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霞光越過天安門城樓的檐角,將巨型花籃上的牡丹花瓣染成金紅色時,武警北京總隊執(zhí)勤第一支隊的戰(zhàn)士李昊已經在金水橋畔的哨位上站了整整兩個小時。他的軍靴邊緣沾著露水,筆挺的常服上,帽徽在晨光中折射出細碎的光芒。不遠處,來自山東的游客李女士正舉著小國旗,拉著孩子在花籃前合影,相機快門聲里,孩子突然掙脫母親的手,朝著哨位方向敬了個歪歪扭扭的少先隊禮。李昊的嘴角幾不可察地動了動,目光卻依舊堅定地掃視著廣場,只是那原本緊握的拳縫,悄悄松開了些許。
這個國慶與中秋疊加的長假,天安門廣場在 48 小時內迎來了 92.7 萬名游客,涌動的人潮如同奔騰的河流,而分布在安檢口、地下通道、故宮入口等 16 個重點點位的武警戰(zhàn)士,就是這河流中穩(wěn)穩(wěn)矗立的燈塔。凌晨三點,當大多數人還在夢鄉(xiāng)中醞釀團圓的甜蜜,執(zhí)勤官兵已經踏著夜色集合完畢。從營區(qū)到最近的哨位不過 200 米距離,可穿著全套裝備的他們走到崗位時,內衣早已被汗水浸透。“遠端排隊、近端調節(jié)、有序放行”,這十二字口訣被戰(zhàn)士們寫在執(zhí)勤手冊的第一頁,配合 “護欄物理隔離 + 實時疏導” 的戰(zhàn)術,他們在長安街南北兩側織就了一張無形的安全網,讓十萬游客的觀旗之旅既莊重又有序。
升旗儀式結束后的廣場迎來客流高峰,南池子路口的瞬時人流量突破每平方米 5 人。戰(zhàn)士王磊正站在隔離護欄旁疏導人群,他的嗓子已經沙啞得說不出完整句子,腰間的水壺卻始終是滿的 —— 那是留給需要補水的游客的。一位抱著孩子的母親突然在人群中驚呼,原來孩子的奶瓶不慎掉落,滾燙的奶水灑在了褲腿上。王磊立刻用對講機呼叫備勤點,不到兩分鐘,戰(zhàn)友就送來備用的溫水和濕巾?!澳@邊走,地下通道有母嬰室,我?guī)^去?!?他側身穿過人流,寬厚的肩膀為母子倆開辟出一條小徑,軍帽上的國徽在人群中一閃一閃,成為最安心的路標。
這樣的溫情時刻,在節(jié)日的廣場上不斷上演。執(zhí)勤班長高騰從軍 13 載,經歷過多次重大安保任務,他的執(zhí)勤包里永遠裝著三樣東西:防暑藥、充電寶、應急雨衣?!坝晏熳實弬恪⑶缣熳岅帥?,這是老班長傳下來的規(guī)矩?!?他指著不遠處的崗亭說,那里剛為一位走失的老人提供了休息處。老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癥,只記得家里住在 “紅旗旁邊”,高騰通過公安系統(tǒng)的走失人員快速響應機制,聯(lián)動派出所用半小時就聯(lián)系上了老人的家人。當老人的兒子握著高騰的手反復道謝時,這位見證過閱兵盛典的老兵突然紅了眼眶:“守在這里才明白,家國團圓從來不是抽象的詞,就是讓每個老人都能平安回家?!?/p>
正午的日頭愈發(fā)熾烈,廣場地面溫度突破 30 攝氏度,戰(zhàn)士們的常服后背已經印出深色的汗?jié)n。在故宮午門入口的執(zhí)勤點,新兵趙曉宇的軍姿依舊標準如教科書。他的膝蓋曾在訓練中受傷,長時間站立讓傷口隱隱作痛,但當看到一對外國夫婦拿著地圖求助時,他立刻挺直腰桿,用流利的英語指引游覽路線。
“在‘紅旗第一哨’站崗,每句話、每個動作都代表中國軍人?!?趙曉宇的這句話,正是所有執(zhí)勤官兵的心聲。他們抬頭就能望見飄揚的五星紅旗,低頭可見游客臉上的笑容,這種視覺與心靈的雙重沖擊,讓 “守護” 二字有了最具體的注解。
午后的陣雨來得猝不及防,豆大的雨點砸在地面濺起水花。戰(zhàn)士們迅速套上藏青色雨衣,雨水順著帽檐流下,在下巴尖匯成水珠,卻沒有一人抬手擦拭。在前門東大街的疏導線,他們組成人墻擋住湍急的人流,雨水混著汗水順著臉頰滑落,視線模糊了就用力眨眨眼,對講機里的指令卻傳遞得清晰準確。一位舉著相機的游客不停按動快門,他說要把這雨中的 “橄欖綠” 定格下來:“你們看,他們的后背都濕透了,卻把干燥的地方留給了我們。” 雨停后,夕陽為廣場鍍上溫暖的金邊,戰(zhàn)士們卸下雨衣,露出的常服上,濕痕與汗?jié)n交織成別樣的迷彩。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天安門廣場更顯璀璨。當游客們舉著燈籠在花籃前拍照時,備勤點的官兵正在進行夜間巡查。他們的腳步很輕,生怕驚擾了這份寧靜,可目光卻如鷹隼般銳利,不放過任何安全隱患。在人民英雄紀念碑西側,戰(zhàn)士們發(fā)現一名獨自哭泣的小女孩,她與家人在人流中走散,手里緊緊攥著半塊月餅。官兵們立刻啟動應急方案,一邊通過廣播尋找家長,一邊買來熱牛奶安撫孩子。半小時后,當女孩撲進母親懷里時,負責照看她的戰(zhàn)士張毅才發(fā)現,自己口袋里的月餅已經被體溫焐得發(fā)軟 —— 那是隊里發(fā)的中秋福利,他還沒來得及嘗一口。
節(jié)日期間的廣場從不缺少感動的瞬間。有游客悄悄在哨位旁放下潤喉糖,附紙條寫著 “你們辛苦了”;有學生集體向執(zhí)勤官兵鞠躬致敬,說要以他們?yōu)榘駱?;更有白發(fā)蒼蒼的老兵,敬著軍禮走過哨位,淚水滴落在胸前的軍功章上。這些溫暖的回饋,成為官兵們堅守的動力。戰(zhàn)士李智超至今記得,去年執(zhí)勤時看到國家博物館運送 “天眼” 模型的場景,那一刻他突然懂得,自己守護的不僅是廣場的平安,更是一個民族的復興夢想。
10 月 6 日傍晚,最后一批游客戀戀不舍地離開廣場,戰(zhàn)士們開始了清場后的巡邏。月光灑在空曠的廣場上,與路燈的光芒交織,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高騰拿出手機,翻看家人發(fā)來的中秋照片:妻子抱著剛滿周歲的女兒,背景是老家的圓月。他輕輕撫摸屏幕,然后迅速收起手機,目光重新投向天安門城樓。對講機里傳來換崗指令,他整理好軍容,朝著下一個哨位走去,腳步聲在寂靜的廣場上格外清晰。
這個雙節(jié)假期,武警官兵們用 “24 小時 86400 秒無一秒空哨” 的承諾,在天安門廣場書寫著忠誠答卷。他們是疏導客流的 “交通燈”,是緊急時刻的 “急救員”,是游客身邊的 “服務員”,更是家國平安的 “守護者”。當人們談論節(jié)日的喜慶與團圓時,不該忘記那抹堅守在核心區(qū)的 “橄欖綠”—— 正是他們把思念藏進心底,把責任扛在肩頭,才讓每一束燈光都能在平安中綻放,讓每一份團圓都來得格外安心。
夜色漸深,哨位上的燈光依舊明亮。那挺拔的身影,如同廣場上的華表,沉默而堅定。他們守護著這片土地的黎明,也守護著億萬國人的夢鄉(xiāng)。而當明天的太陽再次升起,又會有新的戰(zhàn)士接過鋼槍,在國旗下續(xù)寫屬于 “橄欖綠” 的擔當與榮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