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這座昔日一錘定音的“鐵王座”正在隨著一場“鋼鐵政變”開始消失。
9月30日,據(jù)彭博社等外媒報道,中國礦產(chǎn)資源集團通知國內買家,全面暫停以美元計價的必和必拓海運鐵礦石船貨。這直接讓澳大利亞政府陷入尷尬??偫戆柊湍崴构_表示“令人失望”,但面對中國的強硬立場,澳方卻無可奈何。
中澳談判的焦點集中在兩個地方:定價機制和結算貨幣。
過去四十年的全球鐵礦石貿易一直遵循一套規(guī)則:美元計價+普氏指數(shù)定價+離岸現(xiàn)貨交易。
中國每年進口超12億噸鐵礦石,這些鐵礦的定價權一直掌握在澳大利亞和新加坡交易商手中,簡單來說就是,中國要買鐵礦,得先換成美元,然后再經(jīng)供應商“砍一刀”,付多付少完全看供應商“臉色”。
如今在中俄鐵礦貿易中,人民幣結算比例達到45%。兩年上漲28個百分點。接近半數(shù)的人民幣結算讓以前的定價規(guī)則發(fā)生了變化——中國可以跳過“美元”這個中間商進行結算,成本不但更低,還規(guī)避了風險。
同時,一旦巴西、南非、印度等國效仿中俄這種“本幣結算”的機制,將撕開美元體系的裂口。
但讓中國拒絕澳鐵礦的真正原因是中國礦產(chǎn)資源集團的強硬。
中國礦產(chǎn)資源集團正式成立于2022年,其成立宗旨是整合原本分散在全國數(shù)百家鋼企手中的進口權,統(tǒng)一采購、統(tǒng)一定價。過去,鋼鐵企業(yè)各自與澳礦談判,有的直接“私下簽約”,甚至泄露財務數(shù)據(jù),導致談判屢屢失敗。
澳方利用中國各大鋼企內部競爭的特點,來掌握中國鋼企利潤、生產(chǎn)數(shù)據(jù),在各方談判中占盡整個鋼企行業(yè)的優(yōu)勢。直到中國礦產(chǎn)資源集團成立,談判就只留下了一個窗口進行。
集中采購讓中國鋼企第一次擁有了真正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9月28日,中國礦產(chǎn)資源集團直接拒絕了澳大利亞必和必拓的年度報價方案,同時提出一個條件:“價格要掛鉤現(xiàn)貨,貨幣必須是人民幣”。
同天,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也發(fā)布了一個新工具:“鐵礦石港口現(xiàn)貨價格指數(shù)”。這個指數(shù)基于青島、曹妃甸等主要港口的真實成交數(shù)據(jù),按人民幣計價,聚焦61%品位鐵礦石。
它不依賴新加坡交易所的美元現(xiàn)貨,也不參考普氏指數(shù),只參考我國本土的“真實成交”價。這堪稱中國鐵礦石定價最具突破性的一步。
在中澳談判上,澳方必和必拓堅持沿用年度長協(xié)價,提出將2025年報價上漲15%至109.5美元/噸。中國方面則要求按季度現(xiàn)貨掛鉤,當前市場價僅約80美元/噸。兩者相差近30美元。按進口量計算,一年就是最少超過200億美元的成本差。
中國直接喊話告訴澳方:不接受季度定價+人民幣結算,就別想賣出鋼鐵。
中國這么“硬氣”也是有底氣在的:今年前4個月,俄羅斯通過中俄邊境鐵路,向中國出口了約120萬噸鐵礦石。
下列寧斯科耶-同江鐵路橋通車后,出口的礦石量已達66.6萬噸,運輸量同比增長近23%。另一條格羅杰科沃-綏芬河線路增長更猛,出口達到54.19萬噸,達到80%。
俄羅斯的底牌,是290億噸的鐵礦儲量。其中“中部富礦”品位高達55%。這種礦石無需選礦,直接入爐就能煉鋼,一噸至少能省15元加工費。按10億噸粗鋼年產(chǎn)計算,這意味著每年中國鋼企在成本上就能省下150億元。
此外,這條橫跨歐亞的鋼鐵通道,不依賴海運,不過馬六甲,也不看臺風臉色。中國可以擺脫了鐵礦對馬六甲、港口天氣的依賴,因此澳大利亞的“鐵王座”,自然開始動搖。
2025年前八個月,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的比例下降了12個百分點。對澳大利亞經(jīng)濟來說,12個百分點意味著數(shù)十億美元的損失。
澳礦四大出口公司中,力拓和必和必拓最為緊張。他們開始主動提出“延長交貨期”、“提供價格折扣”,甚至接受三年長協(xié)。這種做法,打破了過去40年的年度談判慣例,沒辦法,形勢所迫,澳大利亞現(xiàn)在才是“備胎”。
澳大利亞滑跪的同時,俄羅斯和巴西也沒閑著。
巴西淡水河谷為中國打造的“鐵礦高鐵”,年運力提升至3.5億噸,專為中國市場設計。巴西政府了解中國的政策,支持人民幣結算,鎖定匯率風險。通過鐵礦換的人民幣,直接回頭購買中國電動車、光伏產(chǎn)品,完成材料換成品的產(chǎn)業(yè)閉環(huán)。
2025年前五個月,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同比下降6%,來自俄羅斯的進口卻在增長,那么只能說明——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正在快速縮小。
雖然俄羅斯目前出口鐵礦量還很小,但發(fā)展?jié)摿O高。中國鐵礦市場正在形成新的格局:澳礦保規(guī)模,巴礦保品位,俄礦保彈性。
任何一方若試圖“斷供”施壓,中國都能迅速切換來源,讓其“搬石頭砸自己腳”。人民幣結算還把巴西和俄羅斯牢牢綁在中國鐵礦石需求鏈上,如果西方想要進行制裁,也無從下手。
未來哪怕中澳關系再起波瀾,中國也能把“澳礦份額”瞬間壓到40%以下,讓皮爾巴拉港的庫存變成“政治庫存”,讓俄羅斯和巴西的礦山成為“安全墊”。
從290億噸俄羅斯鐵礦石的涌入開始,到中國在港口設立人民幣價格指數(shù),再到暫停必和必拓訂單,澳大利亞的“鐵王座”不再穩(wěn)固,市場決定權開始轉向中國。
未來的鐵礦石市場,不止有海運和美元,也有鐵路與人民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