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昨天刷到馮鞏往天津跑的視頻,我居然盯著屏幕愣了好一會兒。這人剛在灤州演完出,行李都沒好好捋順,手里攥著個月餅盒就往哥姐家趕——180多公里呢,換我這年紀(jì)早癱在酒店不想動了,他倒好,鏡頭里瞅著眼睛都亮,跟個盼著吃團(tuán)圓飯的小孩似的。
對了,他哥住的那小區(qū)我看著特眼熟,老樓了,墻根兒都長了點(diǎn)青苔,樓道里估計還堆著誰家的舊花盆。但好在有電梯,這點(diǎn)我覺得馮鞏肯定早琢磨到了——他哥都八十多了,姐姐也七十好幾,沒電梯咋上下樓?真要是爬樓梯,別說哥姐扛不住,他自己估計都得跟著揪心。
一進(jìn)家門更逗,他放下東西就扎廚房,翻出件粉色圍裙往身上套,哎喲喂,那顏色跟他平時穿的深色中山裝反差也太大了!瞬間就沒了臺上“馮老師”的范兒,活脫脫一個怕哥姐累著的小弟。
顛勺的時候還特實(shí)在,直接用鍋鏟蘸了點(diǎn)菜就往嘴里送——我當(dāng)時就想,這要是被家里講究“公筷公勺”的小年輕看著,保準(zhǔn)得念叨“叔,這不衛(wèi)生”!但你說吧,家里做飯哪來那么多規(guī)矩?越這樣越顯親啊。
不過他一摘帽子,我心就揪了下。頭發(fā)是真稀了,貼在頭皮上,腦門上的老年斑也挺明顯,做飯時后背還微微駝著,翻炒的動作沒年輕時那么利索了??煽蛷d里大哥一喊“水開了”,他應(yīng)得比誰都快,那嗓門亮的,又讓人忘了他都快七十了。
再看飯桌上那陣仗,8個菜全是家常口兒,燉肉冒著熱氣,青菜炒得綠油油的,比外面飯館里擺盤精致的菜看著饞人多了。桌子上還鋪了層一次性塑料桌布,我媽也愛用這個,說吃完直接扔,不用擦桌子——你看,老一輩都這么實(shí)在,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仨人舉杯的時候,我注意到他哥的手有點(diǎn)抖,但碰杯時還是使勁抬了抬,馮鞏嘴里說著“中秋快樂”,眼睛卻一直盯著哥姐的臉,那勁兒,跟小時候跟在倆人身后要糖吃似的,特軟。姐姐比他大10歲,笑起來眼角的褶子都堆一塊兒了,看著就暖。
說起來,馮鞏當(dāng)年多牛啊——16歲就跟著馬季學(xué)相聲,29歲就上春晚了,31歲還拿了相聲比賽的第一,走到哪兒別人都喊“馮老師”??苫亓烁缃慵?,他連“架子”倆字咋寫都忘了:洗碗、擇菜、端盤子,啥活都搶著干,估計哥姐想遞個碗,他都得攔著說“我來我來”。
有人說“現(xiàn)在誰還在家做飯啊,出去吃多省事”,但馮鞏偏不。他就愛自己動手,我猜他是覺得,親手做的菜,哥姐吃著才順口——外面館子的味兒再香,也沒家里的煙火氣啊。而且他路上碰到粉絲要簽名,也沒擺架子,樂呵呵的,簽完還不忘說句“中秋記得回家啊”——你說這人,心里揣著自己的團(tuán)圓,還想著別人。
之前聽他說“父母走了,大哥家就是歸途”,我還沒太當(dāng)回事,現(xiàn)在看著他在廚房忙前忙后的背影,突然就懂了——這哪兒是生二胎啊,這是給老了留個能一起吃熱飯的伴兒啊。不過話說回來,也不是所有兄弟姐妹都能這么親,畢竟過日子難免有磕碰,但馮鞏這股勁兒,真的難得——不管外面多火,回了家就是小弟,該干活干活,這才是親情該有的樣兒啊。
瞅著他們仨吃完飯坐一塊兒聊天的樣子,陽光從窗戶照進(jìn)來,暖乎乎的,我突然就羨慕了:能在68歲的年紀(jì),還有哥姐等著自己回家做飯,還能一起舉杯說句“中秋快樂”,這哪是普通人能求來的福氣?。?/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