙波瓦洛夫認為,新政府將放棄公開反俄政策,停止“射彈倡議”,轉向沖突緩和與對俄關系正常化。
作為歐洲議會中疑歐派“歐洲愛國者”派系成員,巴比什預計將在歐盟事務中展現(xiàn)更強獨立性,但其與布魯塞爾的實際關系仍待觀察。
分析指出,盡管ANO與匈牙利青民盟和斯洛伐克方向黨同屬疑歐陣營,但巴比什與歐盟機構關系更為密切,加上親歐派總統(tǒng)的制約,其外交轉向程度可能相對有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