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榮耀》已經(jīng)更新一半兒多了,真是越看越有勁兒!
它作為首部揭秘 1949 至 1950 年臺灣隱蔽戰(zhàn)線的諜戰(zhàn)劇,以真實事跡為藍本,憑借厚重歷史質(zhì)感與緊湊劇情拿下收視冠軍。
然而在這場 "刀尖上的博弈" 中,演員表現(xiàn)的兩極分化卻格外刺眼。
劇中有三位 "戲混子"與諜戰(zhàn)劇所需的細膩張力格格不入,嚴重消解了劇情的壓迫感。
即便主角于和偉與吳越有著封神演繹,也無法帶動他們?nèi)齻€“拖油瓶”。
難怪有觀眾會吐槽:“請把演繹機會留給會演的人!”
看過劇的應(yīng)該都知道這3個戲混子是誰。
首先就是曾黎飾演的將軍夫人“,她真是從外形到演技,全部都是槽點。
先說外形,她飾演的王碧奎本是亂世中堅韌的將軍妻子,可那張過度飽滿的臉在年代感鏡頭里格外突兀。
她的蘋果肌像被填充得發(fā)漲,燈光一打山根能當(dāng)反光板用,完全沒有角色該有的滄桑與質(zhì)樸。
這種精致到僵硬的狀態(tài),讓她像個游離在劇情外的 “旁觀者”,和歷史的真實氛圍格格不入。
再聊演技,曾黎更是全程接不住戲。
就看她拍桌怒吼的戲份,本該是情緒爆發(fā)點,她卻額頭沒褶、眼角沒紋,嘴角只機械揚起 15 度,被網(wǎng)友調(diào)侃 “怒戲像做瑜伽”。
最致命的是 “鳳梨酥訣別” 名場面。
她眼神空洞,嘴角還微微上揚,被截成 “AI 微笑包” 全網(wǎng)嘲。
此外,她就連日常對戲也節(jié)奏拖沓,和于和偉搭戲時,對方情緒都推到頂點了,她才慢悠悠給出反應(yīng),互動感弱到尷尬。
本來期待她撐起這個亂世女性角色,結(jié)果完全沒演出王碧奎的堅韌與深情,堪稱全劇最大敗筆。
要是說曾黎主要是外形出戲,那魏晨演的聶曦,就是從里到外都沒接住角色。
聶曦本是有城府、懂權(quán)衡的民國知識分子,可魏晨一出場,那股子 “鄰家大男孩” 的松弛感完全壓不住戲。
穿西裝像偷穿大人衣服,領(lǐng)口總歪著不說,舉手投足都少了角色該有的沉穩(wěn)。
倒像剛畢業(yè)的實習(xí)生,哪有半點在亂世中周旋的氣場。
另外,魏晨的演技更是沒眼看。
他飾演的聶曦和反派談判的戲,本該是暗流涌動的博弈,他卻全程眼神飄移。
要么盯著對手的領(lǐng)帶,要么盯著桌面,臺詞念得像背課文,連 “語氣加重表不滿” 都做得刻意,被網(wǎng)友吐槽 “像在演校園話劇”。
最尬的是他得知戰(zhàn)友犧牲的那場戲,他就皺了下眉,嘴角抿了抿,連眼眶都沒紅。
全程 “面無表情式悲傷”,和角色該有的痛惜、隱忍半毛錢關(guān)系沒有。
本來聶曦是推動劇情的關(guān)鍵人物,結(jié)果魏晨演得毫無存在感,和其他演員對戲時像個 “背景板”。
本以為曾黎、魏晨就夠?qū)擂瘟?,直到隆妮出場,也是讓觀眾連連嘆氣。
看隆妮在劇里的戲份,真的讓人恍惚以為又看到了《狂飆》里的高啟蘭。
這可不是說角色關(guān)聯(lián),是她從頭到尾都沒跳出 “清冷小白花” 的固定套路,演技刻板到讓人出戲。
她演的民國女性角色,本該有亂世中的柔中帶剛,可隆妮還是老一套。
她說話永遠輕聲細語,眼神總往下瞟裝柔弱,連走路都刻意放慢腳步凹 “文靜感”。
這和《狂飆》里高啟蘭初期的樣子幾乎復(fù)刻。
最尬的是角色被卷入危機的戲,她既沒演出慌亂,也沒透出隱忍,就只會咬著嘴唇、攥緊衣角。
那表情和《狂飆》里高啟蘭面對沖突時的反應(yīng)一模一樣,仿佛在套公式。
明明是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角色,被她演成了 “換妝不換魂”,完全看不到對角色的新解讀,真是毫無新鮮感。
這3個戲混子真是在后面使勁拖后腿,遭到不少觀眾吐槽。
好在劇里于和偉、吳越兩位主角還是夠“頂”的,他倆的演技才配的上“央視出品,必是精品”這句話。
一提到于和偉,那些刻在觀眾記憶里的角色便鮮活起來。
《覺醒年代》中,他是振臂高呼 “青年如初春” 的陳獨秀;
《軍師聯(lián)盟》里,他又化身自帶霸氣的曹操,一個挑眉、一聲沉嗓,就讓亂世梟雄的多疑與豪邁撲面而來,讓人瞬間入戲。
這些跨度極大的角色,早已成了經(jīng)典,而沉甸甸的影帝頭銜,更是他 “演什么就活什么” 的最好證明。
有這樣用真心打磨演技的功底在,他這次在《沉默的榮耀》里演吳石將軍,果然沒讓我們失望!
外形上,于和偉徹底卸下了明星的光環(huán),每一處細節(jié)都透著對角色的敬畏。
看他眼尾那幾道淡淡的疲態(tài)紋路,不像刻意扮老,倒像吳石將軍常年在隱蔽戰(zhàn)線奔波,被歲月和責(zé)任刻下的痕跡。
身上的軍裝雖整齊,卻帶著細微的磨損,連袖口的褶皺都透著戰(zhàn)時的樸素,仿佛能讓人摸到那段艱苦的歲月。
就連站姿,他都收斂起過往角色的外放,脊背挺得筆直卻不張揚,渾身透著軍人的沉穩(wěn)與克制。
他往鏡頭前一站,不用說話,“隱蔽戰(zhàn)線工作者歷經(jīng)風(fēng)雨的厚重感” 就裹著共情力撲面而來。
這和他之前的文人、梟雄形象截然不同,卻同樣讓人一眼就信:這就是吳石!
演技上,他更是把影帝的實力揉進了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里,讓吳石將軍徹底 “活” 了過來。
和戰(zhàn)友在昏暗房間密談時,他眼里亮著對信仰的堅定光芒。
可一說起他的家人,那光芒又會軟下來,眼底掠過一絲牽掛,嘴角輕輕抿著的弧度里,藏著多少 隱忍,看得人心頭發(fā)酸。
面對敵人假意的寒暄試探,他語氣平淡得像聊家常,手指卻會無意識地摩挲袖口,指尖那一點點不易察覺的顫抖,和臉上的從容形成強烈對比。
他把那種 “心里繃著弦,面上卻不能露半分” 的緊張感演到了骨子里。
正是這份對角色的深刻理解與真心投入,讓吳石將軍不再是史料里冰冷的名字,而是像從歷史里走出來一樣,讓人越看越敬佩!
同樣的,吳越也是 “演什么像什么” 的實力派代名詞。
在《我的前半生》里,她是清醒獨立的凌玲,《掃黑風(fēng)暴》中,她是冷靜果敢的賀蕓,兩個角色都讓觀眾看到角色的復(fù)雜與真實。
而這次在《沉默的榮耀》里,她飾演的角色同樣沒讓人失望,一出場就用滿溢的代入感抓住了觀眾的心。
外形上,吳越完全褪去了熒幕外的精致感,把角色的 “煙火氣” 與 “時代感” 揉進了每一處細節(jié)。
她那梳得整齊卻略顯毛躁的短發(fā),是那個年代女性樸素又干練的模樣。
吳越身上的衣服沒有華麗裝飾,色調(diào)沉穩(wěn)、布料平實,卻透著角色的堅韌氣質(zhì)。
就連偶爾露出的疲憊神態(tài),都像是在歲月里沉淀出的真實痕跡,沒有刻意扮老,卻讓人一眼就信,她就是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人。
演技上,吳越更是把細膩二字刻進了骨子里。
她和于和偉對戲時,不用激烈的臺詞,僅靠眼神就能傳遞情緒。
當(dāng)她談及信仰時,眼里閃著堅定的光,擔(dān)憂戰(zhàn)友時,眉頭輕蹙的弧度里滿是牽掛。
還有她面對危機時,語氣平靜卻藏著力量,連指尖攥緊衣角的小動作,都透著角色的隱忍與果敢。
尤其是一場角色獨自回憶過往的戲,她沒有流淚,只是安靜地坐著,眼神慢慢放空。
她的嘴角還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悵然,卻讓觀眾瞬間共情到角色的孤獨與堅守。
正是這份對角色的深刻理解,讓她塑造的角色不再是單薄的符號。
而是有血有肉、能讓人記住很久的鮮活形象,妥妥的 “演技定心丸”!
說真的,《沉默的榮耀》這劇挺可惜的。
明明抓了臺灣隱蔽戰(zhàn)線這么好的歷史題材,劇情也夠緊湊,本來能成諜戰(zhàn)劇里的尖子生,偏偏栽在演員的 “參差不齊” 上。
曾黎、魏晨、隆妮那幾段戲看得人出戲,好好的諜戰(zhàn)緊張感都被沖淡了。
還好有于和偉、吳越撐場子,倆人演技一上線,立馬把歷史人物的勁兒給拉回來了,讓人能忽略那些瑕疵接著看。
真心盼著以后劇組選角能走點心,多看看演員合不合適、會不會演,別讓好題材被 “拖后腿” 的給毀了,也別讓咱們觀眾白期待一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