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烽火弦歌,山海回響”音樂會在廣州星海音樂廳上演,這場以音符為舟的音樂會,引領聽眾從冼星?!饵S河》的抗戰(zhàn)烽火啟航,途經呂其明《紅旗頌》的建設熱潮,最終抵達梁皓一《海上蛟龍》描繪的強國強軍新時代。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由指揮家黃屹執(zhí)棒,廣州交響樂團(以下簡稱廣交)聯(lián)手鋼琴大師殷承宗等藝術家演奏的這場音樂會,展現(xiàn)了一段跨越八十年的壯闊征程。
音樂會在呂其明的《紅旗頌》中莊嚴啟幕,當晚的演繹既有軍旅般的凝練緊致,又不失典禮式的舒展豪邁。開篇小號吹響的經典“號角主題”,瞬間將聽眾帶入那個紅旗漫卷、激情燃燒的歲月。隨后,84歲高齡的鋼琴大師殷承宗與廣交合奏的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響起——這部誕生于1969年、根據冼星?!饵S河大合唱》淬煉而成的鴻篇巨制,早已與殷承宗的名字緊緊相連。五十五載春秋,他攜這部作品走遍世界。
當晚的演奏,堪稱此作品的一次權威詮釋。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中,殷承宗的觸鍵力量與爆發(fā)力十足,密集的琶音與和弦,將船工與激流搏斗的驚心動魄刻畫得淋漓盡致;在第二樂章《黃河頌》里,他的演奏轉而深沉內斂,旋律線條如黃河之水般綿長寬廣,帶著歷史的沉思與對民族的禮贊,每一個音符都浸透著情感的重量。廣交在音樂總監(jiān)黃屹的指揮下展現(xiàn)了極高的默契度與藝術水準。“三十年前我與廣交演出過《黃河》,三十年后再聚首,廣交水平大大提升,令人印象深刻。”殷承宗表示。
音樂會下半場,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的《海上蛟龍》交響組曲進行了世界首演。這部由廣交委約創(chuàng)作的作品,既展現(xiàn)了中國頂尖樂團推動原創(chuàng)的使命擔當,也體現(xiàn)了大灣區(qū)新生代音樂家對時代命題的深刻回應。作為曾為《紅海行動》《長津湖》等影片配樂的95后作曲家,梁皓一此番呈獻的并非電影音樂的簡單移植,廣交團長評價此作品是一次“純粹的、深度的交響化再創(chuàng)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