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不來了,中國卻來了,而且來得排場十足。”
這是最近幾天東北亞最上鏡的新聞。
再過不久,朝鮮勞動黨建黨 80 周年的閱兵式就要開始。外界原以為這只是一次例行慶典,如今卻因為兩份來賓名單,話題度一下子飆升:俄羅斯派出梅德韋杰夫象征性亮相,而中國直接帶著“政府首腦級”代表團走進平壤,足足停留三天。“同一場活動,不同的著力點。”
給足“時間”,才算真重視
去年普京親自到平壤,只待了不到 24 小時;這一次,中國代表團計劃整整 72 小時。時間差,最能說明態(tài)度。
更重要的是,這趟行程并非急就章。9 月份,中朝領導人就已經(jīng)敲定要“加強戰(zhàn)略溝通”,現(xiàn)在只是把當時談好的內容正式落地。這不是禮節(jié)性“蹭熱度”,而是“排期已久的正事”。
三天能做不少事情:邊境口岸怎么升級、能源互補怎么落地、人員往來怎么恢復……這些都寫進了備忘錄。套用一句老話:給面子容易,給機會更難。北京這次給的不只是面子,還有機會。
為什么選在此時?
美日韓加緊抱團,美國大選又添變數(shù),東北亞氣氛緊張得像上緊的弦。
對中國來說,朝鮮是地緣后院,“后院起火”會讓前臺的經(jīng)濟恢復難上加難;對朝鮮來說,大國背書就是硬通貨,能換市場、換投資、也換談判籌碼。“各取所需,但要方式對路?!?/strong>
這一次高規(guī)格訪問,便是雙方都認定當下是“窗口期”。窗口一過,外部形勢難保溫和,再想坐下來慢慢談,成本就高了。
普京缺席≠俄朝降溫
有人解讀普京不來是俄朝關系降溫,其實未必。過去一年,俄朝簽了新條約,彈藥合作早已落地;普京此刻不上場,只說明雙方手頭的事項已進入執(zhí)行階段。
于是,梅德韋杰夫帶隊走流程,中國負責深談細算——“一個撐場面,一個做實事,分工不同而已?!?/strong>
對平壤來說,武器援助和政治舞臺都缺一不可。俄羅斯提供“硬實力”保險,中國提供“外交燈光”,兩條管線同時開,才是最穩(wěn)妥的組合。
閱兵只是舞臺,朝鮮要改“敘事”
多年來,外界對朝鮮的印象停留在“自我封閉”。如今它借大閱兵向外界發(fā)出新信號——不只是展示軍力,更想告訴投資者與鄰國:
1。安全可控,有合作預期。
2。經(jīng)濟通道在搭,愿意引項目、引旅游。
3。大國關系“有人站臺”,風險可評估。
一句話,“別只看導彈,也看看市場?!?/strong>
中朝互動的三大新看點
1。經(jīng)貿:丹東口岸貨運量已比去年翻倍;吉林延邊正申請跨境電商綠色通道。
2。能源:圖們江水電與朝鮮東海岸風電互補調峰方案進入技術論證。
3。人文:暫停數(shù)年的邊境跟團游已試運行,春節(jié)前有望擴大到多條線路。
這三件事若真落地,最先受益的是兩國邊境城市,小工廠、小商鋪都能跟著吃紅利。“穩(wěn)字當頭,活字在后。”
普通人能感知到什么?
1。邊境省份可能出現(xiàn)新一輪基建招工;
2。雙方貿易渠道一旦擴容,中國產(chǎn)品多了新出口,朝鮮礦產(chǎn)和農產(chǎn)品也多了新入口;
3。地緣風險下行,資本和就業(yè)更敢下注。對打工族和退休族來說,錢袋子與菜籃子都會更穩(wěn)。
結尾:像幫老鄰居辦喜事
東北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都在一個“街坊圈”。鄰居家辦喜事,真把他當朋友,絕不會只在門口遞個紅包,而是進屋幫著張羅。
中國這次排場不小,卻并非擺架子,而是把“幫忙”做到了細節(jié)里;朝鮮也把最隆重的禮節(jié)拿了出來,彼此都給足面子。將來無論外界風向怎么變,這份踏實的配合都能讓兩家心里更有底。“世界越嘈雜,靠譜的朋友越珍貴?!?/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