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公開賽首日,王欣瑜輸球了。
6:4、7:6,她倒在了世界排名第91位的內島萌夏拍下。
很多人說這是冷門。
可真是嗎?
去年四強的光環(huán)還在眼前,但積分早已清零。現(xiàn)在的王欣瑜,真實排名是第62位。和對手在同一起跑線。
60到100名之間的對決,本就是五五開。誰贏都不奇怪。
真正的問題不在對手,而在她自己。
三連敗,不是偶然
這不是王欣瑜第一次輸球,而是連續(xù)第三次倒在首輪。
之前美網,她輸給資格賽選手;中國賽季前兩站,也早早出局。
而她的對手呢?內島萌夏從資格賽殺出,連贏三場,手感正熱。更關鍵的是——這已經是她兩個月內第三次擊敗中國球員。
她熟悉節(jié)奏,適應場地,甚至知道怎么扛住主場壓力。
你可以說王欣瑜狀態(tài)沒調好,但不能說人家爆冷。
先被破發(fā)=比賽基本交代了
第一盤,王欣瑜第一個發(fā)球局就被破。
第二盤,又是3:5落后。
這種開局對她來說,幾乎是死刑。
為什么?因為她太依賴發(fā)球打開局面。1米82的身高,鞭打式動作,理論上該有統(tǒng)治級一發(fā)。
可現(xiàn)實是,她一發(fā)成功率常年飄忽,雙誤時有時無。
更致命的是二發(fā)。一旦進入二發(fā),對手根本不怕接。
鄭欽文一發(fā)失誤還能靠力量頂住,王欣瑜一丟發(fā)球,整個人就垮了。
心理防線比技術還脆。
有人說,她雙打打得不錯,接發(fā)不該這么差。
可事實擺在那兒:今年對陣發(fā)球偏弱的選手,她的接發(fā)得分率居然還不如對方場問題,是根子上的短板。
你以為她在調整站位,其實她只是在猜。
沒有預判,只有反應。
等到球飛過來才動,哪還來得及?
所謂“高光時刻”,其實是錯覺
別忘了,王欣瑜進過法網四強,去年武網也殺進半決賽。
這些成績讓球迷覺得她“本該贏”。
可細看今年戰(zhàn)績:澳網一輪游,法網第二輪,溫網一輪,美網又是一輪。
WTA1000賽事中,除了辛辛那提進了第三輪,其余全部止步前兩輪。
你說她是TOP30水平?數(shù)據(jù)不答應。
那些所謂的突破,更像是狀態(tài)爆發(fā)+簽表紅利的結合體。
一旦遇到穩(wěn)定輸出的對手,或者需要連續(xù)硬仗的時候,她撐不住。
還有人說,她在紅土表現(xiàn)好,武漢也是室外硬地,應該能延續(xù)。
但紅土慢,給她留了更多回位時間;硬地快,節(jié)奏一拉就崩。
加上近期體能明顯下滑,移動遲緩,腳步拖沓。
賽后她說:“第二盤有很多機會?!?/p>
是啊,搶七前確實有機會。
可機會來了,也沒抓住。
心有不甘,恰恰說明還沒醒
她說不甘心。
這話聽著讓人難受,但也暴露問題。
如果真準備好了,就不會三連?。蝗绻嬲{整到位,就不會每盤都被破發(fā)。
不甘心的背后,或許是對自己期望太高,對現(xiàn)實認識太淺。
職業(yè)網球不是靠情懷打球的。
你看張帥,35歲還能拼下大滿貫勝利,靠的是每天多練一小時,是明知會輸也要咬住一分一分打。
而王欣瑜呢?還在指望手感回來,等著狀態(tài)復蘇。
等來的只會是又一次出局。
真正的金花,是從摔跤里爬起來的
中國女網李娜能贏,不是因為她從小順風順水,而是因為她摔過、罵過、哭過,最后站起來了。
現(xiàn)在王欣瑜缺的不是技術,是那種“哪怕只剩一口氣也要撕開一條路”的狠勁。
別總想著去年進了四強,先想想今年能不能贏一場。
別抱怨簽運不好,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練夠。
網球場上,沒人替你扛壓力,也沒人替你發(fā)球。
心有不甘可以,但得變成行動,而不是借口
看著她低頭離場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一句話:
“你以為你在戰(zhàn)斗,其實你只是在維持體面?!?/p>
王欣瑜還年輕,還有時間。
但時間不會等一個不清醒的人。
希望下次再見,她不再是嘴里說著不甘,而是用贏球讓所有人閉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